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90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貌
分类号: P931
页数: 2
摘要: 南康地处南岭山脉东端北坡,属东南丘陵区。境内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和山地。按测高分类,大部分面积为丘陵至低山地貌。只在北部边缘地区有中、低山地貌。全县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4%,丘陵占59%,山地占27%。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大致由南北两端向中东倾斜;中东部形似敞口盆地。
关键词: 地貌 地貌发育

内容

南康地处南岭山脉东端北坡,属东南丘陵区。境内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和山地。按测高分类,大部分面积为丘陵至低山地貌。只在北部边缘地区有中、低山地貌。全县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4%,丘陵占59%,山地占27%。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大致由南北两端向中东倾斜;中东部形似敞口盆地。
  中部蓉江、潭口、唐江、凤岗一带,属赣州盆地,是全县最平坦、低洼的地区,最低处三江口海拔106米。一般在110—150米,全部为低丘岗地构成的丘陵地貌。
  北部以低山为主,一般海拔在350—500米之间。横市以西,坪市以北为中低山,海拔标高700—1000米,属诸广山。山峰连绵,最高峰是隆木乡的白鹤岭,海拔1042米,斗笠脑,海拔1021.8米。
  南部的赤土、浮石、龙回一带,属大余岭,为低山区。一般海拔为300—450米,最高峰为浮石乡南境的竹篙崠,海拔796米,还有赤土乡南境的斗笠脑,海拔768.4米。
  县内各级河流的侧岸,多数形成河流阶地地貌。上犹江和章江流域两侧,阶地较宽广,形成冲积平源。
  [=此处为表格(表3—2 南康县地貌分类)=]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