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日军侵占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277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日军侵占县城
分类号: E8
页数: 3
摘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27年(1938)南外机场首遭日机轰炸。民国28年后,不断狂炸市区,尤其是31年1月15日的轰炸,县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阳明路、中正路、天后宫、华兴街等处均成焦土。
关键词: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内容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27年(1938)南外机场首遭日机轰炸。民国28年后,不断狂炸市区,尤其是31年1月15日的轰炸,县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阳明路、中正路、天后宫、华兴街等处均成焦土。
  民国33年(1944)秋,日本侵略军谋夺粤汉铁路,打通“大陆运输线”。赣县为粤汉线外围据点,又设有空军基地,为日本侵略军必攻之地。
  民国34年(1945)1月22日,日本侵略军二十七师团侵占永新后,县政府动员县民疏散。2月2日,日本侵略军窜入县境。3日陷沙地,4日侵水西。5日县城沦陷。在此以前自广东北犯的日本侵略军,沿粤赣公路侵占了大余、新城、南康。当时驻赣的国民党军队有第三战区第二十五军一部和第七战区第一六〇师。赣县境内有第二十军一〇八师驻防,这些部队缺乏统一指挥,驻宁都的第二十五军军长刘多荃〓县城与蒋经国洽商,拟于2月1日成立赣南警备司令部。因日本侵略军进攻迅速,司令部来不及成立。而县城已沦陷。
  当日本侵略进逼时,实行了坚壁清野。县城居民疏散到东南部山区,破坏了公路,烧毁了东门贡水大桥。黄金机场也进行了破坏。县政府迁到大埠组织人民抗战指挥部,张恺任指挥官。下辖桃江、潋江、湖江指挥分部,还设立了战时工作督察团、行政工作督察团,救济委员会和义民执行所,以杀敌自卫,保卫地方,安抚流亡。
  2月5日,日本侵略军兵分两路侵犯县城。一路沿公路,自西门入城。一路经龙岭,扫荡黄金机场,自南门入城,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县城,随即设立警备司令部于南京路原中国银行。司令部辖3个大队共有数百人,分驻水西、水东和五龙岗一带,实行法西斯统治。颁发“良民证”,进出城验证搜身,实行宵禁,强制居民向“皇军”缴税、纳粮、派夫,强迫商店开业。还利用汉奸戴鸣九、林吉棠、温学良、庄云峰、钟瑛等人组织复兴会,助桀为虐。开烟馆、赌场、妓院,设立“安慰所”,威胁、诱骗青年妇女供日军蹂躏。 4月2日,盟军飞机轰炸县城。县城外围不断发生战斗。4月7日,日本侵略军由沙石埠,经五爪龙、白石坳至走马丘,欲犯大埠,被县保警队截击而败退。4月20日,保警队进攻沙石埠,毙敌4名,擒获汉奸9名,全县除城区及郊区外仍在政府控制中。
  7月初,日本侵略军在太平洋惨败后,由华南撤退的四十师团窜至县境,与二十七师团会合,共约3万人,沿赣江北遁。同时汉奸赖绍棠盘踞沙石埠,四出抢劫。7月7日,县长张恺率队进剿,8日克复沙石埠,占领沙石车站。11日渡江攻击黄金机场。缴获空军器材80余担和枪支弹药一批。17日配合一〇八师反攻县城。一〇八师三二四团自东门入,县保警队由南门入,赣城宣告光复。
  日本侵略军败退时,7月11日,火烧南外浮桥和民房。12日烧西外浮桥和民房。13日至16日在城内纵火。中山路、文清路、至圣路、均井巷、西津路、章贡路房屋多被烧毁。日本侵略军沿赣江东侧北撤,使茅店、江口、田村一带受损最重。日本侵略军侵占赣县期间,损失惨重:死亡181人,失踪98人,受伤623人,奸淫妇女千人,焚毁公私房屋1857间,抢劫牲畜12931头,损毁公私财物折法币200亿元。
  县城光复后,组织善后委员会和肃奸委员会,先后枪毙汉奸林吉棠、温学良、钟瑛等23人。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