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人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95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人组织
分类号: D41
页数: 4
摘要: 民国15年(1926年)9月,在中共南康支部干事会的领导下,筹组县工会组织。12月,在县城东街真君庙召开工人代表会,成立南康县总工会,魏绍汤任委员长。接着县城建立13个行业工会。唐江、潭口、龙回、横市、镜坝等墟镇也相继建立工会组织,发展会员4000多人。民国16年,县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总队,有队员50多人,朱荣仁任总队长,各行业工会成立工人纠察分队,巡逻放哨,维护地方治安。
关键词: 工人群众组织 工人运动

内容

民国15年(1926年)9月,在中共南康支部干事会的领导下,筹组县工会组织。12月,在县城东街真君庙召开工人代表会,成立南康县总工会,魏绍汤任委员长。接着县城建立13个行业工会。唐江、潭口、龙回、横市、镜坝等墟镇也相继建立工会组织,发展会员4000多人。民国16年,县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总队,有队员50多人,朱荣仁任总队长,各行业工会成立工人纠察分队,巡逻放哨,维护地方治安。
  1927年春,县城、龙回、唐江、横市等墟镇行业工会,组织工人深入农村,宣传国民革命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宣传“二、五”减租,反对土豪劣绅、资本家的剥削,支援北伐战争。3月6日,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残遭国民党右派杀害。4月3日,赣州300多工人护送陈赞贤烈士灵柩回南康,南康工人群众列队前往潭口迎接。5日,南康各界群众在县城举行追悼大会,声讨国民党右派杀害工运领袖的罪行。同年4月,横市店员工会组织工人罢市,抗议资本家的压榨工人罪行。5月,国民党“清党军”入康,工会组织被查封。
  1930年3月,龙回墟成立南康县总工会,总工会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文教部、青工部、女工部,有工作人员9人,李甫坑、李承珍、凌圣彬等先后任委员长。同时,在龙回墟成立工人纠察队。接着龙回、三益、浮石成立区工会,有会员300人。1931年2月,国民党军大举围剿龙回苏区,工会干部和会员编入游击队,工会活动停止。
  1932年2月,红军攻克县城,县总工会恢复活动。3月,驻县红军撤离,县中共党、政、群机关转移至赣县韩坊。9月,县总工会与信丰县总工会合并,成立信康县总工会。
  1949年9月,成立中共南康县委工人运动委员会(简称县工委),县委书记杨焕章兼主任,委员5人。
  1950年5月,成立南康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7月,南康县中、小学教职员联合会、唐江镇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全县有99个基层工会,125个工会小组,会员4692人。
  1951年5月,正式成立县总工会。同年,蓉江镇、潭口镇、凤岗墟、中国教育工会南康县委员会、县搬运5个工会筹备委员会和唐江镇工会委员会成立(蓉江镇工会筹委会于1952年2月撤销、直属县总工会)。1952年7月,横市墟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9月,潭口镇工会、凤岗圩工会、中国教育工会南康县委员会正式成立。1953年7月,横市圩工会委员会正式成立。9月,县总工会改称县工会联合会。1955年10月—1957年4月,县店员工会(后改称县商业工会)、县粮食工会、中国金融工会南康县委员会(1957年7月撤销)、中国搬运工会南康县委员会、中国供销社工会南康县委员会相继成立。至1957年全县有基层工会55个,工会小组341个,会员4706人。1958年11月,县工会联合会复改称县总工会。
  1964年春,南康县总工会横市、凤岗两个工作委员会成立。4月,成立县林业工会委员会。当年有基层工会56个,工会小组310个,会员398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工会停止活动。1969年6月,县革命委员会组织县工人代表会(简称“工代会”),与县革委会政治部群运组合署办公。1973年8月,恢复县总工会。当年有基层工会150个,工会小组285个,会员5026人。1974年“批林批孔”期间,县总工会一度被“反潮流战士”冲击,活动停止。11月,恢复办公。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的工会章程颁布,工会工作更加健全。县卫生、经委、农机、农牧渔、城建、交通、工商、税务、文化、广播等系统先后成立系统工会。1983年,县直属党、政、群机关也先后建立工会组织。1984年,县总工会工作部门有办公室、企业民主管理办公室、组宣部、生产保护部、生活保险女工部和唐江办事处。1985年8月,成立县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当年全县有教育、商业、财政金融、粮食、经委、二轻、农牧渔、城建、农机、交通、供销、工商、税务、水电、文化、广播、卫生、林业等18个系统工会,164个基层工会(含22个县直属基层工会),974个工会小组,会员13338人。
  二、主要活动组织工人纠察队 1950年,在县工委领导下,县城组建“南康县工人纠察队”,队员60多人。县城各行业工会也组织工人纠察队。1952年,唐江镇工会成立工人纠察队,队员50多人。纠察队协助公安机关,维护城镇治安。1956年,纠察队并入民兵组织。
  参与政事和企业民主管理 1953年3月,以店员工会为主,成立县总工会护税工作委员会,蓉江、唐江、潭口3镇,成立工会护税分会,各行业基层工会成立护税小组,协助税务部门,搞好税收工作。县城和唐江镇检举揭发私营工商户偷税漏税120000元(旧币)。1981年10月,召开全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会议,并由县委组织部、县经委、县总工会组成企业民主管理小组,在全县推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4年,全县有27个厂矿企业单位召开职工代表会或职工大会,民主选举厂长和经理10人,车间主任24人,班组长26人,评议企业中层以上干部40人。同年,全县有90个基层工会,对单位职工住房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建议,协助行政领导,做好职工的住房分配工作。
  增产节约、劳动(生产)竞赛在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县总工会在各基层工会中,持续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革新技术,降低成本的增产节约、劳动(生产)竞赛活动。1955年,县城基层工会参加劳动竞赛职工2321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82%。年底为国家增加财富6000余元;1956年,全县有90%的职工参加劳动(生产)竞赛活动,全年提出合理化建议139件,被采纳使用90件,为国家创造财富25000元;1984年,县经济委员会在全系统职工中,开展“三创、两高、一献”的劳动(生产)竞赛活动,即创最高纪录、创新水平、创先进企业、车间、班组、个人,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素质和每人增收节支贡献100元。年底,增加财政收入128万元。1985年,开展“学先进、赶先进、为‘四化’作贡献”的劳动(生产)竞赛活动,全县在164个基层工会中,参加竞赛活动职工有14275人,年底评出先进集体89个、先进生产(工作)者245人,其中女职工72人。
  职工教育 1950年,县总工会在县城工人夜校办扫盲识字班,学员500人。1952年,县职工业余学校推广“速成识字法”,办速成识字班3班(工人2班,机关干部一班),学员107人。1957年,县总工会办有职工业余学校3所(蓉江、唐江、潭口各一所),开设扫盲、初小、高小、初中等23班,学员计892人。1980一1984年,职工业余学校办学重点是职工“双补”(文化与业务)教育,补习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等。1984年,通过补习,商业系统有1245名职工,达到学习成绩及格水平,颁发合格证书。
  1952年,县总工会在县城办工人俱乐部一所,设有图书室、阅览室、下棋室,并组织篮球队、业余剧团等,在职工群众中经常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
  关心职工生活 1951年,县总工会在县城开办职工消费合作社1个(1953年并入蓉江供销社)。1953年开设职工理发店1间,职工食堂1个(均于1955年撤销)。1957年起,在厂矿企业中施行《劳动保险条例》,工会组织检查、监督《条例》的贯彻执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1953年,工会发动会员组织职工互助储金会5个,入会职工251人,有互助基金1024元。1957年全县80%的基层工会办起了职工互助储金会,入会职工1280人,互助基金达8623元。1985年,全县有职工互助储金会1937个,入会职工9201人,互助会有基金计232208.30元,对解决职工经济应急困难,减少行政借支,起了很大作用。对遭受灾害困难的职工,工会组织给予适当经济补助,1985年享受困难补助职工1989人,补助金额31528.91元。
  三、县总工会历次会员代表大会简介首次会员代表大会 1950年5月2日在县民众教育馆召开,出席代表60人。大会选举县工会筹备委员会委员9人。
  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1951年6月25日,在县城民教馆召开,出席代表150人,会期5天。大会讨论通过《南康县工会章程》,总结工会在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改运动的工作。选举县总工会委员会委员22人,候补委员3人,正式成立县总工会。
  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1952年12月22日,在县城民教馆召开,会期3天,出席代表79人。大会总结工会组织在“三反”、“五反”运动中的工作。选举县工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1人。
  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1953年11月15日至1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74人。大会主要内容:学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听取副县长刘广明《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报告》;讨论通过县工会副主席裘之卓《一年来工会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选举县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3人和县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5人。
  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 1955年3月15日至18日在县城人民礼堂召开,出席代表82人,列席代表4人。大会主要内容:动员全县职工为完成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支援解放台湾、反对使用原子弹、保卫世界持久和平而奋斗!中共南康县委组织部部长汪洪礼向大会作政治报告;县长范镜明在大会上讲了话。大会通过《继续支持解放台湾》的决议,选举县工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7人,候补委员5人和县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7人。
  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 1956年11月1日至5日,在县城人民礼堂召开,出席代表100人,列席代表18人。大会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会工作为农村经济服务的方针,并作出相应的决议。选举县工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5人,候补委员5人,和县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5人,候补委员2人。
  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1960年2月27日至30日,在县城职工礼堂召开,出席代表150人,列席代表11人。赣县、信丰、大余、崇义、上犹等县总工会,派代表莅会指导。大会中心内容:动员全县职工,深入开展以技术革新和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红旗竞赛运动。选举县工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19人,候补委员4人,和县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5人。本届始设常务委员会,委员9人。
  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与工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62年11月14日至17日,在县城职工礼堂召开,出席代表135人,工会积极分子30人。大会主要内容: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精神,总结3年来工会工作经验,号召全县职工,坚持以支援农业,服务农业为中心,开展增产节约的劳动竞赛运动,为完成调整后的国民经济建设计划而奋斗。选举县工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25人,委员会产生常务委员9人。表彰工会工作积极分子30人。
  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 1964年10月27日至30日,在县城工人俱乐部召开,出席代表108人,列席代表8人,特邀代表2人,家属代表2人。大会总结八届委员会的工作,号召全县职工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继续开展以支援农业为中心的比、学、赶、帮的增产节约劳动竞赛活动。选举县工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5人,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5人。
  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2日至25日,在县城人民剧院召开,出席代表308人,代表中有各条战线的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有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会干部代表。其中产业工人代表占49%,女代表占30%,还邀请老工人、老干部代表5人,解放军代表2人,贫下中农代表3人。大会主要内容:根据中共中央文件精神,讨论研究、整顿、恢复“文革”时瘫痪7年的各级工会组织,总结全县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研究今后工作任务;选举县工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29人,委员会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委员9人。
  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1978年10月4日至6日,在县城人民礼堂召开。出席代表100人,特邀代表20人(其中老干部3人,老工人3人,贫下中农10人,职工家属4人)。大会主要内容: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为纲,开展“双打”(打击投机倒把、打击贪污盗窃)运动,肃清“四人帮”在工人运动中的流毒和影响;讨论新时期工会工作任务;动员全县职工,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贡献力量;选举县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33人。委员会选举常务委员会委员9人。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