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91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分类号: P4
页数: 5
摘要: 干旱出现频繁,在不同季节里均有出现,危及面广。本县有春旱、伏旱、秋旱、冬旱等几种,其中以伏旱、秋旱危害最大。据县气象站资料载:自1957—1980年的24年中,就有21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伏旱、秋旱,与民间流传“十年九旱”的说法相一致,尤以伏旱出现最多,频率达75%。而严重的旱情,往往是伏旱连着秋旱。连续最长的伏旱在1979年,达56天。秋旱出现在1976年,达57天。
关键词: 异常天气 灾害性天气

内容

干旱出现频繁,在不同季节里均有出现,危及面广。本县有春旱、伏旱、秋旱、冬旱等几种,其中以伏旱、秋旱危害最大。据县气象站资料载:自1957—1980年的24年中,就有21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伏旱、秋旱,与民间流传“十年九旱”的说法相一致,尤以伏旱出现最多,频率达75%。而严重的旱情,往往是伏旱连着秋旱。连续最长的伏旱在1979年,达56天。秋旱出现在1976年,达57天。一年中干旱总天数最多的是1976年,达80天。旱情一般山区比丘陵、平原地区来得轻(表3—13)。
  二、暴雨暴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据县气象站统计:29年(1957—1985)中共出现暴雨123次,平均每年约有4次。其中以6月最多,5月次之。在6月共出现暴雨32场,5月23场。4—6月,暴雨频率达55%。暴雨强度不一,大暴雨出现8场,特大暴雨只有3场,其中以1975年8月10日隆木坪市的298.9mm台风暴雨为最大。由于暴雨雨量集中,最大强度每小时69mm,造成洪涝灾害,淹没庄稼,冲倒房屋,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表3—14)。
  三、大风据气象资料表明:29年中,大风出现过81次。最多的1964年达11次。大风主要出现在3—9月间,又以7.8两月为最多,频率达61%。风速最大的是1970年8月11日,达34m/s,其风力之大是罕见的(表3—15)。
  四、冰雹冰雹常出现在3—5月间,7月也时有发生,时间一般在午后至傍晚,且多伴有雷雨大风。1957年7月20日,横市乡曾降落一次大冰雹,损失成熟待收的早稻10多万斤。1972年4月18日,龙华、唐西、平田、唐江、凤岗等乡镇17个大队147个生产队遭雹灾,最大的雹径达13cm,死3人,伤219人,打坏房屋2万多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万多亩。县境冰雹路径有两条:一条自西向东沿上犹江而下,自上犹黄沙或崇义龙勾,经龙华、唐西、平田至凤岗;另一条自北向南,沿东部山脉侧南下,经潭口、王村、文峰至三益。县北山区的局部地区,也时有冰雹出现,但路径不规则。
  五、低温低温冷害有春季的“倒春寒”和秋季的“寒露风”两种。县气象站统计:29年(1957—1985年)有11年出现春寒,占38%;其中1970年、1976年、1979年、1985年,低温持续天数达8天之久,造成大面积烂种烂秧,尤其1976年最为严重。北端山区的隆木乡,由于地势高,4月初曾下过雪。
  寒露风严重影响晚稻的抽穗、扬花、灌浆,造成空壳率高,因而减产。北部山区的寒露风出现日期比中南部要提前7天左右。入侵时,出现偏北风,剧烈降温,日平均气温24小时内下降≥10℃,或48小时内下降≥12℃,而最低气温≤5℃。据统计:29年中共出现寒潮55次,平均每年约出现两次。最多的年份是1978年,有4次;最少的年份是1961年,全年没有一次。最强的是1969年1月27日,过程降温达23.6℃。出现最早的时间是1960年11月14日。出现最晚的时间是1976年3月17日,且降温幅度大,达20.7℃,致使春播作物受到极大损失。
  六、霜冻霜冻对越冬作物危害较大。县境一年中初霜至终霜日,间隔天数为79天;最早的初霜日在1978年10月30日;最晚的初霜日在1970年1月3日,平均为12月3日。终霜日平均为2月19日;最早终霜日出现在1958年1月24日;最晚终霜日出现在1968年3月14日,影响了当年早稻播种。全年有霜期最长是1967年,达114天;最短是1970年,只有22天。
  七、雨淞雨淞一般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间,而以2月份最多,达21天。最严重的是1983年12月28日的雨淞,严重地阻塞交通,影响通讯。
  [=此处为表格(表3—4 全县各气候区指标)=] [=此处为表格(表3—5 全县四季初终日期及持续天数)=] [=此处为表格(全县各代表点年月均温及极端最低气温表3—6)=] 单位:℃ [=此处为表格(部分地方无霜期及作物生长期表3—7)=] [=此处为表格(蓉江镇各月、季、年最多最少降水量及相对变率(一) 表3—8)=] 单位:mm [=此处为表格(续表3—8 蓉江镇各月、季、年最多最少降水量及相对变率(二))=] 单位:mm [=此处为表格(表3—9 南康县各地年均降水量)=] 单位:mm表3—10 全县太阳辐射量可照时数平均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 [=此处为表格=] 单位:卡/厘米2·时·% [=此处为表格(表3—11 县城各月气压的最高最低值)=] 单位:毫巴[=此处为表格(表3—12 蓉江镇各风向频率表(%))=]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