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少年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97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少年组织
分类号: D432
页数: 2
摘要: 民国19年(1930年)3月,龙回苏区成立南康县儿童团。总团长曹光琳。龙回、三益、浮石三区成立儿童分团。凡12岁至15岁的男女儿童均可参加。儿童团在苏维埃政府和共青团领导下,配合红军和赤卫队站岗放哨,监视坏人,做宣传工作。
关键词: 少年组织 共产主义儿童团

内容

民国19年(1930年)3月,龙回苏区成立南康县儿童团。总团长曹光琳。龙回、三益、浮石三区成立儿童分团。凡12岁至15岁的男女儿童均可参加。儿童团在苏维埃政府和共青团领导下,配合红军和赤卫队站岗放哨,监视坏人,做宣传工作。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吸收7—14周岁的少年儿童参加。1950年,全县部分小学成立少年儿童团。1951年少年儿童组织统称少年儿童队,完全小学、初中设大队、中队、小队。1953年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到1954年,全县有少先队大队54个,中队151个,辅导员413人,队员5128人。1958年,全县12所中学、490所小学建立了少先队组织,有少先队员34548人,辅导员924人。同年12月1日,召开全县第一次队员代表大会。1966年5月31日至6月2日,召开全县第二次队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22人,大会通过《关于今后全县少先队工作任务》的决议。决议要求:少先队组织要办成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要培养教育少年儿童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和诚实、勇敢、团结、活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会议通过并成立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南康县队部”。1967年1月起,因“文化大革命”,全县少先队组织停止活动,各小学成立“红小兵”组织。1973年8月,全县有“红小兵”大队173个、中队685个,辅导员322名。红小兵39031人,占在校少儿总数的55%。1978年10月,撤消“红小兵”组织,恢复少先队,全县有队员48241人,辅导员1855人。1980年,全县17所中学,407所小学有少先队员57600人,辅导员2039人,校外辅导员78人。1985年,全县有393个大队,110672名队员,2636名辅导员。同年12月8日至9日,在县城人民礼堂召开全县少先队第三次队员暨辅导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10人。选举产生“南康县少年先锋队工作委员会(简称“少工委”)。
  少先队组织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少年儿童,使之成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且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有文化科学知识,有健康体魄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少年儿童健康成长。1961年4月,三江初级中学少先队员李祖錥,在洪水急流中,为抢救两个落水的公社干部,光荣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共青团江西省委授予他“红色少年李祖錥”的光荣称号,并号召全省少先队员开展向李祖錥学习的活动。1982年,县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部,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开展“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并有6名队员获先进个人奖。1985年,唐江中心小学五(2)班荣获《中国少年报》社开展的“创造杯”学习奖。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