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建筑材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76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建筑材料
分类号: TU521
页数: 2
摘要: 第四节建筑材料土古代利用土筑墙,最早的城墙便是土城墙。土在建筑中的利用,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80年代以后,城市新建房屋已不再用土筑墙,农村建房也正逐步被砖代替。
关键词: 砂子 石头 石料

内容

第四节建筑材料土古代利用土筑墙,最早的城墙便是土城墙。土在建筑中的利用,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80年代以后,城市新建房屋已不再用土筑墙,农村建房也正逐步被砖代替。
  砂是传统建筑材料之一,最早用于三合土(石灰、黄泥、砂)中。现在已广泛用于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水泥砂浆和石灰砂浆中。赣州市砂料丰富,章贡两江在枯水期间,随处可采。1978年,市砂石公司开始使用挖砂船采砂。
  石石料的应用,历史悠久,范围广泛。赣州最早用石料作建筑的实物资料为古城墙。以后除用作下水道盖板(福寿沟条石盖板)、河堤护岸以及街道路面外,还广泛用作房屋建筑中的基础、门框、门楣(过梁)。使用的石料有红条石、青石、花岗石、河卵石。沙石镇的花岗岩贮量丰富,80年代曾成立采石场。经过加工的花岗石成为高级建筑装饰材料。青石来自储潭。除青片石外,使用量较大的是用于水泥混凝土和铺筑沥青路面的各种规格的青碎石。建国后,河卵石多用于水泥混凝土中。
  木竹木材是传统的建筑材料,以杉木为主。建国前,赣州的高级建筑多为木结构。现存最典型、保留最完好的有赣州文庙、筠阳宾馆。竹子在建筑中以毛竹为主,大量用于脚手架、支撑等构件中。
  砖瓦赣州使用的砖瓦一般为粘土砖瓦。建国前,多为民间小土窑生产的青砖、小青瓦。建国后,为围窑、立窑、轮窑、隧道窑生产的红砖瓦。赣州市最古的砖是1962年在水西发现的汉砖,其次是1962年在拜将台下挖出的隋仁寿三年(603)的铭文砖,其规格与最大的城墙砖相似。赣州古城墙砖的规格大致有8×15×33、9×18×35、10×19×38(厘米)几种。民间建筑用砖规格不一,一般为5×14.5×30(厘米),手工制作。1947年,私营营造厂业主洪振卿在水西马房下开设的机制砖瓦厂产品为青砖、青平瓦。建国后,1951年赣州专署在七鲤镇新建第一座国营赣州砖瓦厂,年产红砖300万块,红平瓦200万片。1961年,与赣南新生砖瓦厂合并成立赣南砖瓦厂,按全国统一规格,即5.3×11.5×24(厘米),生产红砖。80年代,乡镇砖瓦厂迅速发展。到1995年,全市有砖瓦厂53家,职工1950人,年产红砖38169万块,瓦1892万片,产值1694万元。
  石灰石灰是主要的传统建筑材料之一,今仍广泛用作砌体的胶结材料和用于粉刷。赣州使用的石灰多来自于都,市内产量极少,1995年仅生产600多吨。
  水泥建国初期,在建筑中使用的水泥,有武汉堡垒牌水泥和广州五羊牌水泥。在房屋建筑中的用量很少,多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1966年以后市内使用的水泥多为赣南地产普通硅酸盐水泥。80年代开始,境内白水泥用量增多。
  钢材建筑用的钢材主要从外地购进。50年代以前为竹节钢,以后为螺纹钢。70年代以前,钢筋主要用于浇制屋面和楼面。80年代以后,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中的梁、板、柱、基础等全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90年代,铝合金推拉窗在民用和公共建筑中的使用日益广泛,型钢在建筑中的使用日益增多。
  玻璃建国后,在房屋建筑中使用的玻璃为3~5毫米的平板玻璃,主要用于门窗和厨窗。产品来自大连和上海。90年代,幕墙玻璃在临街高层公共建筑中开始使用。
  室内装饰材料50~70年代,室内装饰材料以瓷板、马赛克为主,多用于高级饭店、宾馆,居民住宅较少使用。80年代以后,普遍用于居民住宅中。各种墙纸、涂料、塑料板、釉面砖、花岗石、大理石不但用于公共建筑室内外装修,居民住宅中使用的也逐渐增加。经营装饰材料、承包装饰工程已成为市内的一大流行行业。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