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744
颗粒名称: 住宅建筑
分类号: TU241
页数: 1
摘要: 建国后,在保养、修缮房屋的同时,结合住房改建,量力新建房屋。1955年,新建房屋6栋51间。1956年,改建房屋85栋,新建房屋8878.84平方米。1957年改建房屋92间,新建房屋3631.72平方米。1958~1962年,新建房屋22783.83平方米。1963年新建房屋3241平方米。1965年新建房屋4100平方米,还改建了张家围住宅区。1966~1976年,竣工房屋面积仅1万多平方米。
关键词: 居室设计 居住建筑

内容

建国后,在保养、修缮房屋的同时,结合住房改建,量力新建房屋。1955年,新建房屋6栋51间。1956年,改建房屋85栋,新建房屋8878.84平方米。1957年改建房屋92间,新建房屋3631.72平方米。1958~1962年,新建房屋22783.83平方米。1963年新建房屋3241平方米。1965年新建房屋4100平方米,还改建了张家围住宅区。1966~1976年,竣工房屋面积仅1万多平方米。1977~1985年,调动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四方力量共同投资建房,住宅建设投资增至5815.87万元,相当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总投资的8倍,建成住宅面积55.69万平方米,其中,补贴出售房2栋、2292.21平方米,青年公寓1栋、1919.13平方米,商品房住宅3栋、8864.86平方米。1984年,贯彻执行城市建设“以旧城改造为主,新区开发为辅”的原则,住宅施工面积12.28万平方米,并安排文清路、健康路、洪城巷、阳明巷等地29栋、面积5.17万平方米的返迁安置房建设。1989年,住宅开发能力达1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8万平方米。1990~1995年,兴建荷包塘、东阳山、小南门、赵公衙背等住宅小区,缓解了住房紧张的局面。
  建国后,各个年代新建改建住宅面积及在该年代末年房屋总面积中的比重分别为:50年代70.46万平方米,占38.74%;60年代78.9万平方米,占38.3%;70年代150.1万平方米,占47.04%;80年代297.77万平方米,占46.19%;1990~1995年188.89万平方米,占23.4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