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组织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959
颗粒名称: 一 组织沿革
分类号: K9
页数: 2
摘要: 民国15年(1926年)9月,在中共南康支部干事会的领导下,筹组县工会组织。12月,在县城东街真君庙召开工人代表会,成立南康县总工会,魏绍汤任委员长。接着县城建立13个行业工会。唐江、潭口、龙回、横市、镜坝等墟镇也相继建立工会组织,发展会员4000多人。民国16年,县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总队,有队员50多人,朱荣仁任总队长,各行业工会成立工人纠察分队,巡逻放哨,维护地方治安。
关键词: 地理沿革 地区演变

内容

民国15年(1926年)9月,在中共南康支部干事会的领导下,筹组县工会组织。12月,在县城东街真君庙召开工人代表会,成立南康县总工会,魏绍汤任委员长。接着县城建立13个行业工会。唐江、潭口、龙回、横市、镜坝等墟镇也相继建立工会组织,发展会员4000多人。民国16年,县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总队,有队员50多人,朱荣仁任总队长,各行业工会成立工人纠察分队,巡逻放哨,维护地方治安。
  1927年春,县城、龙回、唐江、横市等墟镇行业工会,组织工人深入农村,宣传国民革命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宣传“二、五”减租,反对土豪劣绅、资本家的剥削,支援北伐战争。3月6日,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残遭国民党右派杀害。4月3日,赣州300多工人护送陈赞贤烈士灵柩回南康,南康工人群众列队前往潭口迎接。5日,南康各界群众在县城举行追悼大会,声讨国民党右派杀害工运领袖的罪行。同年4月,横市店员工会组织工人罢市,抗议资本家的压榨工人罪行。5月,国民党“清党军”入康,工会组织被查封。
  1930年3月,龙回墟成立南康县总工会,总工会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文教部、青工部、女工部,有工作人员9人,李甫坑、李承珍、凌圣彬等先后任委员长。同时,在龙回墟成立工人纠察队。接着龙回、三益、浮石成立区工会,有会员300人。1931年2月,国民党军大举围剿龙回苏区,工会干部和会员编入游击队,工会活动停止。
  1932年2月,红军攻克县城,县总工会恢复活动。3月,驻县红军撤离,县中共党、政、群机关转移至赣县韩坊。9月,县总工会与信丰县总工会合并,成立信康县总工会。
  1949年9月,成立中共南康县委工人运动委员会(简称县工委),县委书记杨焕章兼主任,委员5人。
  1950年5月,成立南康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7月,南康县中、小学教职员联合会、唐江镇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全县有99个基层工会,125个工会小组,会员4692人。
  1951年5月,正式成立县总工会。同年,蓉江镇、潭口镇、凤岗墟、中国教育工会南康县委员会、县搬运5个工会筹备委员会和唐江镇工会委员会成立(蓉江镇工会筹委会于1952年2月撤销、直属县总工会)。1952年7月,横市墟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9月,潭口镇工会、凤岗圩工会、中国教育工会南康县委员会正式成立。1953年7月,横市圩工会委员会正式成立。9月,县总工会改称县工会联合会。1955年10月—1957年4月,县店员工会(后改称县商业工会)、县粮食工会、中国金融工会南康县委员会(1957年7月撤销)、中国搬运工会南康县委员会、中国供销社工会南康县委员会相继成立。至1957年全县有基层工会55个,工会小组341个,会员4706人。1958年11月,县工会联合会复改称县总工会。
  1964年春,南康县总工会横市、凤岗两个工作委员会成立。4月,成立县林业工会委员会。当年有基层工会56个,工会小组310个,会员398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工会停止活动。1969年6月,县革命委员会组织县工人代表会(简称“工代会”),与县革委会政治部群运组合署办公。1973年8月,恢复县总工会。当年有基层工会150个,工会小组285个,会员5026人。1974年“批林批孔”期间,县总工会一度被“反潮流战士”冲击,活动停止。11月,恢复办公。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的工会章程颁布,工会工作更加健全。县卫生、经委、农机、农牧渔、城建、交通、工商、税务、文化、广播等系统先后成立系统工会。1983年,县直属党、政、群机关也先后建立工会组织。1984年,县总工会工作部门有办公室、企业民主管理办公室、组宣部、生产保护部、生活保险女工部和唐江办事处。1985年8月,成立县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当年全县有教育、商业、财政金融、粮食、经委、二轻、农牧渔、城建、农机、交通、供销、工商、税务、水电、文化、广播、卫生、林业等18个系统工会,164个基层工会(含22个县直属基层工会),974个工会小组,会员13338人。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