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输变电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1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输变电设施
分类号: TM6
页数: 4
摘要: 第二节输变电设施变电站赣州市城网位于赣南电网中部,有变电站7座,主变14台,总容量47.75万千伏安,其中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另有10千伏开关站1座。
关键词: 换流站 变电所

内容

第二节输变电设施变电站赣州市城网位于赣南电网中部,有变电站7座,主变14台,总容量47.75万千伏安,其中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另有10千伏开关站1座。
  赣州变电站位于关刀坪,建于1957年12月,是中南区第一个110千伏变电站,赣南电网的重要枢纽站和负荷中心。投运时,经110千伏上赣线,直接受电上犹江水力发电厂,并通过10千伏线路,向赣州市供电。建站时,装有7500千伏安主变1台。1959年,扩增1万千伏安主变1台。1987年8月,进行更新改造。户外场地所有构架更换为环形预应力砼构架;户外少油式油开关被率先引进的110千伏六氟化硫开关所取代,实现了设备的无油化。改造后的赣州变电站,主变2台,总容量4万千伏安,由110千伏虎七赣线和城赣线供电。10千伏出线15回,其中公用线11回,专线4回,分别向赣州市自来水公司、赣南造纸厂和赣州钴钨有限责任公司供电。此站拥有赣南电力系统最新颖的城网模拟图,通过光缆接入各站,随时监控市区负荷,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形成集控中心,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班。
  七里镇变电站位于赣县梅林镇桃园大岗上,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1960年7月建成投运。装有容量为2万千伏安的变压器2台,经110千伏赣七线,受电赣州变电站,向河东片转供系统电力。1980年,扩建110千伏湖七线间隔。经110千伏湖七线、南湖线、上南线,成为上犹江水力发电厂、南河水电厂、湖边变电站、赣州变电站、七里镇变电站环网运行的重要环节。1986~1987年,将2台主变更换容量各为2.5万千伏安的变压器。1987年11月,扩建成110千伏虎七线,与万赣线临时接线,接受南昌电网输送的电力。此站是赣南电网110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最大的变电站。有110千伏线路3回,35千伏线路3回,分别向赣南农药厂、赣南化工厂和赣县供电;10千伏出线14回,其中专线12回,公用线2回。
  湖边变电站位于湖边乡长岭背果子园,占地面积5765平方米。1984年3月建成投运。其设备多为80年代新产品,110千伏和35千伏断路器均为手推式户外少油开关,装有DJK电气集控装置和WYZ—Ⅱ型运动装置,是当时赣南电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变电站。投运时,装有7500千伏安主变1台,110千伏进出线由南湖线和南河水电厂线,经湖七线与七里镇变电站联络。1987年,由110千伏湖七线破口形成110千伏湖虎线,与220千伏虎岗变电站联络。1988年11月扩建,增装1台2万千伏安主变。1995年,南湖线破口形成黄湖线。同年,龙潭电站外送工程投运,形成黄龙湖线。拥有主变2台,总容量2.75万千伏安;湖城、湖黄、湖虎110千伏输电线路3条,35千伏线路3回,向赣江造纸厂、江西第一制糖厂、赣县五云变电站供电,10千伏出线8回,其中公共线3回,专线5回,分别向赣南炼锡厂、赣州稀土冶炼厂、赣州木材厂、赣州有色金属冶炼厂、赣州有色金属化工厂等供电。
  虎岗变电站位于水东镇虎岗村,占地面积3.69万平方米,是赣南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1989年9月建成投运,实现了江西省南北联网,大大缓解了赣南电力的供需矛盾,被誉为赣南经济发展的“加油站”。220千伏万虎线接入江西电网及万安水电厂电力,以110千伏经虎七线、虎七赣线、虎湖线,向七里镇变压站、赣州变电站、湖边变电站送电并环网运行。1992年,10千伏虎岗开关站投运,由虎岗变电站10千伏开1、Ⅱ回线供电。1994年10月,虎岗变电站新增2号主变,与1号主变同为有载调压自耦式变压器,容量各为12万千伏安。有220千伏线路3回,110千伏线路4回(虎七线、虎湖线、虎七赣线、虎干线),10千伏经虎岗开关站向赣州第二木材厂、赣州电机厂、江西齿轮箱总厂等供电。
  黄金变电站位于黄金岭经济开发区、105国道旁,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以集资形式,分期施工建设。1992年10月,第一期工程完工,建成简易35千伏变电站,单台主变,2000千伏安运行,向黄金岭经济开发区供电。1995年7月,安装主变2台,总容量4万千伏安,升压为110千伏变电站。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免维护蓄电池直流电源组屏,综合自动化系统为WJB-100系列,由高低压微机保护、主变微机保护、微机综合运动装置及后台机组成,经远程通讯与调度端SCADA系统联网,形成对站端的遥信、遥测、遥调、遥控功能,实现了从传统的人员值班过渡到微机值班的飞跃。此站110千伏受南黄线、龙黄线电源,经湖黄线、黄城沙线、南河水电厂、龙潭电站、湖边变电站、城中变电站、沙石变电站环网运行。有35千伏出线2回,向赣江造纸厂、江西第一制糖厂供电;10千伏出线7回,其中黄泵线与章江水轮泵站互联,丰水季节,章江水轮泵站电厂向系统倒送电力。
  城中变电站位于滩儿上上坊,占地面积5160平方米。1995年7月建成投运,采用国内先进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安装SLZ7-20000/110有载调压变压器2台,总容量4万千伏安。属赣南电网110千伏站首家使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有110千伏线路3回,即黄城沙线、湖城线和城赣线;10千伏出线7回,其中公共线6回,专线1回,向江西气体压缩机厂供电。
  沙石变电站位于沙石镇沙石村蔡屋,占地面积8838平方米。1996年8月建成投运,是引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代化变电站,京九铁路赣州站的主要电源站。安装主变2台,总容量4万千伏安。有110千伏沙信线、七沙线、沙唐线、黄城沙线4回;10千伏出线8回,其中公用线5回,专用线3回,向京九铁路赣州段、江西省七〇七电视台、赣州饲料厂等供电。
  输电线路境内高压输电线路,承担省内南北220千伏联网和110千伏电网双环网运行责任,35千伏线路直供主要用户。
  上赣线起自上犹江水力发电厂,终于赣州变电站,是50年代中南区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初为35千伏运行,长59.55公里,解决建设上犹江水力发电厂施工用电。
  1957年升压为110千伏。后经1963~1973年的5次改造,长增至72.1公里。1995年11月,唐江变电站扩建,上赣线破口形成上唐线和唐赣线。
  湖糖黄线 35千伏线路,全长14.88公里。原为湖糖线,建于1969年9月,导线AC-70。黄金变电站投运后,T接于17号杆,导线LGJ-70。1992年10月投运,形成湖糖黄线,保证江西第一制糖厂可靠用电。
  湖纸线建于1969年9月,35千伏线路,全长3.09公里,导线AC-70,专供赣江造纸厂用电。
  虎湖Ⅰ线 1980年4月投运。110千伏线路,由湖七线破口而成,全长6.19公里,导线LGJ-185,地线GJ-35,为双环网内环线路。
  万虎Ⅰ线 1987年建成,降压110千伏运行,实现江西电网110千伏南北联网。1989年9月220千伏虎岗变电站建成投运后,升压至220千伏,实现江西电网220千伏南北联网。线路自万安水电厂升压站220千伏构架至220千伏虎岗变电站构架,全长75公里。导线采用LGJ-40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GJ-50型钢绞线,其中大跨越导线为LGJJ-400加强型钢芯铝铰线,地线为GJ-100型钢绞线。是赣南第一条220千伏线路,被誉为赣南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虎七线 1987年建成投运。起自虎岗变电站,终于七里镇变电站,全长6公里。导线为LGJ-185。与220千伏降压110千伏运行时的万虎Ⅰ线联络,转供南昌电力。万虎Ⅰ线升压为220千伏运行后,110千伏虎七线为大环网联络线。
  虎七赣线 1989年9月建成投运。110千伏线路,起自虎岗变电站,终于赣州变电站,全长11.73公里。导线为LGJ-185,地线为GJ-35,是双环网内环线路。
  七沙线 110千伏线路,起自七里镇变电站,终于沙石变电站,全长18.54公里。导线为LGJ-240和LGJ-185,地线为GJ-35。
  南黄线 1995年7月建成投运。110千伏线路,起自南河水力发电厂,终于黄金变电站,由南湖线破口接入,全长46.4公里。导线LGJ-185,地线GJ-35。
  龙黄线 1995年12月建成投运。110千伏线路,起自龙潭水电站,终于黄金变电站,全长86.03公里。导线LGJ-185,地线GJ-35。为龙潭水电站外送工程,起输送调峰电力作用。
  配电线路赣南电网形成前,境内有配电线路6条(不含分支线),总长约20公里。配电电压除赣南造纸厂为6.6千伏外,其余均为2.3千伏的木杆配电线路,供市区和近郊用电。1957年起,对市内配电线路进行改造,由2.3千伏升压至10千伏。1959年以后,市区配电线路向南部延伸,先后兴建10千伏赣蟠、赣沙等线路,向江西第二制糖厂、黄金机场、沙石油库、蟠龙村、腊长村供电。1960~1962年,更新改造市区配电线路,架设市镇线、赣沙线、赣七联络线,供电延伸至虎岗、沙石等地。1963年,在改造市东、市北、冶修线的同时,按统一规划调整市区配电变压器的布局。70年代末起,市内配电变压器逐步更换为节能变压器。1984年3月110千伏湖边变电站投运后,市区配电线路延伸至和乐桥和赣县五云桥一带。1992年起,黄金、城中、沙石变电站相继建成投运,配电线路继续延伸。至1995年,全市有10千伏配电线路20条,总长130公里;220~380伏低压线路110公里;配电变压器125台,全部为国产三相节能变压器,总容量2.8万千伏安(不含工矿企业和市郊农电设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