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筑结构和施工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76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建筑结构和施工技术
分类号: TU3
页数: 3
摘要: 第三节建筑结构和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土木结构土木结构是境内传统的结构类型,历史悠久,在农村被广泛使用。1961年,赣南建筑工程公司调查赣州市等地土墙建筑60栋,其中已使用100年以上的有5栋。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工程结构

内容

第三节建筑结构和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土木结构土木结构是境内传统的结构类型,历史悠久,在农村被广泛使用。1961年,赣南建筑工程公司调查赣州市等地土墙建筑60栋,其中已使用100年以上的有5栋。
  七里镇洪屋村45号民房已使用170年以上,南门外郑家村的1栋民房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已使用105年。建国后,市内除民间建筑仍广泛使用土墙外,1956~1959年,原赣州水泥厂、江西地质学院(今南方工业学校)、赣南电业局(今赣州供电局)等单位新建了一批土木结构的单层宿舍,造价每平方米16~20元。70年代初,在“工业学大庆”中发扬“干打垒”精神,土墙建筑再次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使用。1971年,赣州地区汽车制造厂(今赣南机械总厂)的住宅、车间都是土木建筑。70年代末,土墙建筑已很少在城市中使用。至80年代,单位院内的土墙房屋已全部被拆除改造。
  砖木结构 50~60年代,市内的新建房屋80%以上为砖木结构。砖木结构代表性建筑有:江西总工会赣州地区工会办事处办公楼、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文清路百货商场、工农兵旅社、章江餐厅等。
  砖混结构 70年代起,砖混结构成为房屋建筑中的主要结构类型。其代表性建筑有赣州服务大楼、赣南饭店、赣州公园花木商店等。
  框混结构和框架结构 80年代,在改造临街房屋时,开始使用框混结构,即底层为框架结构用作商业网点,楼上为砖混结构用作住宅,广泛用于商住楼的建设中。高层(8层以上)建筑及卫府里市场、人民影城等公共建筑均采用框架结构。
  建筑层数 50~60年代,以2层为主,少数3层。70年代,以3层为主,少数4层。80年代,以5~6层为主,少数高层。进入90年代,多层(7层以下)仍然在住宅、商住楼建筑中占主导地位。但在宾馆、酒楼等公共建筑中,高层建筑的比重不断加大,层数也不断增加。1995年,赣州市最高的建筑物为17层(赣龙大酒店)。
  建筑施工技术建国前和建国初期,建筑施工以手工为主。随后,逐步由手工操作转向机械作业,由现场制作走向预制安装。
  基础工程 50~60年代,房屋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低层建筑,基础都采用条形基础。对地耐力差的基础采用打木桩的方法提高其承载能力。打桩的设备为夹板锤或串心锤,人工提升。70年代,采用深基础或换土的办法(如沙基础),提高地耐力。80年代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进入90年代,已被普遍应用,并相应成立专业的基础机械施工队伍。1995年,登记注册的基础机械施工企业有4家。
  预制构件 50年代初,木作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均在施工现场用手工制作。50年代末,木作工程开始使用木工机械。国营施工企业均设有木工厂,门窗、屋架及其他木构件均在工厂生产,运至现场安装。60年代,施工企业建立混凝土预制构件厂,钢筋及混凝土制作开始使用机械,实行工厂化生产。80年代初,市二轻工业局建立第一家钢窗厂,制作钢门窗。1981年,赣州地区建工局(今赣南建筑工程总公司)在沙石建成占地约3.8公顷的预制构件厂,1984年改名预制构件公司。随后建立了锯木、木门窗加工和钢筋制作3条生产联动线。主要生产钢筋混凝土构件、木构件、钢门窗,并采用挤压成型新技术生产预应力空心板。
  结构吊装 50~70年代,预制构件多为轻型构件,结构吊装多采用拔杆(独脚拔杆、人字拔杆)和少先吊。红旗电影院的钢筋混凝土屋架,每榀重4吨,用拔杆吊装,是当时拔杆吊装最重的构件。70年代开始使用汽车吊和塔吊。之后,由于屋面和框架结构多为现浇,汽车吊和塔吊已很少用于民用建筑。
  工地运输和脚手架50年代,工地的水平和垂直运输以肩挑人抬为主。脚手架曾一度使用杉木,不久改用毛竹。60年代,水平运输普遍使用板车、铁斗车;垂直运输开始使用井字架、卷扬机。钢脚手架于80年代开始在部分国有企业使用。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