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219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民兵
分类号: E158
页数: 4
摘要: 1950年春,南康县始建民兵组织,乡、村有民兵队,县成立人民武装委员会领导民兵武装工作。1951年元月,成立县民兵大队部,区设武装部。1952年6月,县民兵大队部与县中队合并,成立县人民武装部。
关键词: 民兵 民兵组织

内容

1950年春,南康县始建民兵组织,乡、村有民兵队,县成立人民武装委员会领导民兵武装工作。1951年元月,成立县民兵大队部,区设武装部。1952年6月,县民兵大队部与县中队合并,成立县人民武装部。
  1958年,响应毛泽东“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县建立民兵师,公社、镇建立民兵团,生产大队建立民兵营,生产队建民兵连。以转业、复员、退伍军人为骨干,凡年满16—50周岁的男女公民均编入民兵组织(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除外),其中16—30周岁,身体健康,政治思想好的男女青壮年编为基干民兵。1963年,整顿民兵组织,将16—30周岁的男性公民,16—25周岁的女性公民,身体健康,政治思想好者,编为基干民兵;16—45周岁的男性公民16—35岁的女性公民,身体健康者编为普通民兵。民兵整组后,全县有基干民兵21个团,80个营,1358个连,7104个排,7814个班。全县有民兵100658人。
  1985年,调整民兵组范围和编组方法,对地处边远,人员分散,不便管理的152个村民小组,撤销民兵组织建制,城镇、厂矿的民兵组织,则按系统归口建立。1985年,全县有基干民兵29个连,411个排,1222个班,基干民兵12265人,普通民兵53637人。
  [=此处为表格(表10-5 全县民兵组织情况)=] [=此处为表格=] 注:1950—1962年统计数字缺。
  第二节军政训练解放初,对民兵进行不同形式的军事训练。60年代,遵照毛泽东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要准备打仗”的教导,采取劳武结合,短期集训,小型、就地、分散的训练方法,按民兵工作“三落实”(政治、组织、军事)的要求,开展军政训练。主要是政治教育、队列、刺杀、投弹、射击、战术等基础科目训练。1960年,全县参加军事训练的民兵有7189人,其中基干民兵4389人(含专业技术兵775人),民兵干部2800人。后根据赣州军分区指示,全县在民兵中进行战争初期第一步兵员动员。采取定任务、定编制、定名册、定干部、定制度的方法。以生产大队或公社组织7—10天的军事训练和干部考核。全县参加训练的民兵5640人,完成上级分配的动员计划。1977年,重点抓民兵干部和武装基干民兵的训练,参加训练的民兵干部576人,基干民兵6057人,训练合格率达100%。
  1983年以后,民兵训练,由分散训练逐步转为集中训练,由抓步兵训练,逐步转向抓专业技术兵的训练。先后组织了通信、12.7高机、六〇炮和侦察分队的训练。至1985年,三年共训练专业技术兵871人,训练合格率达100%。
  民兵政治教育形式有三种一是集中上课;二是利用宣传工具;三是组织参观。教育时间在1980年以前是不定期的进行,1980年以后,基干民兵每月以生产大队为单位集中进行一次教育,1985年改为基干民兵每季以村为单位集中进行一次教育。
  第三节生产(建设)活动全县广大民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解放初期,民兵积极参加地方剿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1959年,全县民兵配合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建立了5个重点防空哨和31个辅助哨,保护各种物资仓库1678个和382座桥梁的安全。在生产建设中,民兵队伍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积极分子。1960年4月,龙华公社人民武装部部长郑忠财和浮石公社窝窖大队民兵营长陈昌合,出席全国民兵英模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奖给每人半自动步枪一支,子弹100发。
  1971年,全县民兵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各种案件36件,揭发贪污盗窃案49起,组织民兵8300多人,开赴章坑寨、大山脑两个林场,进行整地造林,完成任务3500亩。1971年9月,全县抽调一个武装基干民兵连150人,支援国营“七一九”矿基建施工。1972年6月,龙华公社崇文大队水稻受灾面积2200亩,大队党支部组织700多名民兵突击队,奋战七昼夜,挑走沙石97200立方,进行移沙还田,生产自救。1978年,全县2400名民兵,奋战在麻双电站工地,完成土石方180万立方。1984年,在“两个文明”建设活动中,全县军民共建“文明点”4个,办文化中心16个,青年“民兵之家”87个,涌现480名“五好”(政治思想好、劳动生产好、“三八”作风好、执行任务好、军事训练爱护武器好)民兵。
  第四节武器保管 1977年以前,民兵武器一直分散掌握在政治思想好的基干民兵手里。1977年以后,民兵武器装备全部集中,由公社(镇)人民武装部保管,并配有专职保管人员,全县共有武器保管员32人。城镇的厂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民兵武器集中保管,专人负责。
  第五节民兵代表会 1963年11月3日至6日,县民兵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代表582人,其中正式代表502人。会议由县人武部副部长冯宝和致开幕词,政委姜人杰作题为“四年来民兵工作建设问题”和“关于形势与任务问题”的报告,县委副书记刘维燧到会讲了话。龙华公社崇文、元塘两大队和连城公社介绍了经验。会议代表参观了社会主义教育展览和全歼六股美蒋特务图片展览,实地参观了蓉江镇武装基干班“围歼空降特务”的步兵班示范作业表演,评选出了8个模范单位,28名个人模范,9名出席全省民兵代表会议的代表。会议通过了致全县和赣州地区民兵的倡议书。
  1965年11月5日至8日,南康县首次民兵“三落实”先进单位、“五好”民兵代表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463人,其中女代表39人,特邀、列席代表18人。县委副书记朱英茂到会讲话,县人武部政委姜人杰作题为“两年来民兵工作三落实情况总结和今后工作安排”的报告。听取了民兵创造“三落实”先进单位和开展“五好”民兵活动等方面的介绍。代表们参观了军事表演,并向全县民兵发出了倡议书。
  1966年8月10日至13日,南康县部队、民兵代表会议在唐江镇召开,到会代表275人,其中正式代表204名,女代表75名。县人武部政委姜人杰在会上作了报告,总结了全县民兵几年来政治思想教育的经验,评选出先进民兵营(连)20个,先进民兵排36个,奖励56个先进单位和277名先进个人,通过了向全县民兵的倡议书。
  1973年9月26日至31日,县民兵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代表700人,其中女代表30%。大会由县委书记、县人武部第一政委李侦绩作题为“发扬党管武装的光荣传统,加强民兵建设”的报告,县人武部部长姜文波作工作报告。会议总结了1966年以来民兵工作经验和讨论确定了今后的工作任务。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加了县城举行的纪念毛泽东主席发出“大办民兵师”15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和参观了军事表演。会议表彰了355个民兵工作先进集体和509名民兵、民兵干部先进个人,通过了致全县民兵的倡议书。
  1977年8月27日至31日,县民兵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556人。会议听取县人武部政委吴远举作“深入揭批‘四人帮’,进一步加强民兵建设”的总结报告,赣州军分区副政委姜人杰、县委副书记何权生、刘诗俊到会讲话。大会表彰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集体50个,先进个人500个。参观军事表演,通过致全县民兵的倡议书。984年元月4日至5日,县第五次民兵代表大会在县委党校召开,出席代表281人。县人武部政委黄家樟作“深入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努力开创我县民兵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赣州军分区副司令员熊名万、县委书记邱明瑜到会讲话。会议听取先进单位、个人的经验介绍,表彰42个先进单位和55个先进个人,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兵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讨论提出了开创民兵工作新局面的任务。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