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49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建置
分类号: K29
页数: 4
摘要: 赣州建制于汉高祖六年(前201),1949年8月15日设市。1950年,辖原赣县赣州镇、白云乡、水东乡全部和水西乡、七鲤乡部分及章、贡、赣江水上部分范围。后辖域屡经扩缩,至1995年,辖解放、赣江、南外3个街道办事处,1个水上办事处,沙石、蟠龙、水东3个镇,沙河、水西、湖边、水南、龙埠、蛤湖6个乡。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赣州建制于汉高祖六年(前201),1949年8月15日设市。1950年,辖原赣县赣州镇、白云乡、水东乡全部和水西乡、七鲤乡部分及章、贡、赣江水上部分范围。后辖域屡经扩缩,至1995年,辖解放、赣江、南外3个街道办事处,1个水上办事处,沙石、蟠龙、水东3个镇,沙河、水西、湖边、水南、龙埠、蛤湖6个乡。
  第一章建置第一节地理位置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地区中偏西北部、章贡两江汇合处,东经114°46′40″~115°3′40″、北纬25°40′16″~25°58′56″之间。东、南、北三面与赣县接壤,西与南康市毗邻。市境南北长34公里,东西宽28公里,总面积478.78平方公里。北距省会南昌市429公里,距首都北京市2021公里,南距广东省广州市465公里、深圳市548公里,东距福建省厦门市582公里,西距广东省韶关市240公里。
  第二节建置沿革历史沿革赣州,西周以前属扬州域;春秋为百越之地;战国先属越、后属楚;秦属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灌婴定江南(一说“陈婴定江南”《江西史稿》,许怀林著),立城设赣县,为赣州有建置之始。此后,历为赣县县治。南朝陈永定元年(557),赣县与南康县互易县名,属南康县。隋大业初(约605),南康县与赣县复互易县名,仍属赣县,相沿至民国时期。1949年8月14日赣州解放,次日,从赣县析出设置赣州市,属赣州分区。同年11月27日,撤销赣州分区,直属赣西南行政区。1951年6月17日,撤销赣西南行政区,设赣州专区,属赣州专区。1954年5月25日,撤销赣州专区,设赣南行政区,属赣南行政区。1964年5月15日,撤销赣南行政区,设赣州专区,仍属赣州专区。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属赣州地区。历为赣州地区(专区)行政公署驻地。1987年,定为江西省计划单列市。
  城址变迁赣州城址屡经迁徙。《太平寰宇记》载:汉高祖六年,“使灌婴略定江南,始为赣县立城,以防赵佗。……今州西南益浆溪故城是也。”益浆溪故城大体位置在今蟠龙镇一带。西晋太康末年(约289),因洪水泛滥,城址迁至今虎岗一带的葛姥城。东晋永和五年(349),南康郡太守高琰始建土城于章贡二江间,并将郡治从雩都迁此。东晋义熙七年(411),因城毁于兵火而迁今七里镇一带。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改南康郡为南康国,移治雩都。梁承圣元年(552),复迁南康郡治与赣县县治于章贡二江间,历代相沿此址。
  城名演变赣州城名称几经变易。初名益浆溪。次名葛姥城。东晋永和五年后,因城市由县治升为郡、州治,其名称随郡、州级行政区划名称变化而变化。晋永和五年名南康郡。隋开皇九年(589),改南康郡为虔州,以虔化水(今宁都梅江)得名,城始名虔州。隋大业元年(605),复名南康郡。唐武德五年(622)仍名虔州,武德七年名南康州,武德九年复名虔州。天宝元年(742),名南康郡。乾元元年(758),再改名虔州。因“虔”字为“虎”字头,宋代又别名虎头州、虎头城。南宋绍兴年间,赣南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廷认为“虔素难治”。绍兴二十三年(1153),“校书郎董德元言虔州为虎头州,非佳名,天下举安,独此郡有小警意……廷臣建议,亦谓虔有虔杀之义,请去其不令之名。是年二月得旨改今名,取章贡二水合流之意”(明嘉靖《赣州府志》)。虔州改名赣州后,其治所亦随着州名的更改而名赣州,沿用至今。
  第三节辖域变化赣州市设置后,辖域范围屡经扩缩。1949年9月1日,正式确定市界,即原赣州镇的范围,加上水上的范围(贡江至赣县龙口,桃江至赣县立濑,章江至赣县蟠龙,赣江至赣县良富以内赣州港所属的船户、码头、河道)。
  1950年5月,白云乡、水东乡全部和水西乡1~3村、七鲤乡9~14村从赣县划入。
  1957年12月,通天岩从赣县划入。
  1959年10月,赣县湖边人民公社(以下简称公社)黄金、金星、金元、金丰、金湖、金龙、高楼、腊长、沙角、大桥、大岗、长塘、肖岭、苑田、岭头、南桥、赤珠、联三18个生产大队(以下简称大队)和茅店公社梅林、章贡2个大队,沙石公社五里亭、画眉垄2个大队划入。
  1960年3月,赣县沙石公社吉埠大队划入。
  1961年4月,赣县湖边、和乐、横江3个公社划入。
  1961年11月,湖边、和乐、横江3个公社划归赣县,但其所辖之龙岭、杨梅、珠坑3个大队仍归赣州市。
  1963年7月,黄金公社黄金、金星、金元、金丰、金湖、金龙、高楼、大桥、长塘、肖岭、苑田11个大队,水西公社杨梅、珠坑、龙岭3个大队,水东公社章贡、梅林2个大队,南外公社吉埠、五里亭、画眉垄3个大队,共计19个大队划归赣县。
  1978年1月,赣县沙石、沙河、蟠龙、湖边4个公社整建制划入。至此,辖域范围确定至今。
  [=此处为表格(赣州建置后历史沿革)=] [=此处为表格页=] [=此处为表格=] 第二章行政区划第一节政区设置设市前政区宋代以前,赣州政区设置不详。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实行坊、乡、都、图制,赣县设东坊、南坊、西坊、北坊、城东坊、城西坊、水东坊、水西坊和章水乡、大由乡、四会乡、云泉乡、长兴乡、爱敬乡等8个坊6个乡。坊、乡下辖都、图。8坊6乡的政区设置沿至清末民国初,其间仅都图数略有增减变化。今赣州市境内宋至清末民国初的政区设置为:城区设东坊(辖5图)、南坊(辖2图)、西坊(辖3图)、北坊(辖4图),城外设城东坊(辖1图)、城西坊(辖1图)、水东坊(辖5图)、水西坊(辖1图),农村设章水乡、大由乡(均为部分),共8坊2乡。
  民国初,政区设置沿用清制。1914年,赣县设10个区团,今赣州市境分属第一、二、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