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969
颗粒名称: 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分类号: D29
页数: 4
摘要: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青团秘密代号为“CY”。1929年初,在龙回罗屋坑成立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团员有曾人超、商异三、李赞襄、曹丹辉、朱作霖等。同年3月,党派曹丹辉在浮石发展团员,建立团支部。1930年春,龙回暴动后,在龙回成立共青团南康县委员会。
关键词: 中国共产主义 青年团

内容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青团秘密代号为“CY”。1929年初,在龙回罗屋坑成立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团员有曾人超、商异三、李赞襄、曹丹辉、朱作霖等。同年3月,党派曹丹辉在浮石发展团员,建立团支部。1930年春,龙回暴动后,在龙回成立共青团南康县委员会。办公地址在龙回墟天寿堂药店。李树萱、曹丹辉、朱作霖先后任团县委书记。有团支部7个(龙回区3个、三益区1个、浮石区3个),团员近100人。
  1949年2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赣州工作委员会(简称“赣州青工委”),派彭克礽先后到潭口、麻双、横市、坪市等地,以同学关系,秘密吸收王伯文、罗慕发(木发)、邓海芸、谭厚春等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建立团支部(又称”地下团”),发展团员开展迎接人民解放军的活动。1949年8月,南康解放前夕,全县有“地下团”支部3个,团员52名。即潭口团支部(含县城),有团员16人;坪市团支部,有团员11人;麻双团支部有团员16人;横市有团员9人。均隶属赣州青工委领导。
  1949年5、6月间,南康“地下团”支部还派出人员,至赣州、大余、信丰、上犹等县发展团员11人,为各县建团工作,培养骨干力量。潭口“地下团”支部(在台头村),地处赣余公路线上,一度成为赣州青工委的活动中心。各团支部根据青工委部署,积极宣传群众,收集情报,筹集物资(食盐、胶鞋、电池、药品),由潭口团支部送往信丰、大余联络点,转送油山、帽子峰游击队,支援游击战争。解放初,地下团员,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解放战争形势,组织“支前”委员会,筹集物资支援解放军挺进西南。根据扩军需要,团员以身作则,带头参军。坪市团支部动员60多名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
  1949年8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有团小组2个,团员13人。县委内设立南康县青年工作委员会(简称县青委)。9月县直机关团总支成立。同年冬,潭东、潭南两乡分别成立团小组,全县有团员56人。
  1950年5月成立南康县青年联合工作委员会简称“青工委”。全县13区1镇成立区、镇工作委员会。1952年8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康县工作委员会,全县有区、镇团的工作委员会14个,团支部106个,团员1293人。
  1953年3月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康县委员会。接着13区1镇成立基层团委,南康中学成立团总支,年底全县有团支部224个(其中农村支部185个),团员2886人(其中农村2237人)。1956年,全县有基层团委14个,团总支65个,团支部387个,团员9389人。
  1957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康县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南康县委员会。1958年,全县18个人民公社、莲花山垦殖场、县直属机关、南康中学等22个公社、单位成立团委,有423个团支部,10047名团员。1965年,全县有基层团委31个,团支部659个,团员14153人(其中女4857人)。
  1966—1972年8月,因“文化大革命”,团县委及各级团组织停止活动。青年工作纳入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群运组。
  1972年9月恢复共青团南康县委员会及各级团组织机构和正常活动。到1976年底,全县有基层团委24个,团支部1621个,专职团干33人,团员21819人(其中女9532人)。
  1985年,团县委机关设组织部、宣传部、学校少先队工作部、办公室。有干部10人。全县有基层团委39个,团支部907个,团员24153人(其中女8326人),专职团干64人。
  (二)主要活动解放后,广大团员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民兵组织,踊跃参军服役,带头参加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在各项生产(建设)活动中,发挥党的助手作用。1954年,全县有914名团员(占团员总数的38.5%),分别担任农业互助组、合作社的组长、社长和会计员职务。1956年,全县有团员、青年49276人,组成青年造林队1252个,共种各种树木150多万株。1957年,团县委副书记吴乐民,出席团中央在瑞金召开的“四省百县”(闽、粤、湘、赣)青年造林会议。1959年,团县委副书记邓登芳出席团中央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四省百县”青年造林会议。在团的活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团干,1960年,唐江中心小学团支部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文开金被团中央授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1962年,平田公社白石大队团支部书记刘经绅,参加团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团组织先进集体座谈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各级团组织经常抓团员、青年教育。1958年县办团校1所,还通过支部大会、民主生活会、学习班、青年活动、业余夜校等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1963年,各级团组织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学雷锋活动。全县涌现雷锋式团干250人,2500多团员被评为“五好青年”(五好即:听党的话,立场坚定,学习执行政策好;关心集体,大公无私,集体劳动生产好;联系群众,尊重老农学习生产技术好;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发扬革命传统好;爱国爱社,遵守法纪,共产主义品德好)。1976年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加强对团员、青年进行“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教育,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1979年,团县委组织全县团员、青年,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1979年,唐江镇中心小学教师梁金龙、西华乡河陂村邱全胜被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0年,全县评选“新长征突击手”120人,“新长征突击手标兵”26人。1984年,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一团两户”(即致富经验报告团、专业户、重点户)活动。全县组织报告团18个、成员90人。通过活动,全县涌现科学示范户642户,种植、养殖、商业服务、运输、手工业、加工业等各种专业重点户3718户。
  (三)历次团代表大会简介首次县团代表大会 1953年3月召开,选举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康县委员会”。
  第二次县团代表大会 1954年7月23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00人,大会通过“关于拥护宪法、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和各民主党派《关于解放台湾联合宣言》的决议。选举二届团县委委员。
  第三次县团代表大会 1955年6月21日至26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42人,列席代表17人。大会主要任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青年,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培养共产主义品德,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团的独立活动;进一步发挥团员、青年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议通过《关于拥护中共南康县委副书记汪洪礼作的政治报告》和《关于通过工作报告》的决议。表彰14个模范团支部和35名优秀团员。选举第三届团县委委员。
  第四次县团代表大会 1956年6月24日至26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44人,列席代表26人。大会任务:组织与带领团员、青年,开展有益活动,把青年带领成为生产建设和向科学文化进军的突击力量,成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有真实本领的人才。会议通过《关于拥护中共南康县委副书记刘昌龙作的政治报告》、《关于通过工作报告》和《关于协助党搞好生产和办社》的决议。表彰模范团总支12个,团支部3个,团员70名,团干4名。选举第四届团县委委员17人。
  第五次县团代表大会 1957年3月15日至17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500人,列席代表30人。会议作出相应的决议,表彰模范团总支5个,团支部36个,团员161人。选举五届团县委委员27人。
  第六次县团代表大会 1958年5月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87人,列席代表50人。大会主要任务:审查通过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制订全县共青团工作三年规划。作出《关于在青少年中广泛深入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活动》的决议。选举六届团县委委员35人。
  第七次县团代表大会 1959年8月5日至10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500人。大会主要任务:传达贯彻团中央三届五中全会和团省委三届五次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团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在青年中的核心作用。团结全县青年协助党掀起秋季生产高潮。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发挥突击队作用。大会表彰模范团支部43个,优秀团员184名,优秀团干52名。选举七届团县委委员37人。
  第八次县团代表大会 1960年9月16日至18日在唐江召开。出席代表453人,列席代表26人。会议根据新“三反”精神,认真总结检查一年来团的工作,深入贯彻南方四省百县青年造林会议和县党代会精神,部署今后团的工作。作出“关于动员全县青年投身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和“进一步加强团的组织建设”等决议。选举八届团县委委员。
  第九次县团代表大会 1963年1月31日至2月3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529人。大会主要任务:学习贯彻团中央三届七中全会和团省委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总结过去工作,讨论确定团在今后,特别在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争取1963年农业大丰收的工作任务。选举九届团县委委员。
  第十次县团代表大会 1965年2月24日至2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618人,列席代表7人。大会总结九届委员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团的工作任务;听取中共南康县委领导的政治报告;表彰“四好”团支部和优秀团员、五好青年。选举第十届团县委委员。
  第十一次县团代表大会 1972年9月24日至2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700人,列席代表15人。大会主要任务: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积极开展批林整风运动,总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共青团的工作,进一步落实毛泽东主席关于青年工作的指示。选举十一届团县委委员。
  第十二次县团代表大会 1978年9月5日至7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99人,列席代表10人。大会主要任务: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决执行中共十一大路线,贯彻落实全国五届人大和全国科学大会精神,深入揭批“四人帮”摧残共青团工作的罪行,总结第十一届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新时期共青团的工作任务。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入“三大革命”运动,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努力奋斗。选举第十二届团县委委员。
  第十三次县团代表大会 1981年12月24日在县城召开。会议学习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总结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团的工作。表彰先进团支部和优秀团员。选举第十三届团县委委员。
  第十四次县团代表大会 1984年12月17日至19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39人。大会主要任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贯彻落实中共南康县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搞好综合改革,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号召,进一步动员全县团员、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树立崇高理想,为“四化”建设努力奋斗。选举第十四届团县委委员。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