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籍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71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地籍管理
分类号: P273
页数: 2
摘要: 第三节地籍管理土地详查 1988年6月,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土管局《关于开展全市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意见》。1989年4月,市人民政府成立土地详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土地详查技术指导小组。随后,培训技术骨干20人,购置国家测绘部门对赣州市所测的1∶1000万地形图30幅,航片214幅。
关键词: 地籍管理 地籍测量

内容

第三节地籍管理土地详查 1988年6月,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土管局《关于开展全市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意见》。1989年4月,市人民政府成立土地详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土地详查技术指导小组。随后,培训技术骨干20人,购置国家测绘部门对赣州市所测的1∶1000万地形图30幅,航片214幅。按照国家、省制定的《技术规程》,于1989年6月在水西乡试点后,分批、分片开展外业调绘工作。1990年6月,完成全市478.78平方公里土地的外业调绘任务。同月,经江西省土地详查技术指导组代表江西省土地管理局和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对赣州市土地详查外业调绘成果进行实地检查验收,总合格率为86.2%,综合评议结果符合国家规程要求。
  土地权属调查,是利用遥感航测图片进行实地调绘的。在调查进程中,与赣县、南康县以及乡镇与乡镇、村与村、村与乡各独立企事业单位均确定了用地权属界线。市、县界由赣州地区土管局发出通知并主持确界,市内乡镇、村界由市土管局发出通知并主持确界。通过实地调查确界,已调绘出市、县界7条(按乡统计),乡镇界18条,村界145条,独立单位界414条,未定界51条。签定土地权属协议书666份,争议原由书51份。
  在土地分类上结合市内实际,制定了《赣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通过调查,已调绘出地类图斑2.62万个,其中新增地物507个,飞地545个,填写调查手薄2.62万页,丈量线状地物5762条,测量线状地物宽度注记点6714个,查实零星地类1365个,测量田埂系数样点102个。在调绘中,对国道(105)赣粤、昌赣公路采用实地补测,其他新增地物采用地籍图转绘。
  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 1988年11月,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城镇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的通告》后,在全市城镇开展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核发土地使用证的工作。全市组织70多人的专业队伍,分设南外、赣江、解放、蟠龙、沙石、水东等7个申报登记处。在调查审核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正确”的标准进行审核。经调查核实,市人民政府批准,发给《国有土地使用证》,确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此后,土地权属变更列为经常性的权属变更登记,每年底普遍进行年度审核。
  [=此处为表格(1989~1995年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情况)=] 地籍档案 1993年6~10月,市土管局按照国家土管局印发的《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及《县级土地管理档案分类方案(试行)》、《土地管理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重新清查、整理全部地籍档案,设置综合类、计划财务类、地籍管理类、土地利用规划类、建设用地类、土地监察类、土地宣教科技类和土地管理声像材料类等8大类。每类下设若干属类和目类。1994年,获江西省一级先进档案管理合格证书。到1995年底,建立地籍档案2565件,已全部分类成卷。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