第二节 交通工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3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交通工具
分类号: U;U
页数: 2
摘要: 民国初期,赣州城交通工具,主要是木轮车、马和轿。30年代,逐渐出现黄包车、自行车和汽车。1937年,城内有马行4家,轿行5家,自行车行6家。1940年7月,成立人力车职业公会,有会员175人。抗日战争期间,人力车最多时达300多辆。1946年,有自行车100多辆。1934年起,开始兴起汽车,马行逐渐被淘汰,轿行改为以办理民间婚丧喜事为主。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交通工具

内容

民国初期,赣州城交通工具,主要是木轮车、马和轿。30年代,逐渐出现黄包车、自行车和汽车。1937年,城内有马行4家,轿行5家,自行车行6家。1940年7月,成立人力车职业公会,有会员175人。抗日战争期间,人力车最多时达300多辆。1946年,有自行车100多辆。1934年起,开始兴起汽车,马行逐渐被淘汰,轿行改为以办理民间婚丧喜事为主。建国初,轿子被淘汰,仍有部分黄包车为车站、医院的旅客和病人服务。50年代起,逐步以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公共汽车作为交通工具。90年代,出租汽车迅速兴起。
  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建国后,自行车逐步增多,1995年,全市有自行车31.98万辆。
  人力三轮车是城镇客货两用的交通工具。1995年,全市有人力三轮车6397辆,参加营运的人力三轮车有229辆。
  摩托车建国前仅有少量军用摩托车,建国后逐年增加。1995年,全市有摩托车6927辆,参加营运的有176辆,其中二轮43辆,三轮(含拐的)133辆。
  公共汽车赣州市公共交通事业始于1957年1月,当时由赣南公路运输局调出5辆美国产雪佛蓝牌客车改为木炭车,投入市内营运,是赣州市第一批公共汽车。1959年,购进松花江牌双门公共汽车1辆,成为全市第一辆正规的公共汽车。1960年,上级分配解放牌底盘1套,自行装配成公共汽车,年底投入营运。1963年以后,先后购进上海、无锡、常州装配的公共汽车。1973年以后购进的大公共汽车全部为省内装配车。1990年,有大客车53辆,其中铰接车3辆。1993年,小公共汽车开始在市内营运。至1995年,全市有公共汽车98辆,其中小公共汽车58辆。
  出租汽车 80年代,出租汽车为数甚少。1991年,市内有出租汽车16辆,其中轿车5辆、吉普车5辆、面包车6辆。1995年,市内有出租汽车46辆,其中轿车24辆、吉普车2辆、面包车20辆。
  [=此处为表格(市内公共汽车发展情况)=]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