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技术引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31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技术引进
分类号: F424.3
页数: 2
摘要: 1950年始,引进“南特号”等水稻品种。1953年,推广水稻盐水选种、新式秧田和试用硫酸铵化肥。翌年,引种红花草和使用有机氯防治农作物虫害。1957年,引进甘蔗“331”等良种。1958年,推广果树嫁接技术。1970年,推广早稻薄膜育秧保温防寒,提高秧苗成活率。1974年,研制腐植酸类肥料。1982年,引进的“粤选58”早熟翻秋花生品种,在梅林、湖江、储潭、茅店、五云等公社试种,平均亩产368.2……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转让

内容

1950年始,引进“南特号”等水稻品种。1953年,推广水稻盐水选种、新式秧田和试用硫酸铵化肥。翌年,引种红花草和使用有机氯防治农作物虫害。1957年,引进甘蔗“331”等良种。1958年,推广果树嫁接技术。1970年,推广早稻薄膜育秧保温防寒,提高秧苗成活率。1974年,研制腐植酸类肥料。1982年,引进的“粤选58”早熟翻秋花生品种,在梅林、湖江、储潭、茅店、五云等公社试种,平均亩产368.25斤,增产率达50.3%,后在全县推广。1983年,县植保站引进灭鼠药“大隆”,在吉埠乡合龙村采用“二查二定”(即查鼠情、查苗情、定防治时间、定防治田块)投饵法消灭大田鼠害。省工、省药、省成本,灭鼠效果好。1984年,引进“敌鼠钠盐”鼠药,经吉埠乡大溪、建节等8个村村民在1万余亩农田中试用,效果显著。同年,县农牧渔业局会同地区农牧渔业局、江西第三糖厂在茅店乡黄龙村推广甘蔗地膜覆盖应用示范获得成功。
  牧业 1951年,推广“耕牛防疫注射”。1982年,县畜牧水产局引进西德系、英系、法系长毛兔、约克猪、长白猪等良种。渔业 1963年,县鱼种场使用“激素催情法”,人工孵化草鱼苗成功,并在全县推广。1981年以来,县畜牧水产局先后引进镜鲤、非洲罗非鱼、日本白鲫、意大利蜂等优良品种。
  林业 1954年,县林业局从庐山引进柳杉在韩坊栽培成功。1972年。引进水杉在荫掌山林场栽种成材。1974年引进的湿地松、火炬松于1984年开花、结果,后在全县推广。
  工业 1952年,引进江西水田犁在沙石农具厂改制成功。是年首次在农村推广以煤气为动力的抽水机和碾米机。1958年,开展工地运输“车子化”、“车子滚珠轴承化”。同时,莳田试用插秧机,因条件不具备,未推广。1977年5月,县农机二厂引进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提供的柴油机图纸,进行R175型柴油机试制,1983年批量生产。1981年,引进6CPK—40型网箱机在县农机二厂试制成功,并在江西省渔业机械会议上表演。1982年,县农机二厂引进生产的人力推拉泵,在赣州地区人力提水工具表演会议上表演,被评为一等产品;县农机二厂生产的6CF—40型喷灌机参加全国喷灌机性能评比。1984年5月,县农机厂引进CCF挂浆机,经改装设计投入生产。1985年,县冶金研究所在东埠头坑口推广《CH6——1型湿润剂》的应用,使用二万分之一浓度药剂样的水溶液表面张力降到了31.22达因/厘米,而把粉尘带入水中,起到良好降尘的效用;县洗涤剂厂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引进技术而生产的HOV—1型金属洗涤剂,是一项以水代替油料清洗金属的新产品;县钨矿精选厂,在江西冶金学院矿业系协作下采用化学处理,进行硫化矿综合回收,经省专利局情报检索分析,属国内首创。
  水电 1983年11月至1984年元月,县水利技术人员在金盘水库引进外地技术首用“压力回填”灌浆技术,成功地处理了外坝低涵多年漏水的严重险情。
  节能 1981年,县科委将引进的蜂窝煤灶改制为活动箱式蜂窝煤炉,具有省煤、余热利用、便于搬迁和卫生等特点,在全县推广使用。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