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建置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2828
颗粒名称: 第一篇 建置区划
分类号: D63
页数: 32
摘要: 赣县处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东经114。县境最南为韩坊乡泥湴背村,距县城78公里;最北为白鹭乡刘屋村,距县城69公里;最东为三溪乡田径村,距县城56公里;最西为沙地乡三田境村,距县城63公里。南北长约91公里,东西宽约34公里,总面积为2993.09平方公里,折合448.95万亩,占赣州地区总面积的7.6%,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8%。县人民政府驻地梅林镇,处县境中部偏西,距赣州地区行署驻地赣州市7公里,距省会南昌市430公里,距首都北京市2484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赣州分区、赣西南行政区、赣南行政区、赣州专区、赣州地区。苏区行政区划1930年5月,赣县苏维埃政府在江口正式成立。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制度建设

内容

赣县处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东经114。42’—115。22’,北纬25。26’—26。17’之间。县境东接于都、安远县;南连信丰县;西邻南康县和赣州市;北接万安、兴国县。县境最南为韩坊乡泥湴背村,距县城78公里;最北为白鹭乡刘屋村,距县城69公里;最东为三溪乡田径村,距县城56公里;最西为沙地乡三田境村,距县城63公里。县域形似人耳。南北长约91公里,东西宽约34公里,总面积为2993.09平方公里,折合448.95万亩,占赣州地区总面积的7.6%,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8%。
  县人民政府驻地梅林镇,处县境中部偏西,距赣州地区行署驻地赣州市7公里,距省会南昌市430公里,距首都北京市2484公里。
  第二节建县沿革据白鹭乡官村发现的古文化遗址推断,早在商周时期,先民已在赣县土地上繁衍生息。
  赣县在东周前处古扬州。春秋处吴、楚边域。战国前期处越、楚边域,后期为楚地。秦统一后属九江郡地。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建县,因“赣巨人”得名赣县。
  赣县隶属屡经变更:西汉属豫章郡。东汉属庐陵郡。三国属吴之庐陵南部都尉。西晋属南康郡。南朝刘宋属南康国。齐属南康郡,梁、陈因之。隋、唐属虔州。五代杨吴属百胜军,南唐改昭信军。宋初属虔州。绍兴间改赣州。元属赣州路。明、清属赣州府。民国时期先后直隶省或属第十一、第九、第四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赣州分区、赣西南行政区、赣南行政区、赣州专区、赣州地区。
  [=此处为表格(建置沿革表表1—1)=] [=此处为表格页=] [=此处为表格页=] [=此处为插图页=] [=此处为表格(1947年行政区划对照表表1—2)=] 第三节行政区划清代以前行政区划自宋太平兴国七年至清末,实行“坊”、“乡”、“都”、“图”制。城区设8个坊:东坊、南坊、西坊、北坊、城东坊、城西坊、水东坊和水西坊。城区外设6个乡:四会乡、大由乡、章水乡、云泉乡、长兴乡和爱敬乡。坊、乡下均设图。乡、图之间置都。明嘉靖年间全县设8坊、6乡、46都、102图。清同治年间坊、乡数和明嘉靖年间相同,但都增至50个,图增至109个。每图10甲,每甲10户。
  同治时坊、乡、都名称和图数: [=此处为插图页(清宣统元年赣县舆图)=] 城内4坊共14图:东坊(5图),南坊(2图)、西坊(3图)、北坊(4图)。
  城郊4坊共8图:城东坊(1图)、城西坊(1图)、水东坊(5图)、水西坊(1图)。
  大田乡7都共16图:金湖一都(4图)、镇市一二都(3图)、西水一都(1图)、西水二都(1图)、东水三都(1图)、二十七八都(3图)、六十三四都(3图)。
  爱敬乡7都共7图:三十都、三十一二都、三十六都、上下四十三都、五十五都、五十六都、五十七部(各1图)。
  四会乡3都共3图:五八都、十五都、十七八都(各1图)。
  长兴乡10都共13图:四十七都、五十三都、六十八都、上七十一都、下七十一都、上七十六都、下七十六都、七十七都(以上各1图),六十七都(3图)、六十九都(2图)。
  章水乡15都共39图:七十四都、上下八十二都、九十都(以上各1图),上八十七都、上九十九都(以上各2图),六十五都、七十二都、七十五都、上八十一都、下八十一都、下八十七都、九十四都、一百都、一百零八都(以上各3图),上下八十三都(5图)。
  云泉乡8都共9图:八十都、九十一七都、九十二六都、九十三都、九十五都、九十八都、上下百六都(以上各1图),八十六都(2图)。
  附: 清宣统元年(1909)赣县镇、市及6乡辖村名。
  9镇:桂源镇、大湖镇、长兴镇、官村镇、良富镇、水口镇、茅店镇、江口镇、黄金镇。
  25圩(市):七里市、信丰江口圩、下湖圩、大埠圩、长洛圩、牛岭坳圩、小坌圩、大田圩、立濑圩、横溪圩、沙石圩、王富圩、大龙圩、蟠龙圩、五云桥圩、沙地圩、南圩、岚山圩、白鹭市、道塘圩、田村市、五龙圩、龙口圩、社富圩、杰村圩。
  6乡共辖213村。
  长兴乡辖39个村:清溪、劳田、磨刀、吉埠、河埠、建节、石〓水南、石院潭、澄江、白芒、杨梅、桃溪、上塘、朱坊、大陂洞、大埠、庄前、力田、石门、戴溪、田螺密、村岭、蔡坑、田棚下、黄屋、黄西塘、黄溪、湖塘、大溪、宝林、合龙、合口、长兴桥、黄竹湖、安湖、河山、牛睡潭、大进坑。
  爱敬乡辖31个村:东韶、稠村、蔗岗、桂岗、澄龙、里贯、箬坑、西溪、惟原、沈籍、枫兜、睦埠、兰芬、社大、大都、小都、雁溪、大都口、兰塘、田迳、里源、黄江、山下、留村、上齐、中齐、枫树、大江、源头、东山头、山溪。
  大由乡辖33个村:大由、大源坊、螺车坊、黄富龙、白石下、下〓、梅子园、杨雅、大岭下、李村、水西坑、黄山坑、鲤鱼山下、上下寒滩、上下徐、草连坑、龙舌嘴、大河背、大坑、安坑、佛岭背、乌坑、龙下、闵屋桥、文潭、西坑、燕子窝、沙河口、吉埠、李吉坑、廖屋、朱子坪、半迳。
  四会乡辖35个村:南塘迳、上排、中排、下排、王母、大田、虎坑、立濑坝、官山下、朱坑、东埠头、原田、上原田、浓口段、陈田、长演坝、韩坊、三角堆、黄岗、小麓、高车、街头、庵子窑下、梅陂、庄村、牛岭、天狮桥、武泰、河坊、密石、苦竹坳、潭埠、龙江、三龙、章背。
  章水乡辖47个村:上高楼、下高楼、车村、欧潭、横江、蛤湖、火〓桥、下塘、石下、长步、杨坑、南田、枫林、下釜、里堡、洲湾、新庙前、赖村、官坡圳、苦竹坪、李村、储潭、苑田、湖边、宋家坑、白田、白涧滩、松树岗、石灰山、黄田岗、下沙窝、下巷、中巷、中边、沙灵庙、梨园背、上丹、下丹、枫树坳、长村、街亭、赤硃岭、流岗背、李家巷、廖屋巷、水口坑、田湾里。
  云泉乡辖28个村:饶村、小良坑、西坑、东坑、中村、坪头坑、山塘石、坳背、田安、横坑、恩坑口、土墙头、猪婆塘、洲坝、方村、白石潭、古迳、银村、长坪、罗田、马口、富潭、潭村、竹下、锡坑、新坪、攸镇、杨梅矶。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实行区、乡、保、甲 [=此处为插图页(苏区时赣县行政地图)=]制。民国初沿用清制。3年(1914)改划全县为10个区团。18年筹划地方自治,按国民政府《县组织法》,将全县划10个区,区设保、都、甲。21年3月,江西省颁布《江西省政府修正保甲条例》,整顿保甲、全县仍设10个区,区下设联、保、甲。25年改行新县制,分区设署,重编保甲。全县改划为6个区,共辖46个保联,636个保,6764个甲。28年改行乡镇制,改保联为乡。仍设6个区,共辖45个乡(镇)乡下仍设保甲。30年4月,调减为桃江、潋江、湖江3个区,区设署,各辖9个乡,县直属乡16个、镇5个。县直属5镇: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东郊。16乡,西外、南外、沙石、隅南、黄金、蟠龙、永安、水西、和乐、储潭、水东、七里、礼化、茅店、廉东、廉西。桃江区辖9乡:长洛、夏寒、大埠、王母、王富、韩坊、长演、小坌、新兴。潋江区辖9乡:江口、石芫、社富、南塘、杰村、玉鹭、龙口、清政、建节。湖江区辖9乡:大湖、新圩、富尧、湖田、长丹、大兴、攸镇、松里、桂源。
  32年10月,城东、城南、城西、城北4镇,加上东郊镇和西外乡的部分地区设置赣州镇。东郊镇和西外乡的另一部分组成白云乡。33年7月,废区署。38年复设。
  36年全县共设43个乡(镇),辖485保,5147甲。
  苏区行政区划1930年5月,赣县苏维埃政府在江口正式成立。初有白鹭、田村、清溪、良口等区。到1938年扩大到18个区,共120余乡,辖区内人口约20万。现县辖的韩坊、小坪和王母渡、阳埠乡的部分地区,成立了牛岭区、南区和下南区,共17个乡,属信康县苏维埃政府。原县辖杰村、社富地区,成立了杰村区、社富区,属兴国县苏维埃政府。
  [=此处为表格(苏区行政区划表表1—3)=] [=此处为表格=] 建国后行政区划实行区、乡、村或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制。
  1949年8月14日,赣县解放后,全县先后设桃江、沙石、水西、沙地、湖江、水东、茅店、江口、南塘、龙口10个区。区下沿用旧乡名。10月废保甲,改保为村。1950年3月,增设韩坊、大埠两区。
  1950年3月,各区辖乡名、村数: 韩坊区:小岔、韩坊、长演3个乡,共25个村。
  桃江区:王母、新兴、王富3个乡,共34个村。
  大埠区:大埠、夏寒、长洛3个乡,共24个村。
  沙石区:沙石、隅南、黄金、礼化4个乡,共50个村。
  水西区(湖边):水西、和乐、永安、蟠龙4个乡,共45个村。
  水东区:七里、储潭、水东(部分)3个乡,共33个村。
  沙地区:桂源、湖田、攸镇、大兴、长丹5个乡,共52个村。
  湖江区:大湖、富尧、新圩、松里4个乡,共33个村。
  茅店区:茅店、廉西2个乡,共24个村。
  南塘区:南塘、清政、玉鹭3个乡,共35个村。
  江口区:江口、建节、石芫、廉东4个乡,共29个村。
  龙口区:龙口、社富、杰村3个乡,共31个村。
  1950年3月撤销水东区,将七里乡的桃源、梅林和储潭乡的田心等地并入茅店区。储潭乡(除田心)并入湖江区。水东乡白云乡和七里、水西2乡的一部分划归赣州市。
  1950年6月全面调整乡的规模,全县设11个区,共116乡,833个村。各区辖乡名称: 第一区(韩坊)辖8乡:小坌、牛岭、浓口、韩坊、横溪、长演、梅街、立濑。
  第二区(桃江)辖9乡:新兴、新建、下杨、王富、大龙、王母、中排、下邦、南塘。
  第三区(大埠)辖9乡:大埠、长湖、杨西、长洛、均源、里南、夏汶、金田、龙富。
  第四区(沙石)辖12乡:火燃、五爪龙、新兴、永兴、沙石、吉埠、黄金、高楼、武陵、腊长、龙下、新圩。
  第五区(水西)辖11乡:龙岭、梨园、赤珠、和乐、蟠龙、永安、欧潭、官田、石铺、横江、车头。
  第六区(沙地)辖13乡:高峰、左坑、千丈、银溪、社进、螺田、长村、五云、芳坳、锡溪、里堡、南田、竹溪。
  第七区(湖江)辖13乡:湖新、中村、大湖、中芫、古田、良富、尧村、夏府、庄前、下站、街坪、白涧、储潭。
  第八区(茅店)辖9乡:杨洞、瀛洲、雁鹅、义源、万嵩、桃源、梅林、洋塘、田心。
  第九区(江口)辖12乡:旱坑、江口、磨刀、沙洲、石芫、金盘、石〓、建节、吉埠、三团、岽背、大田。
  第十区(南塘)辖10乡:白鹭、上塘、五前、田村、下横、三溪、清溪、〓、滩、大都、南塘。
  第十一区(龙口)辖10乡:龙口、莲塘、社富、溪源、九山、稠村、黄岗、里村、乐田、杰村。
  1952年4月,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10月划小区乡,增设蟠龙、五云、吉埠、田村4个区,全县共设15个区,184个乡,925个村。各区辖乡名称和村数: 第一区(韩坊)辖牛岭、大屋、小坌、梅街、韩坊、大营、启石、长演、浓口9乡,共45村。
  第二区(桃江)辖横溪、立濑、中排、王母、大陂、歧岭、下邦、许屋、王富、汴前、大龙、下杨、新兴13乡,共59村。
  第三区(大埠)辖大埠、大坑、里南、杨西、长湖、小坪、夏汶、金田、灵镇、长洛、中坑、桂林、留田、均源14乡,共53村。
  第四区(沙石)辖坪路、新圩、甘霖、龙下、新建、石角、火燃、五爪龙、双圳、沙石、坝上、黄柏岭(沙河)、龙村、华林、黄金、高楼、腊长、武陵、长塘19乡。
  第五区(蟠龙)辖蟠龙街、章甫、车头、河坝、水碓、章江6乡。以上沙石、蟠龙两区共137村。
  第六区(湖边)辖永安、蛤湖、横江、坎子、梨园、湖边、背坑、赤珠、和乐、官田、黄沙11乡,共56村。
  第七区(五云)辖五云、大岭、长村、左坑、石铺、储潭、白涧、河田、千丈、南田、东坑11乡,共63村。
  第八区(沙地)辖坳上、坳下、中庄、锡溪、高峰、社进、银溪、螺田、良富、里堡、韶溪、竹溪12乡,共88村。
  第九区(湖江)辖街坪、庄前、下站、湖新、中村、大湖江、中芫、古田、尧村、夏府、洲坪11乡,共61村。
  第十区(茅店)辖瀛洲、田心、梅林、桃源、洋塘、黄龙、茅店、杨洞、雁鹅、义源、万嵩、杨柏12乡,共84村。
  第十一区(江口)辖江口镇、三团、大田、大坳、安坑、圩背、优良、旱塘、焦林、山田、沙洲、金盘、石芫13乡、镇,共67村。
  第十二区(吉埠)辖石〓、塘池、建节、合龙、吉埠、河埠、社建、枧田、樟溪、白枧10乡,共25村。
  第十三区(南塘)辖澄籍、田南、石圳、三溪、道潭、石院、大都、南塘、〓滩、黄屋、劳田、清溪、西溪13乡,共48村。
  第十四区(田村)辖田村镇、莲塘、白鹭、村岭、地头、白石、中齐、坪坑、江鸥、上塘、杨梅、西坑、石圾、五陂、庙前15乡、镇,共56村。
  第十五区(社富,原龙口)辖龙口、留村、东韶、鹭溪、稠村、桂江、黄岗、留龙、九山、和坪、含田、杰村、里村、社富、高石15乡,共83村。
  1953年3月改田村、江口镇为乡,10月改江口、蟠龙、桃江为镇。
  1954年12月社富区,共15个乡,划归兴国县。至1955年底全县设14个区,共169个乡(镇),1115个自然村。
  1955年底各区辖乡名、村数: 韩坊区辖牛岭、小坌、韩坊、大屋、梅街、大营、启石、长演、浓口等9乡,共51村。
  桃江区辖桃江镇和立濑、中排、大陂、横溪、歧岭、下邦、许屋、王富、汴前、大龙、下杨、新兴等12乡,共84村。
  大埠区辖大埠、杨西、夏汶、大坑、长湖、金田、里南、小坪、灵镇、长洛、中坑、桂林、留田、均源等14乡,共73村。
  沙石区辖坪路、龙下、火燃、龙村、新圩、新建、五爪龙、华林、甘霖、石角、双圳、沙石、吉埠、沙河、黄金、高楼、腊长、武陵、长塘19乡。
  蟠龙区辖蟠龙镇和章甫、车头、河坝、水碓、章江5乡。以上两区共169村。
  湖边区辖永安、蛤湖、横江、坎子、梨园、湖边、背坑、赤珠、和乐、官田、黄沙等11乡,共67村。
  五云区辖大岭、长村、左坑、石铺、储潭、东坑、白涧、河田、千丈、南田、五云等11乡,共71村。
  沙地区辖坳上、坳下、中庄、里堡、锡溪、高峰、社进、韶溪、银溪、螺田、良富、竹溪等12乡,共92村。
  湖江区辖街坪、庄前、中芫、夏府、下站、湖新、古田、洲坪、中村、尧村、湖江等11乡,共93村。
  茅店区辖瀛洲、田心、梅林、桃源、洋塘、万嵩、杨柏、黄龙、茅店、杨洞、雁鹅、义源等12乡,共84村。
  江口区辖江口镇和三团、大田、大坳、安坑、圩背、优良、旱塘、焦林、山田、沙洲、金盘、石芫12乡,共81村。
  吉埠区辖石〓、建节、合龙、吉埠、塘池、河埠、社建、枧田、樟溪、白枧等10乡,共59村。
  南塘区辖澄籍、石圳、西溪、石院、田南、三溪、道潭、大都、南塘、〓滩、黄屋、劳田、清溪等13乡,共81村。
  田村区辖莲塘、白鹭、村岭、地头、白石、中齐、坪坑、江鸥、上塘、杨梅、西坑、田村、石圾、五陂、庙前等15乡,共110村。
  1956年1月沙地良富乡划万安县;万安县良口区龙头乡划赣县,属田村区。
  1956年6月撤区并乡。7月撤销蟠龙、湖边区。8月撤销韩坊、沙地、五云、湖江、沙石、茅店、吉埠区。12月撤销桃江、大埠、江口、南塘、田村区。撤区后,成立8个工作组指导全县74个乡的工作。工作组分别驻桃江(1组)大埠(2组)、沙石(3组)、湖边(4组)、沙地(5组)、湖江(6组)、江口(7组)、南塘(8组)原区所在地。
  1957年2月恢复区建制。设桃江、大埠、沙石、湖边、沙地、湖江、江口、南塘8个区。除梅林乡和新路乡由县直辖外,各区与原设工作组所辖乡同。
  1958年2月,湖边区原赤珠小乡和蟠龙区长塘乡南桥社划赣州市。3月撤销湖边区和沙石区。
  1958年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以下简称公社)为政社合一机构。区、乡全部撤销,成立17个公社(乡人民委员会)和1个垦殖场。
  [=此处为表格(1956年乡名对照表表1—4)=] [=此处为表格页=]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1958年人民公社与原乡对照表表1—5)=] 1959年5月,江口公社析出优良、山田、河山大队组建县实验农场。
  1959年10月,茅店公社的章贡、海林大队,湖边公社的杨梅、珠坑、龙岭、黄金、高楼、腊长、长塘大队,沙石公社的五里亭、画眉垅大队划入赣州市。
  1960年3月,沙石公社吉埠大队划入赣州市。
  1960年荫掌山垦殖场析出小坪、上岭、下岭组建小坪公社。湖边公社析出岗边、刘家大队组建八〇三公社。
  1960年全县共设18个公社,2个场(乡19,居委会1),共辖390个生产大队。各公社辖生产大队名: 韩坊公社(乡人民委员会,下同)辖12个生产大队(代表区,下同):南坑、小坌、樟坑、长中、塘坑、梅街、天狮、水口、大湖、大营、韩坊、上仙。
  桃江公社辖22个生产大队:立濑、枧溪、中排、下排、潭排、下邦、歧岭、大田、大陂、王富、下杨、河边、严屋、梅村、许屋、大龙、汴前、下湾、新联、罗龙、新兴、枫树。
  大埠公社辖17个生产大队:坪田、里南、大埠、下坑、大坑、新星、赖村、高良、杨雅、杨西、长湖、黄富、夏汶、三江、黄田、黄贯、金田。
  长洛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长洛、上云、中坑、留田、大源、周家、均源、桂林、五里、下〓。
  小坪公社辖7个生产大队:黄婆地、小坪、大坪、上坪、上岭、下岭、金龙。
  沙石公社辖34个生产大队:新建、甘霖、龙埠、沙石、双桥、香炉山、楼梯、坪路、沙河、东坑、华林、龙村、黄龙、龙下、河头、罗坑、坳下、刘坑、峰山、龙岗、火燃、下茹、王田、五爪龙、下峰、埠上、南田、斜下、新路、新圩、坝上、虎形、章江、武陵。
  湖边公社辖49个生产大队:蟠龙、田心、永安、叶山、社前、石湾、和乐、储潭、红河、章甫、上禾、谷十、螺田、和围、东坑、车头、上蛤湖、梨园、湖边、太平、玉田、桃源、下蛤湖、涌泉、龙岭、黄沙、石甫、白涧、横江、官田、河边、深塘、石桥、滩头、杨坑、坳头、石灰、珠坑、罗边、凌坑、下阁、水碓、石埔、陈坑、窑下、杨梅、河田、石塘、大源。
  五云公社辖16个生产大队:下丹、大岭、左坑、星星、蓬村、上丹、五云、水口、赣江、日红、裕升、新阳、南田、星云、长村、夏潭。
  沙地公社辖12生产大队:洋村、云泉、光华、田南、蟠岩、水边、坳下,高峰、新平、坳上、白沙、江背。
  螺田公社辖8个生产大队:马口、银村、下村、螺田、湖溪、中庄、岭下、新田。
  攸镇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里堡、庄前、利群、攸镇、韶溪、芳村、岗上、西山、锡洲、锡溪。
  湖江公社辖36个生产大队:新塘、新枫、街坪、大瑞、庄富、坑田、松树、上站、下站、上丰、新富、中塘、山丰、湖田、竹田、湖连、田湾、镇江、三联、大坑、中坑、牛岭、上陂、野坑、黄坑、古田、尧村、庠村、背坪、小良、下村、白洋、洲坪、桃坑、高坑、龙湾。
  茅店公社辖30个生产大队:义源、中团、雁鹅、信江、瀛洲、荷村、杜屋、茅店、东田、黄龙、上坝、洋塘、汶溪、万嵩、坝高、箬坑、竹芫、杨洞、和平、杨柏、田心、幸福、红金、龙头、双江、中田、高堂、大龙、登高、存心。
  江口公社辖24个生产大队:广教寺、金盘、石芫、横溪、广福、沙洲、优新、圩背、江口、河埠、河坑、安平、旱塘、焦林、苧洲,安坑、和平、大均、三团、龙舌、大坳、大田、下湖、高排。
  吉埠公社辖12个生产大队:宝林、石〓、建节、合龙、瑶村、社建、罗汾、吉埠、枧田、樟溪、上堡、白枧。
  南塘公社辖25个生产大队:清溪、劳田、黄屋、岭脑。〓滩、南塘、大都、黄溪、石院、枫树江、西溪、下浓、三溪、新兴、里龙、维源、石圳、鹅坊、新芫、田南、船埠、澄籍、梨园、白涧、下嶂。
  田村公社辖51个生产大队:田村、村岭、玉田、建新、联群、湖塘、大肚坑、斜坑、坪坑、岭脑、上塘、兰芬、桃溪、吉塘、盈源、大塘、坪内、社大、龙上、龙下、根山、牛角湾、东山、黄沙、方溪、眼坑、白鹭、官村、江鸥、龙头、龙富、枧村、洞田、林头,龙溪、龙裕、里仁、庙前、五陂、富竹、五里、地头、上坪、塘基、西坑、白石、下横、中齐、石圾、莲塘、上齐。
  荫掌山垦殖场辖10个生产大队:横溪、长演、浓口、胜利、联星、启石、笑乐、遇龙、芫田、港口。
  试验农场辖3个生产队:优良、山田、河山。
  八〇三公社(居民委员会)辖2个生产大队:岗边、刘家。
  1961年2月,析沙石公社的章江、武陵、坝上、虎形4个大队,湖边公社的蟠龙、桃源、车头、章甫、水碓、杨坑、田心7个大队组建蟠龙公社。析茅店公社的幸福、中田、田心、杨柏、和平5个大队,湖边公社的储潭、东坑、大源、滩头、白涧、下阁、红河、河田8个大队组建储潭公社。
  1961年4月,湖边公社和八〇三公社划赣州市。
  1961年10月,全面调整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规模,恢复区一级建制。全县设10个区,共辖45个公社(镇、场)。各区所辖公社于下: 韩坊区:小坌、韩坊、长演。
  桃江区:王母、立濑、王富、大龙。
  大埠区:大埠、夏汶、长洛、小坪。
  沙石区:沙石、沙河、龙下。
  沙地区:沙地、五云、螺田、攸镇。
  湖江区:湖江、湖新、庄前、夏府、古田。
  茅店区:茅店、雁鹅、杨洞。
  江口区:江口镇、江口、大田、石芫、吉埠、建节。
  南塘区:南塘、清溪、田南、三溪。
  田村区:田村、白鹭、庙前、坪坑、白石。
  县直辖:蟠龙、储潭、荫掌山垦殖场,试验农场。
  1961年11月,湖边和八〇三公社,由赣州市划归赣县,遂撤销八〇三公社,辖区归湖边公社。同时恢复湖边区,辖析置的湖边、和乐、横江3个公社和原由县直辖的蟠龙和储潭公社。
  1961年底,全县设11个区,共辖45个公社、1镇、2场,465个生产大队,4686个生产队。
  1962年10月,江口镇并入江口公社。撤销荫掌山垦殖场和试验农场,其所辖大队划归当地公社。
  1962年11月,撤销茅店区和沙石区,成立茅店(辖雁鹅、杨洞公社)和沙石(辖沙河、龙下公社)2个中心公社,由县直辖。
  1963年10月,赣州市黄金公社的金星、黄金、金元、金丰、金湖、金龙大队(以上原湖边公社黄金大队),大桥、高楼大队(以上原湖边公社高楼大队),长塘、肖岭、芫田大队(以上原湖边公社长塘大队),南外公社的吉埠、五里亭、画眉垅大队(原沙石公社),水西公社的杨梅、龙岭、朱坑大队(原湖边公社),水东公社的梅林、章贡大队(原茅店公社)划归赣县。
  1963年11月,撤销湖边区。1964年9月撤销韩坊、沙地、江口3个区。将赣州市划归的黄金片11个大队组建黄金公社。将梅林章贡、桃源、龙头、和平等大队组成桃源公社。此时,全县设5个区,共辖47公社。
  1965年6月:全面调整区、社、队规模。撤销桃江、大埠、南塘、湖江4个区,保留田村区(辖田村、白鹭、白石3个公社,1968年11月撤销)。将47个公社合并为24个公社,共辖509个生产大队,5595个生产队。
  [=此处为表格(1965年6月公社对照表表1一6)=] [=此处为表格=] 1966年10月,王母公社改名桃江公社,王富公社改名阳埠公社。12月白鹭公社改名红路公社(不久复原名)。
  1968年11月,扩社并队,撤销沙河、储潭、大田、石芫、三溪、白鹭、白石7个公社。原24个公社并为17个公社:韩坊、桃江、阳埠、大埠、小坪、长洛、沙石、蟠龙、湖边、五云、沙地、湖江、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辖201个生产大队,2020个生产队。
  被撤销的7个公社分别归属于下:沙河属沙石公社,储潭田心片属茅店公社,白涧片属五云公社,大田属长洛公社,石芫属江口公社,三溪属南塘公社,白鹭和白石属田村公社。
  1970年11月,析茅店公社桃源、梅林大队和沙石公社华林大队置梅林镇。
  1972年10月纠正扩社并队错误,恢复沙河、储潭、大田、石芫、三溪、白鹭、白石7个公社。全县设25个公社(镇),辖314个大队,3666个生产队。梅林镇华林大队划归沙河公社。
  1978年1月沙石、沙河、蟠龙、湖边4个公社划赣州市管辖。全县设1镇、20社,辖285个生产大队,3130个生产队。
  1983年9月,桃江公社改名王母渡公社。
  1984年5月,改变政社合一体制,实行政社分设。建立乡人民政府,下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1985年底全县共设1镇20乡,共辖305个村民委员会,3173个村民小组。
  [=此处为表格(1978年行政区划表表1—7)=]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1985年行政区划表表1—8)=] [=此处为表格页=] [=此处为表格=] 第二章乡镇第一节镇梅林镇1970年设立,为全县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之中心。位于县境中部,贡江下游北岸。东邻茅店乡,南与赣州市沙河乡隔江相望,西界赣州市水东乡,北靠储潭乡。除城区外,还辖梅林、章贡、桃源、上庙、龙头、红金等6个村委会。面积33.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72平方公里)。4559户(城区2620户)。19472人(城区11573人)。除回、满、蒙古族各1人外,均为汉族。
  城区现辟有9条街道。梅林大街为主要街道,长1905米,宽30米。县人民政府驻梅林大街5号,镇人民政府驻赣新路10号。街市开设百货、五金、副食、药材、生产资料、土产品等商店,形成批发、储运、零售相结合的商业网。还有饮食、旅社、理发、修理等服务行 [=此处为插图页(梅林镇街道图比例尺:1∶7000)=]业。厂矿有冶金、丝绸、橡胶、农机、印刷、五金等19家。学校有县中、城关小学、城关幼儿园,还有教师进修学校、党校和职工夜校。有县第一人民医院、县皮肤病防治所。有新华书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影剧院、体育馆、游泳池、广播站和电视差转台等文化体育设施。城区西南有赣州铝厂、赣南铸锻厂。赣州农校、赣州地区水产科研所、赣州地区银行干训班。赣州地区运输分局103车队等驻县单位。
  郊区有耕地6272亩(水田459亩),水面100亩,以种水稻、甘蔗为主,蔬菜、花生、西瓜、黄麻次之。1985年粮食总产393.36万斤,甘蔗总产4277吨,水塘年产鲜鱼6万多斤。蔬菜除供县城外,还销往赣州市。境内建有小(二)型水库1座,塘坝482处,总蓄水量达130万立方米。有机灌站4座,电灌站37座。城区和郊区使用赣南电网的电。城区还有自来水厂。镇办企业有皮革厂、农机修配厂、建筑队、搬运队、林场等,1985年总产值92万元。郊区有小学6所,小学生1493人,附设初中班学生460人。幼儿园7所,幼儿221人。镇办有卫生院、所,村有医疗站。
  梅林镇地处赣隘公路线上,可通过赣南公路网与外地联系,与县内各乡均有公路连接。镇内各村有简易公路相通,还有贡水航道,水陆交通便利。
  第二节乡韩坊乡位于县境南部。东、南、西、北分别与安远县、信丰县、王母渡乡、小坪乡相邻。驻地韩坊圩,距县城70公里,属丘陵地区。总面积240.20平方公里。辖16个村,192个村民小组,4544户,26869人(农业4441户,25339人),每平方公里112人。全系汉族。有耕地27541亩(水田25353亩),山地30.74万亩。以农为主,农林兼作。主种水稻,兼种蕃薯、大豆、花生,还产香菇、木耳、松脂、柑桔、西瓜等。1985年粮食总产2483.83万斤,茶油总产15万斤,是县粮油主要产区之一。境内水资源丰富,主流小坌河流经长演、浓口注入桃江。有山塘116处,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座,共蓄水量137.4万立方米。机灌站35座,电灌站10座,灌溉面积8053亩。乡、村水电站10座,装机容量178千瓦。1970年建成县办果子坝水电站,装机容量600千瓦,年发电量143万度。全乡有70%农村用上了电。
  乡办企业有煤矿、木器、陶瓷、农机等厂,1985年年产值65.6万元。学校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619人,小学18所,学生4934人,幼儿园3个,幼儿48人,有卫生院、所各1所,病床15张。村医疗站16个。县皮肤病防治所设长演。王母渡至韩坊的公路于1966年修通,境内长33公里,有班车往返。大营、长中、樟杭、芫田、塘坑、迳里等村有简易公路相通,长64公里。
  1930年7月曾成立韩坊区苏维埃政府,毛泽东、彭德怀等曾到韩坊开展革命活动。
  韩坊圩位于韩坊乡西南,明嘉靖间形成。圩场呈四方形,中有圩坪。现有上街、下街和油罐街3条街道,总长350米。全圩面积0.073平方公里,有商店80家,居民110户,1333人(非农业40户,813人)。农历四、七、十日为圩期(无三十日,则为初一),贸易以禽蛋、仔猪、茶油、薯干、柑桔、茶叶、柴炭和木竹制品为主。
  小坌圩位于韩坊乡东北,明朝中期形成。街道呈三角形,地势不平,街长260米,中间有600平方米的圩坪。全圩面积0.021平方公里。有商店23家,居民50户,220人(非农业6户,36人)。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贸易以茶油、畜禽、香菇、木耳、蜂蜜、笋干、土纸等土产品为主。
  长演圩位于韩坊乡西面,始建于明朝末年。现有一条街,总长240米。全圩面积0.026平方公里。有商店19家,居民45户,248人。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贸易以瓜果和禽蛋等为主。
  王母渡乡位于县境南部。东北毗邻大埠乡,东南倚韩坊乡,南靠信丰县,西连阳埠乡,西北与南康县接壤。驻地王母渡圩,距县城46公里。属丘陵地。总面积211.80平方公里。辖19个村,232个村民小组,6222户,36272人(农业5731户,33216人)每平方公里171人。全系汉族。有耕地29621亩(水田27788亩),山地25.37万亩,以农为主,农林兼作。农业主种水稻,次为蕃薯、大豆、花生、油菜、西瓜、萝卜。林业以油茶、松、杉、毛竹为多。王母渡乡是粮食、茶油、杉木主要产区之一。1985年粮食总产2844.93万斤,茶油总产24.4万斤。水力资源较丰富,有山塘678处,小(二)型水亩4座,共有蓄水量175.65万立方米。机灌站32座,电灌站5座,总灌溉面积12372亩。村办水电站3座,县办水电站1座,共有装机容量252.5千瓦。土特产有板鸭、红瓜子、腐竹、萝卜等。地下资源有钨、金等矿。
  乡办企业有造船、砖瓦、农机等厂,1985年年产值76.9万元。县荫掌山林场、县钨矿东埠头矿区、县板鸭厂、县属横溪中学均设境内。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38所,学生7132。幼儿园2所,幼儿82人。有卫生院、卫生所各1所,病床30张,村医疗站31个。建国前,交通以水运为主。1966年修通沙(石)、小(坪)公路,境内长33公里。王(母渡)大(埠)公路,境内长10公里。潭埠、大陂、下排等村有简易公路相通,总长26公里。横溪至荫掌山有林区公路,长12公里。
  王母渡圩位于王母渡乡中部,有上、下两条街,宽4米,总长500米,街北新建6000平方米圩坪一处。全圩面积0.79平方公里。有商店184家,居民202户,1031人(非农业167户,821人)。农历三、六、九日为圩期,为县境南部最大的集市。贸易以粮食、茶油、禽畜、鲜鱼、红瓜子、腐竹、萝卜和竹木制品为大宗。
  新兴圩位于王母渡乡西北部,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有街道1条,长60米,宽5米。全圩面积0.25平方公里。有商店12家,居民35户,210人,全为农业户。农历一、四、七日为圩期。贸易以腐竹为主。圩场小,赶集者少。
  横溪圩位于王母渡乡东南桃江畔,始建于南宋初。农历一、四、七为圩期。解放前夕衰落,交易中断。建国后恢复。1980年起在圩境东南的沙小公路边建新圩场。现有街道1条,长30米,宽6米。总面积0.009平方公里。有商店8家。交易以蔬菜、禽蛋、肉食为主。
  立濑圩位于王母渡乡南部,清末始建。现街道呈“L”形,全圩面积0.03平方公里。有商店13家,居民27户,162人(非农业3户,15人)。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交易以茶油、红瓜子、禽蛋为主。
  阳埠乡位于县境南部。东靠王母渡乡,南与信丰县毗邻。西北连南康县。驻地王富圩,距县城45公里。属丘陵地。总面积148.90平方公里。辖14个村,138个村民小组,3282户,18284人(农业3259户,17746人),每平方公里123人,均系汉族。有耕地17824亩(水田17346亩),山地19万亩。农业主种水稻,次为蕃薯、大豆、花生。林业以油茶为主,其次松、杉、毛竹。县高龙林场在境内。1985年粮食总产1559.76万斤,茶油总产7.68万斤,是县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境内有溪河6条,水力资源丰富。有山塘345处,小(二)型水库3座,共有蓄水量84.42万立方米。机灌站2座,电灌站2座,总灌溉面积9111亩。乡办水电站1座,装机2台,容量140千瓦。村办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72.3千瓦。因盛产历史悠久、质量上乘的“阳埠腐竹”,被誉为“腐竹之乡”。地下资源有稀土、莹石、沙金等。
  乡办企业有水电、碾米、榨油、缝纫、红砖、铁器等厂,1985年产值47.1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443人。小学24所,学生3094人。幼儿园2所,幼儿56人。卫生院1所,病床10张。村医疗站10个。枫(树)大(龙)公路于1968年修通,境内长12公里。还有简易公路6公里。王富圩至赣州通班车。1930年10月在大龙曾成立区苏维埃政府。陈毅率游击队曾到大龙茅坑驻扎过。
  王富圩位于阳埠乡东北部,清朝建圩。现有2条呈“十”字形街道,长550米,宽5米。全圩面积0.06平方公里,有商店56家,居民64户,315人(非农业16户,116人)。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日。贸易以农副产品为大宗,腐竹、鞭炮为特产。
  大埠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靠小坪乡,东北毗邻长洛乡,东南接韩坊乡,南与王母渡乡相邻,西连赣州市沙石乡,北与大田乡接壤。驻地大埠圩,距县城35公里。属山地。面积228.50平方公里。辖15个村,167个村民小组。3028户,16500人(农业2926户,15724人)。每平方公里72人。回族1人,余皆汉族。有耕地21460亩(水田20589亩),山地28.39万亩。以农为主,农林兼作。农业主种水稻,次为蕃薯、大豆、花生、林业多为松、杉、毛竹和油茶。1985年粮食总产1176.82万斤,平均亩产574斤,茶油总产7.78万斤。有山塘213处,小(二)型水库3座。共有蓄水量100.4万立方米。机灌站8座,总灌溉面积4359亩。村办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34.5千瓦。木材、柴炭、松脂、香菇、蜂蜜为当地特产,水果有李子、梨、柑桔等。地下资源有钨、钼、稀土矿。
  乡办企业有农机、稀土、造船、砖瓦等厂,1985年产值32.3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342人。小学20所,学生2896人。幼儿园2所,幼儿46人。卫生院1所,病床10张。村医疗站14个。1967年王(母渡)大(埠)公路建成,长14公里。大埠至下坑有简易公路相通,长7公里。黄沙坑、杨雅至荫掌山林区公路,境内长10公里。1928年共产党员李灿春、赖传珠等组织了震撼赣南的大埠农民武装暴动,成立过“赣县南区革命委员会”。
  大埠圩位于大埠乡中部,清乾隆中期开始交易,逐渐成圩。现有3条街,形如“F”形,长230米,宽约2米。中有圩亭。全圩面积0.081平方公里。有商店25家,居民73户,420人(非农业9户,43人)。农历一、四、七日为圩期,交易以肉食、禽蛋、仔猪、木竹制品为主。
  夏汶滩圩位于大埠乡东北部。一条沿江街,长约30米,宽2米。全圩面积0.01平方公里。有商店7家,居民12户,30人。农历二、五、八日圩期。交易以蔬菜、肉食、木竹制品为主。近年因稀土矿开采逐年发展,工人增加,市场日趋繁荣。
  小坪乡在县境东南部,属边缘山区。东连于都县,东南靠安远县,南与韩坊乡毗邻,西接大埠乡,北倚长洛乡。驻地黄婆地圩,距县城95公里。总面积67.10平方公里。辖5个村,57个村民小组,1033户,5993人(农业991户,5366人),每平方公里89人。全系汉族。境内山峦重叠,平均海拔655米左右。西部的水鸡岽海拔1185.2米,为全县最高峰。境内多雨,年降雨量在1700毫米以上。多雾日照短,夏季凉爽,是避暑胜地。有耕地7252亩(水田7041亩),山地8.57万亩。农业主种一季稻,次为蕃薯。林业盛产松、杉、毛竹和油茶。1985年粮食总产316.78万斤,平均亩产465斤,茶油总产3.65万斤。水力资源丰富。有山塘34处。蓄水量5.14万立方米。机灌站5座,共灌溉农田287亩。村办水电站4座,装机容量58.5千瓦。土特名产有土纸、香菇、冬笋、蜂蜜、松脂和中药材等。地下资源有钨、锡、煤、铁、石灰石和大理石。
  乡办企业有水电站、造纸厂、石灰厂、粮油加工厂,1985年年产植32万元。县钨矿黄婆地矿站设在境内。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149人。小学11所,学生1065人。幼儿园2所,幼儿44人。卫生院1所,病床3张。村医疗站7个。1969年修通公路后,有班车直达县城。从横溪、荫掌山通境内黄坪的林区公路长20公里。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彭德怀曾到过牛岭、小坌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成立过牛岭区苏维埃政府,1933年中共信康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迁入牛岭的案前、诸早坑办公。
  黄婆地圩位于小坪乡中部。现有2条街,呈“丁”字形,长200米,宽8米。全圩面积0.078平方公里。有商店15家,居民30户,658人(非农业60户,505人)。建国前未设圩。1953年起采矿工人增加,交易日多,遂形成圩场。农历三、六、九日为圩期。交易香菇、木耳、禽蛋和柴等。
  长洛乡位于县境东南边陲。东邻于都县,南靠小坪乡。西与大埠乡接壤。北连大田乡。驻地长洛圩,距县城36公里。属山地地形。总面积137.70平方公里。辖10个村,39个村民小组,1758户,10342人(农业1681户,9378人),每平方公里75人。全系汉族。有耕地11136亩(水田11019亩),山地18.5万亩。农业主种水稻,次为蕃薯、大豆、荸荠、林业盛产松、杉、毛竹和油茶。1985年粮食总产665.13万斤。茶油总产6.6万斤。县长洛矿站、赖坑矿业社、留田林场在境内。有山塘5处,蓄水量5.5万立方米。机灌站5座,电灌站1座,总灌溉农田310亩。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有乡办水电站1座,村办水电站4座。装机容量187.5千瓦。土特产有土纸、香菇、蜂蜜、竹木制品。地下资源有钨、锡、钼、铝。
  乡办企业有林场、电站、农机站、木竹加工厂。1985年产值41.9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270人。小学22所,学生1921人。幼儿园3所,幼儿43人。卫生院1所,病床10张。村医疗站9个。赣州至周家公路于1978年修通,境内长14公里。1930年在中坑设过区苏维埃政府,在半迳等地设过乡苏维埃政府。
  长洛圩位于长洛乡北部,明宪宗十四年(1478)建圩。现有东西向平行街2条,长约450米,宽5米,中有圩亭。全圩面积0.065平方公里。有商店29家,居民41户,226人(非农业10户,40人)。农历一、四、七日为圩期,交易以土纸和木竹制品为大宗。圩南建有风雨桥一座,形式别致。
  牛岭垇圩位于长洛乡南部。圩场原在垇上,1983年迁垇下。现有1条街,长20米,有商店12家,居民12户,60人。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交易农副产品,竹木制品。因地广人稀,集市不甚繁荣。
  大田乡位于县境中部。东邻于都县,南与长洛、大埠乡相连,西靠茅店乡和赣州市沙河乡,北与江口乡交界。驻地大田圩,距县城22公里,总面积115.40平方公里。辖10个村,104个村民小组,2553户,13050人(农业2410户,12316人)。每平方公里113人。全系汉族。境内多为低山丘陵,间有河谷平地。有耕地13985亩(水田13360亩),山地14万亩。农业主种水稻,次为甘蔗、蕃薯、大豆、花生。1985年粮食总产859.6万斤,甘蔗4149吨,茶油总产4.61万斤。有山塘258处,小(二)型水库2座,蓄水量58.24万立方米。机灌站3座,电灌站1座,总灌溉面积3600亩。村办水电站4座。装机容量20千瓦。土特产有西瓜、萝卜、竹制品。地下资源有钨、锡、砂金和稀土矿。
  乡办企业有陶瓷、红砖、稀土、造船、榨油、粉干加工等,1985年产值为53.3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362人。小学19所,学生2392人。幼儿园2所,幼儿43人。卫生院1所,病床6张。村医疗站16个。交通以水路为主。1978年修通赣(州)周(家)公路,境内长14公里。雁鹅、中团、夏湖等村有简易公路相通,长10公里。居龙滩水文站设境内。1930年在鸭子园设过区苏维埃政府,高排、夏湖等地设过乡苏维埃政府。
  大田圩位于大田乡中部,清光绪末年建圩。现有2条平行街,总长250米,宽5米,中间有圩亭。全圩面积0.024平方公里,有商店34家。居民95户,772人(非农业16户、89人)。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贸易以陶瓷、红糖和木竹制品为大宗。
  五云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与湖江、储潭乡隔江相望,南靠赣州市湖边乡,西倚南康县,北接沙地乡。驻地五云圩。距县城29公里。属山地丘陵地形。总面积132.40平方公里。辖16个村,172个村民小组。居民3722户,18556人(农业3399户,17669人),每平方公里140人。全系汉族。有耕地15654亩(水田14672亩),山地16万亩。农业主种水稻,兼种甘蔗、蕃薯、大豆、花生、油菜。林业多为松、灌木和油茶林。水果有柑桔、甜橙、李子、桃子、梨、柿子和枇把等。1985年粮食总产1576.95万斤,甘蔗总产8712吨,茶油总产37.8万斤。为县粮油主要产区之一。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2座。山塘751处。共有蓄水量378.43万立方米。机灌站39座,电灌站5座,共灌溉农田7248亩。村办水电站12座,乡办水电站1座,共装机容量158千瓦。境内有县农科所。县、乡农科所培育的水稻、花生良种和各类鲜菇及菌种销售省内外。
  乡办企业有电站、食品加工厂、砂石管理站、微生物实验厂、豆类加工厂、陶瓷厂、农机站等。1985年年产值62.9万元。有中学2所,学生609人。小学24所,学生2988人。幼儿园3所,幼儿64人。卫生院1所,病床9张。村医疗站17个。昌赣公路从境内穿过,长15公里。简易公路遍及全乡各村,总长66公里。
  五云圩位于五云乡东南部。有南北走向的主街1条,长250米,宽8米,有横街2条,各长50米,宽4米。全圩面积0.09平方公里。有商店82家,居民290户,900人(非农业200户,400人),农历三、六、九日为圩期。贸易以畜禽水产、水果等为主。
  沙地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与湖江乡隔江相望。南靠五云乡,西与南康县毗邻,北倚万安县。驻沙地圩,距县城47公里。属丘陵地区。总面积275.0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53个村民小组。6289户,32058人(农业5958户,30726人),每平方公里117人。除白族1人,余皆汉族。有耕地39234亩(水田37307亩)。山地33万亩。农业以种水稻为主,甘蔗、蕃薯、花生、油菜次之。林业主产松、杉、毛竹和油茶。1985年粮食总产3411.65万斤,茶油总产31.52万斤,是县粮食和茶油主要产区之一。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座。山塘1153处,蓄水量405.15万立方米。机灌站31座,电灌站4座,总灌溉农田12490亩。村办水电站4座。乡办水电站1座,共装机容量254.5千瓦。境东北面有一大片严重水土流失区。
  乡办企业有食品加工厂、农机修配厂、建筑队、航运站、电站等,1985年产值71.2万元。有中学2所,学生859人。小学51所,学生5174人。幼儿园2所,幼儿66人。卫生院1所,病床18张。村医疗站21个。昌赣公路从境内穿过,长25公里。水边、垇下、银村、洋村、垇上有简易公路可通,长25公里。县板鸭厂、松脂车间设境内。
  沙地圩位于沙地乡中部,宋末建圩。现有老街长500米,宽6米,新街长500米,宽12米。全圩面积0.134平方公里。有商店125家。居民229户,1091人(非农业163户,761人)。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沙地圩地处赣、遂、南、万四县交界处,邻县的群众都到此赶圩,加之昌赣公路由此经过,来往旅客甚众。市场繁荣,购销两旺。交易以粮油、畜禽、竹木及加工制品等农副产品为主。是赣县西北部的重要圩场。县板鸭厂生产的沙地板鸭,曾获国家银质奖,是出口产品。
  攸镇圩濒临赣江,位于沙地乡东部,街道呈“T”字形,全圩面积0.03平方公里。居民34户,131人。农历三、六、九日为圩期。交易以禽蛋、鲜鱼为主。古为县北重镇,设有驿站。
  湖江乡位于县境北部。东靠白石、石芫乡,南与储潭、茅店乡毗邻,西连五云、沙地乡,北接万安县涧田乡。驻地湖江圩,距县城47公里。属丘陵地。总面积271.5平方公里。辖24个村,303个村民小组。6900户,36878人(农业6699户,35378人),每平方公里136人。全系汉族。有耕地34714亩(水田31270亩)。山地31.88万亩。农业种水稻为主,次为蕃薯、大豆、花生、油菜、西瓜、甘蔗、芝麻。林业盛产油茶、松、杉、毛竹,是赣县粮食、茶油主要产区。1985年粮食总产2585.53万斤,茶油总产32.35万斤。有小(二)型水库4座,山塘910处,共有蓄水量150.69万立方米。机灌站49座,共可灌溉农田11343亩。村办水电站15座。装机容量137千瓦。土特产有萝卜籽、红瓜子、陶瓷器、金银花、黄栀子等。水果有桃、李、梨、枣等。地下资源有钨和瓷土等。
  乡办企业有木器、造船、食品加工、农具修配、粉干加工、蔑器、铁器、陶器等厂。1985年产值55.5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913人。小学59所,学生8100人。幼儿园3所,幼儿80人。卫生院1所,病床11张。村医疗站30个。江(口)湖(江)公路于1970年修通。湖江面、古田、街坪等村有简易公路相通,总长40公里。1931年8月在湖江圩建立过区苏维埃政府,辖9个乡苏维埃政府。
  大湖江圩位于赣江边,湖江乡中部,清朝中期建圩。现有街道2条。呈“L”形,长250米,宽4米,全圩面积0.188平方公里。有商店82家,居民185户,1400人(非农业98户,1100人)。农历一、四、七日为圩期,圩日商贾云集。交易以粮油、水产、禽蛋和水果为主。
  湖江面圩位于湖江乡东部,清末建圩。现有1条街,长150米,宽3.5米。全圩面积0.028平方公里。居民49户,239人。农历三、六、九日为圩日。集市不甚繁荣。
  储潭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邻茅店乡,东南倚梅林镇,南连赣州市水东乡,西与五云乡和赣州市湖边乡隔江相望,北靠湖江乡。驻地储潭圩,距县城18公里。属丘陵地。总面积94.70平方公里。辖9个村、117个村民小组,2981户,15805人(农业2841户,15136人)。每平方公里167人。纳西族1人,余皆汉族。有耕地12782亩(水田11463亩),山地11万亩。农业以水稻为主,次为甘蔗、蕃薯、花生、油菜、西瓜、荸荠、黄麻。林业以油茶为主。1985年粮食总产1089.1万斤,茶油总产8.48万斤。有小(二)型水库3座,山塘598处,计蓄水量217.9万立方米。机灌站32座,电灌站10座,共可灌溉农田7208亩。村办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5.5千瓦。田心的荸荠、白涧的梨及储潭鱼是当地的特产。地下资源有石灰石、煤炭。
  乡办企业有石灰厂、建材厂、农机厂、砂石管理站、电站、渔业队,1985年产值71.7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513人。小学41所,学生2712人。幼儿园4所,幼儿42人。卫生院1所,病床5张。村医疗站9个。储潭圩的“储君庙”为赣县名胜古迹。水(东)储(潭)公路于1966年修通,境内长5公里。东坑、田心、白涧、河田、红河等村有简易公路相通,总长27公里。
  储潭圩位于境内中部。现有沿江主街1条,长200米,宽5米,全圩面积0.04平方公里。有商店40家,居民200人。农历二、五、八为圩日,交易以鲜鱼、禽蛋、水果为主。
  茅店乡位于县境中部。东界江口乡,南连大田、赣州市沙河乡,西南靠梅林镇,西邻储潭乡,北与湖江、石芫乡相邻。驻地茅店圩。距县城7公里。属丘陵地。总面积106.80平方公里。辖14个村,144个村民小组,4401户,22878人(农业3930户、20447人),每平方公里214人,其中苗族1人,余皆汉族。有耕地17879亩(水田15169亩),山地11.5万亩。农以种水稻、甘蔗为主,次为蕃薯、花生、油菜。林以油茶为主,次为松、杉、毛竹。1985年粮食总产875.84万斤,甘蔗总产17238吨,是县甘蔗主产区。茶油总产19.06万斤。有山塘615处。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座,计蓄水量319.1万立方米。机灌站45座,电灌站100座,总灌溉面积11101亩。村办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20千瓦。釉子岭有钴矿。洋塘村的汶溪茶历来享有盛名。茅店村的草席畅销县内外。
  乡办企业有电站、木竹加工、铁器、服装、粮油加工、农机、皮革、砖瓦等厂及砂石管理站、鱼种场、畜牧良种场。1985年产值55.9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616人。小学16所,学生3753人。幼儿园4所,幼儿91人。卫生院(所)3所,病床9张。村医疗站11个。赣隘公路从境内穿过,长9公里。赣州至大田公路在境南部穿过,长6公里。万嵩、箬坑、竹芫、杨洞、汶溪、上坝、太阳坪等村有简易公路相通,总长50公里。江西第三糖厂设在境内。1932年在东田设过茅店区苏维埃政府和杨洞、西坑等8个乡苏维埃政府。
  茅店圩位于茅店乡南部,南宋末年建圩。现有沿江主街一条,长450米,宽6米,圩东有圩亭。全圩面积0.058平方公里。有商店73家,居民120户,480人(非农业39户,359人)。农历一、四、七日为圩期,交易以草席、鲜鱼、仔猪和木竹制品为主。
  江口乡位于县境东部。东界于都县,南与大田乡相连,西与茅店乡毗邻,北与吉埠、石芫乡接壤。驻地江口圩,距县城20公里。属丘陵地。总面积117.20平方公里。辖18个村,194个村民小组。5674户,30679人(农业5277户,28408人),每平方公里262人。苗族1人,中国籍缅甸人1人,余皆汉族。有耕地22367亩(水田16544亩),山地12.66万亩。以种水稻、甘蔗为主,次为蕃薯、大豆、西瓜、花生、油菜、芝麻。1985年粮食总产971.33万斤。甘蔗总产22507吨,是县甘蔗主要产区。有小(二)型水库4座,山塘127处,蓄水量135.28万立方米。机灌站33座,电灌站71座,可灌溉农田11036亩。村办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10千瓦。
  乡办企业有木器、造船、农机、砖瓦等厂和采石场。1985年产值59.3万元。县办瓷厂、蚕桑场、养鸡场和第二人民医院均设在境内。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学生1212人。小学30所,学生5300人。幼儿园4所,幼儿215人。卫生院1所,病床4张。村医疗站16个。境内有赣隘公路、兴(国)江(口)公路、江(口)垇(背)公路及江(口)湖(江)公路,共长12.5公里。全乡18个村有12个村通公路,水陆交通方便。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罗贵波、罗孟文等先后在此开展革命活动。1928——1929年,大均坑、小均坑是中共赣南特委驻地,牛栏岗设过江口区苏维埃政府。
  江口圩位于平江边,居江口乡中部。有5条街,街宽4.5米,总长500米,中有圩坪。全圩面积0.155平方公里。店房108家。居民372户、2024人(农业33户,231人)。农历三、六、九日为圩期。圩场地处交通要道,网脚遍及于都县、兴国县和大田、茅店、石芫、吉埠、南塘等乡。圩日人群熙攘,货源充足、市场繁荣,闲日有早市,为赣县东部主要圩场。集市贸易有粮油、畜禽、生姜、薯片、草席、红糖和木竹制品等。
  石芫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靠吉埠乡,南连江口乡,西与茅店乡为邻,西北界湖江乡,北界白石乡。驻地石芫圩,距县城35公里。属丘陵地。总面积76.60平方公里。辖9个村,96个村民小组,2496户,13196人(农业2384户,12718人),每平方公里172人。全系汉族。有耕地8615亩(水田6962亩),山地9.5万亩。农业主种水稻、甘蔗,其次有蕃薯、花生、油菜、黄麻。1985年粮食总产458.57万斤,甘蔗总产7030吨。油茶林面积1.62万亩。1985年产茶油5.51万斤。有山塘175处,蓄水量9.25万立方米,机灌站6座,电灌站5座,共灌溉面积811亩。村办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25.5千瓦。县办水电站1座,装机2台,容量420千瓦。县金盘水库,坝高43.2米,有效库容860万立方米,境内灌溉农田6000亩。棕绳和粉干为本地特产。地下资源有钨和硫磺。
  乡办企业有粮食加工厂、采矿场等。1985年产值30.5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325人。小学21所,学生2139人。幼儿园3所,幼儿62人。卫生院1所,病床6张。村医疗站7个。县钨矿桂湖矿站设境内。江(口)湖(江)公路从境内穿过,长16公里。广福、丫机、山背、金盘、泉湖、广教寺等村有简易公路相通,总长23公里。1931年9月,在澄江建立过石芫潭区苏维埃政府,在广教寺等地建立过7个乡苏维埃政府。
  石芫圩位于石芫乡东部,清雍正年间建圩,现有街3条,总长410米,宽3米,全圩面积0.033平方公里。有商店43家。居民103户、464人(非农业43户、160人)。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交易有棕制品、粉干等特产。
  吉埠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于都县毗邻,南靠江口乡,西连石芫乡,北接南塘乡。驻地吉埠圩,距县城35公里。属丘陵地。总面积127.00平方公里。辖15个村,146个村民小组,4962户,27013人(农业4911户、26309人),每平方公里213人。回族3人,余皆汉族。有耕地19049亩(水田14721亩),山地15.1万亩。农业以水稻、甘蔗为主,柑桔、蕃薯、大豆、花生、油菜、西瓜、草席次之。1985年粮食总产1114.3万斤,甘蔗总产15289吨,茶油总产4.78万斤,为县甘蔗主要产区。有小(二)型水库5座,山塘681处,计蓄水量121.81万立方米,机灌站5座,电灌站53座,共灌溉农田6433亩。村办水电站6座,装机容量159.5千瓦。土特产有土纸、草席和柑桔。草席编织是该地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工艺精巧。
  乡办企业有葵扇、农机、砖瓦等厂,1985年产值32.1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722人。小学22所,学生4304人。幼儿园2所,幼儿69人。卫生院(所)2所,病床8张。村医疗站21个。境内有县林科所、县职业中学及水文站等单位。兴(国)江(口)公路从境内经过,江(口)垇(背)公路经大溪至建节,共长23公里。白枧、上堡、吉埠、合龙、瑶村、箬内、社建等村有简易公路相通。总长50公里。1932年在建节建立过区苏维埃政府,在磨刀、柴坑、白枧、社建、吉埠、合龙、谢屋、正坑等地建立过乡苏维埃政府。
  吉埠圩位于吉埠乡西南部,民国27年建圩。现有4条街,长40米,宽3米,呈“口”字形。中有圩坪。全圩面积0.018平方公里。有商店21家,居民54户,525人(非农业47户,483人)。农历二、五、八为圩期。土特产有茶叶、柑桔、草席、土纸。
  南塘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靠三溪乡,东南与于都县为邻,南连吉埠乡,西接白石乡,北界田村乡,东北与兴国县毗邻。驻地南塘圩,距县城40公里。总面积141.3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42个村民小组,6820户、37135人(农业6689户,35757人),每平方公里263人。全系汉族。有耕地33518亩(水田31900亩),山地15万亩。农业以水稻、甘蔗为主,次为蕃薯、大豆、花生、油菜、西瓜,为县粮食和甘蔗主要产区。林业以油茶为主。1985年粮食总产1913.71万斤,甘蔗总产18049吨,茶油产量3.87万斤。境内大部分为低丘岗地,北部荒山秃岭多,水土流失严重。建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座,山塘1314处,共有蓄水量333.14万立方米。机灌站8座,电灌站58座,共灌溉农田12367亩。村办水电站15座,装机容量162.7千瓦。水产养殖颇为盛行,清溪等村有稻田养鱼的习惯。
  乡办企业有鱼种场、陶器、食品加工、农机、砖瓦等厂和建筑队,1985年产值101万元。有中学1所,学生971人。小学50所,学生6737人。幼儿园3所,幼儿99人。卫生院(所)3所,病床23张。村医疗站29个。县办板鸭厂和水土保持推广站均设境内。江(口)兴(国)公路从境内穿过,长13公里。〓滩至田村公路长8公里。大部分村有简易公路相通,总长28公里。
  南塘圩位于平江边,居南塘乡中部。清乾隆十八年建圩。现有5条街,呈“日”字形,总长730米,宽3—12米。全圩面积0.1平方公里。有商店45家,居民215户,1443人(非农业56户,1241人)。农历三、六、九日为圩期。生姜、红薯、芋头为特产。市场繁荣。
  清溪圩位于南塘乡西部。呈长方形,中间有圩坪,全圩面积0.033平方公里。有商店13家,居民290户,1386人。农历一、四、七日为圩期。交易以禽蛋、猪肉等农副产品为主。
  三溪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面和北面与兴国县毗邻,南连于都县,西靠南塘乡。驻地三溪圩,距县城50公里。属丘陵地。总面积55.80平方公里。辖10个村,78个村民小组,2137户,11573人(农业2050户,11171人)。每平方公里207人。全系汉族。有耕地10925亩(水田9190亩),山地6.5万亩,农业以水稻、甘蔗为主,次为蕃薯、大豆、花生、油菜。1985年粮食总产568.47万斤,甘蔗总产12330吨,茶油油2.33万斤。崩岗秃岭多,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后进行综合治理,成效突出,下浓村曾荣获国务院嘉奖。有山塘400处,蓄水量52.82万立方米。电力排灌站3座,灌溉农田3960亩。村办水电站8座,装机容量69千瓦。石灰石储量丰富,1985年产石灰200多吨,销售县内外。
  乡办企业有陶器、石灰、榨油等厂和手工业社。1985年产值43.3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372人。小学20所,学生2155人。幼儿园3所,幼儿54人。卫生院1所,病床10张。村医疗站13个。南(塘)三(溪)公路于1981年修通,境内长8公里。新星、下浓、寨九垇、古茂、西溪、里龙等村有简易公路,总长23公里。1931、——1934年间,三溪曾设过苏维埃区、乡政府。
  三溪圩位于三溪乡中部。有2条街,总长189米,宽6——8米。全圩面积0.082平方公里。有商店25家。居民266户,1513人(非农业63户,230人)。农历一、四、七日为圩期。
  田村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北与兴国县龙口乡交界,东南连南塘乡,南接白石乡,西靠万安县顺峰乡,北邻白鹭乡。驻地芦萁面,离田村圩0.5公里,距县城52.5公里。属丘陵地,总面积146.50平方公里。辖24个村,233个村民小组,5649户,31330人(农业5561户,30305人),每平方公里214人。全系汉族。有耕地27228亩(水田26594亩),山地16.5万亩。农业以水稻为主,其次甘蔗、蕃薯、大豆、花生、油菜,为县粮食、茶油、柑桔主要产区之一。1985年粮食总产1579.24万斤,甘蔗总产8295吨,茶油总产13.83万斤,柑桔总产50万斤。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座,山塘1124处,蓄水量312.03万立方米。机灌站13座,共灌溉农田13530亩。村办水电站9座,装机容量116千瓦。
  乡办企业有农机、红砖、水泥预制件等厂,1985年产值40.6万元。有中学2所,学生1069人。小学43所,学生5086人。幼儿园3所,幼儿90人。卫生院1所,病床16张。村医疗站22个。境内有县瑞峰山林场。〓(滩)龙(头)公路于1970年修通,境内长19公里。上齐、社大、村岭、寨背、坪内、兰芬、连塘、龙下、联群、建新等村有简易公路相通,总长44公里。1930——1933年问,中共赣县县委设百岁坊,县苏维埃政府设进士第。境东北有著名古迹宝华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田村圩位于田村乡中部。房屋集中,人口密度大,是全县人口最多的圩场。全圩面积0.283平方公里。有商店65家,居民1393户、7179人(非农业78户,753人)。农历一、四、七为圩期。交易以仔猪、禽蛋、生姜、红薯、乌豆和竹木制品为盛。圩内契真古寺为佛教胜地。
  白石乡位于县境北部。东邻南塘乡,南与吉埠、石芫乡为邻,西连湖江乡,北界田村乡,西北与万安县接壤。驻地白石圩,距县城50公里。属丘陵地。总面积67.50平方公里。辖13个村,82个村民小组,2219户,12349人(农业1930户,10187人),每平方公里183人。壮族2人,余皆汉族。有耕地8388亩(水田7536亩),山地8.5万亩。农业主种水稻,次为蕃薯、甘蔗、大豆。柑桔500余亩。1985年粮食总产538.62万斤,甘蔗总产1936吨,茶油总产4.77万斤。有山塘193处。蓄水量14.1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645亩。村办水电站5座,乡办水电站1座,共装机容量165千瓦。地下资源有钨矿。乡办企业有电站、采矿队、农机厂,1985年产值74.8万元。有中学1所,学生228人。小学24所,学生1527人。幼儿园2所,幼儿84人。卫生院1所,病床4张。村医疗站13个。画眉坳钨矿白石山坑口设在境内。半(埠)白(石)公路在境内长4公里。田面、下横、石圾、里目等村有简易公路相通,长11公里。
  白石圩位于白石乡西南部。1959年白石山坑口开办后逐渐成圩,圩场紧挨白石山矿区。现有街道2条,呈“Y”形,全长230米,宽5米。全圩面积0.07平方公里。有商店26家,居民334户,2366人(农业74户,364人)。每天都当街,销售蔬菜、肉类、禽蛋等农副产品。
  白鹭乡位于县境北部。东北与兴国县毗邻,南连田村乡,西靠万安县。驻地白鹭圩,距县城63公里。属丘陵地。总面积76.4平方公里。辖14个村,90个村民小组,2449户,13336人(农业2427户,12939人),每平方公里175人。全系汉族。有耕地13552亩(水田13245亩),山地9万亩。农业以水稻为主,次种甘蔗、蕃薯、大豆、花生、油菜。林业以油茶为主。1985年粮食总产893.43万斤,茶油总产12.05万斤,是县茶油主要产区之一。境东北山岗光秃。水土流失严重。白鹭河流从万安县入赣江。百年前可通木帆船,现因河床淤塞,不能通航。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座。山塘86处,共蓄水量95.6万立方米。机灌站3座,共灌溉农田4606亩。村办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40.6千瓦。
  乡办企业有板鸭、农机、榨油等厂,1985年产值24.8万元。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389人。小学15所,学生2457人。幼儿园3所,幼儿72人。卫生院1所,病床2张。村医疗站14个。〓(滩)龙(头)公路于1970年修通,境内长13公里。上塘、吉塘、官村、洞田、龙溪、龙裕等村有简易公路相通,总长24公里。境内官村有商周文化遗址。吉塘陈氏祠堂内有文天祥所书“文星聚奎”石匾和“昔年苇布来章贡,今日紫袍登颖川”的对联。1928年,在龙头成立过中共赣万边区委会。1930年在白鹭成立过兴赣万边区政府和白鹭区苏维埃政府。
  白鹭圩位于白鹭乡中部,明宏治年间成圩。现有8条街,呈半月形,总长538米,宽3.5米。全圩面积0.139平方公里。有商店41家。居民422户,2075人(农业402户,1654人)。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交易稻谷、茶油和禽蛋、生姜等农副产品。
  第二篇自然概貌第一章地质地貌第一节地质赣县地处南岭东西构造带北侧,境内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类都很发育,构造活动频繁,矿产较丰富。
  地层境内沉积岩(含变质岩)分布广泛,面积约195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65%左右。最古老的震旦系(代号Z,距今约6—8亿年),是一套巨厚的海相复理石或类复理石火山质泥砂岩建造,岩性单一,受区域质变;寒武系(代号E,距今约5—6亿年),砂质板岩类为主,分布广泛。震旦系—寒武系,组成赣县基底地层。加里东运动,赣州地区有大量岩浆岩侵入,基底地层普遍产生强烈褶皱或混合岩化,地壳回升,长期遭受剥蚀,至中泥盆世(距今3.7亿年),地壳又下降为浅海—滨海区,沉积了泥盆系(D)至二迭系(P)炭酸盐岩、碎屑岩及煤层。印支运动(距今2.05—2.3亿年)以后,赣州地区地壳再度上升为陆,使二迭纪以前各时代地层产生褶皱断裂,在隆起部位的地层,不断剥蚀,坳陷部位保存了晚古生代各时代地层。同时形成的内陆湖泊、河流,沉积了中生代侏罗系(J)、白垩系(K)红层。燕山运动(距今0.79—2.05亿年),岩浆活动频繁,为赣县多金属矿产主要成矿期。喜马拉雅运动以后(距今200万年),开始了第四系(Q)沉积,沿着河流两侧及低洼部位沉积有砾石、砂、粘土及泥炭等。由于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震荡,地壳逐渐上升,河流下切形成了Ⅰ—Ⅳ级阶地,分别有更新统至全新统沉积。赣县地层主要岩性及分布:东南山区主要是花岗岩、变质岩,北部丘陵以花岗岩为主,中部丘陵以沉积岩为主,有紫色砂页岩、紫红色砂砾岩、红砂岩等。列述于地层表及地质图。
  构造境内地质构造,位于南岭东西构造带所属赣州—瑞金构造带和武夷新华夏系所属赣州—南雄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多种构造形迹,反映较明显的有以下几种: 赣南山字型构造境内只包含山字型构造的一部分,以南北及北西向构造两个部分组成。主要由古生代地层组成了同斜倒转褶皱,伴生同向压性断裂,属于赣南山字型构造的脊柱(如长洛至南塘一带),控制了加里东期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及钨、煤、多金属、贵金属的分布。
  东西向构造带以原性断裂为主要表现形式,分布于储潭等地古生代地层和加里东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