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南康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99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南康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分类号: D622
页数: 2
摘要: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从1949年11月至1954年6月,共召开5届12次会议。
关键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

内容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从1949年11月至1954年6月,共召开5届12次会议。
  一、第一届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49年11月10至13日在南康中学礼堂召开,代表315人。县长刘铁英作政府工作报告,县委书记杨焕章讲话。
  二、第二届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0年2月6至10日在南康中学礼堂召开,代表295人。会议作出生产自救,渡过春荒;恢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创办合作社;冬防及扩大地方武装;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发行胜利折实公债;惩治不法地主,清算官僚资本;创办文化教育;废除封建婚姻制度等项决议。
  第二次会议于1950年9月11至13日在县人民礼堂召开,代表341人。会议作出掌握政策,完成秋征公粮任务;准备土地改革;调整工商业劳资关系;发展文化教育4项决议。
  第三次会议于1950年11月30日在县人民礼堂召开,会期4天,代表474人。会议响应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关于抗美援朝的联合声明。会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展土地改革;冬耕冬种,兴修水利;扩大地方武装;禁止鸦片、防止产生地痞流氓,稳定社会秩序等项决议。
  三、第三届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1年3月18至21日在县人民礼堂召开,代表458人。会议审议县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发展生产;抗美援朝;惩治反革命;文教卫生等项决议。
  第二次会议于1951年7月8至11日在县人民礼堂召开,代表540人。会议作出响应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广泛开展捐献运动;大张旗鼓镇压反革命;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做好征收爱国公粮工作;夏收夏种、选种、防虫、抗旱争丰收,完成增产任务等项决议。会议选举南康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37名,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3名,常务委员19名。
  第三次会议于1951年9月12至14日在县人民礼堂召开,代表300人。会议作出秋季征粮;发展生产,抗旱抢种,争取全年丰收;完成抗美援朝捐献任务;镇压反革命等项决议。
  第四次会议于1951年12月8至11日在县人民礼堂召开,代表315人。会议作出继续进行土改、土改复查和民主改革;继续抗美援朝;继续镇压反革命;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加强文化教育与思想改造,办冬学;发展合作事业和正当工商业;贯彻执行婚姻法等项决议。选举人代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23名,其中主席、副主席各1名,秘书长1名。
  四、第四届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2年5月5至8日在县人民礼堂召开,代表269人。会议作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保证增产丰收;开展生产自救,节约备荒;保护和繁殖耕牛;搞好劳动互助;继续镇压反革命,惩治不法地主;建设地方人民武装;发展供销合作,密切城乡交流;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动员妇女参加爱国丰产运动等项决议。
  五、第五届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2年10月24至27日在县人民礼堂召开,代表289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这次会议代行了县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审议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县财政预、决算。选举县长和2名副县长,39名政府委员;选举人代会议常委会主席和1名副主席,27名委员。
  第二次会议于1953年3月15至17日在县人民礼堂召开,代表241人。会议作出组织起来开展爱国丰产竞赛;贯彻执行婚姻法;做好代耕,拥军优属工作;加强武装建设;加强文教卫生工作;扩大城乡交流,活跃经济等项决议。
  第三次会议于1953年12月在县人民礼堂召开,会期4天,代表241人。政府委员陈克在会上作关于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开展生产互助合作的报告。会议作出大力开展积肥,兴修水利,冬耕灭螟;保证国家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实现;组织互助合作;扩大城乡互助,活跃初级市场等决议。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