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统战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941
颗粒名称: 三 统战工作
分类号: D26
页数: 3
摘要: 统一战线,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之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是一项重要工作。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攻克南康县城后,共产党员陈赞贤、朱由铿等,以国民党员身份成立国民党南康县党部,并在县城附近和唐江等地组织农会、工会,宣传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关键词: 共产党 统战工作

内容

统一战线,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之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是一项重要工作。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攻克南康县城后,共产党员陈赞贤、朱由铿等,以国民党员身份成立国民党南康县党部,并在县城附近和唐江等地组织农会、工会,宣传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期间,红军游击队动员龙回大黄屋村国民党江西省议员、开明绅士黄芑桥,多次为红军游击队捐赠经费,购买武器,支援红军反“围剿”战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党组织在浮石和坑、窝窖、赣桥等地,利用国民党基层保、甲长,为游击队收集情报,购买电池、食盐、药品等,暗中支援游击战争。1938年,根据国共合作抗日政策,党组织派员与龙回乡公所和龙东联保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达成协议,联合抗日。
  解放后,县委于1953年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部,在这之前,统战工作由县委办公室负责。“文革”期间,统战部活动停止。1978年9月,恢复统战部。1985年,统战部有部长1人、副部长2人,秘书1人,干事3人。
  解放后,共产党在统一战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 组织政治学习县委统战部经常组织党外人士,学习座谈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形势,从政治思想上做好党外人士的团结教育工作。学习方法有:(1)座谈会:195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78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等重要文件,组织各界人士学习讨论。1980年6月30日,召开各界人士学习座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件。1981年10月10日,召开城区各界人士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座谈会,学习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关于建议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讲话,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贡献力量。(2)举办政治讲习班,1956年9月8日,县政治讲习班正式开学,第二期政治讲习班于1965年11月25日开学,参加学员98人。(3)办政治学校,1960年5月8日,县政治学校第一期在坪市举办,参加学员59人,主要是原工商业者。第一期学习两个月,至1961年6月,政治学校共办5期。(4)开“神仙会”,1964年3月29日,在县工商联礼堂,召开城区政协委员、部分医师、护士参加的“神仙会”,采取听听、看看、想想、谈谈和风细雨的方法,坚持“三自”(自己提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原则和“三不”(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三有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原则,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与党外人士搞好合作共事 ①政治上关心。1956年8月,县委统战部组织党外人士参观上游陡水发电厂。1960年3月2日,组织党外人士33人,参观红色故都瑞金县、盘古山钨矿、赣州市等地的社会主义建设。1965年7月,组织党外人士28人,参观龙东、白石、禾田等生产大队的农田基本建设。1983年,县委召开全县各界人士为“四化”建设、统一祖国做贡献的经验交流会,22个党外人士在会上发了言。1984年12月25日,统战部组织各界人士前往赣州参观“江西各界人士为“四化”建设服务展览会”。②工作上信任。1953至1984年,全县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国营、公私合营、企事业单位,安排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的有96人,其中副县级5人。在合作商店任副经理的有80人,县人民代表65人,县政协委员98人。1985年,党外人士担任县、局两级单位正、副领导职务的有21人。
  落实统战政策 1978年,对党的统战政策,进行全面检查、落实,到1983年底,全县落实统战政策的人数为1065人,解决问题2549件,其中: 1.纠正冤假错案25起(人),补发工资64849.60元。撤销原处理决定,恢复公职17人。
  2.1959年起,开始进行右派分子摘帽工作,到1964年,全县先后摘掉176人的右派分子帽子。1979年到1980年,根据党的政策,全县错划305名右派分子全部改正,其中,恢复党籍17人,收回安排工作141人,补发工资6万元,补发已故人员埋葬费、抚恤金1.4万多元。受牵连家属恢复吃商品粮50人。
  3.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1979年至1981年8月,对259名原工商业者进行区别工作,区别为“三小”(小商、小贩、小手工业)属劳动者的217人;不应区别本属剥削者的42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农村的86名原工商业者,除9名已故外,全部收回安置工作或作退休处理,并补发工资和定息143823元。受株连的家属子女128人恢复吃商品粮,其中67人安置工作,补发了下放后死亡人员埋葬费和抚恤金。清理退回33名原工商业者“文革”期间被查抄的金银财物。
  4.落实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1980年3月,确认48人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并由政府给他们颁发了证书,经复查,撤消5人因历史问题所受的处分,4人收回安排工作。
  5.1971年,原国民党在押人员特赦宽释回乡的5人(其中县团级4人),作了适当安置,有2人安排了工作。
  6.22户统战对象,在“文革”期间被拆、挤、占的私房1680.1平方米,进行了落实处理,或归还原物,或作价赔偿。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