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861
颗粒名称: 卷一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901.9
页数: 11
摘要: 南康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源章江流域的中下游。地理座标:东经114°29′9″—114°55′24″,北纬25°28′—26。14′24″。东邻赣县、赣州市,南连信丰、大余,西接上犹、崇义,北界遂川、万安,地形纵长横狭,东西最宽处42.6公里,南北长85.45公里,似瓠形。南康“据豫章上游,为岭北巨邑,雄踞赣南通湘粤”。县治蓉江镇,至南昌455公里,至赣州33公里。
关键词: 地理沿革 地区演变

内容

南康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源章江流域的中下游。地理座标:东经114°29′9″—114°55′24″,北纬25°28′—26。14′24″。东邻赣县、赣州市,南连信丰、大余,西接上犹、崇义,北界遂川、万安,地形纵长横狭,东西最宽处42.6公里,南北长85.45公里,似瓠形。南康“据豫章上游,为岭北巨邑,雄踞赣南通湘粤”。县治蓉江镇,至南昌455公里,至赣州33公里。
  全县总面积1844.96平方公里,合276.9万亩。其中平坝岗地(海拔200米以下)占29.82%;低丘(海拔200-300米)占31.66%;高丘(海拔300-500米)占32.08%;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占6.44%,有“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
  第二节历史沿革南康县古名“南埜”、“南安”,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名“南康”。
  春秋,南康先属楚,后属吴。
  战国,东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南康归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南康归楚。
  秦始皇卅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派武官屠睢领兵5万为5军,其中1军守南埜之界,南埜之名始此,南康属南埜地。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淮南置豫章郡立南埜县(县治待考)。南康属南埜县地。王莽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南埜县隶之,南康属南埜县地。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江郡复为豫章郡,南野县隶之。南康属南野县地。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另说:兴平二年)孙策分豫章置庐陵郡,南野县隶之。南康属南野县地。
  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分庐陵置庐陵南部都尉于雩都,并析南野置南安县,隶庐陵南部都尉。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南安名南康,隶南部都尉,南康县名始此。太康三年,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南康县隶之。
  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治雩都,领南康、南野等7县。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南康国复名南康郡,南康隶之。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南康与赣互易名。①(查历修县志,南康与赣县互易名事,有的记载,有的质疑,有的未及。悉心推敲,互易名确使人怀疑,如易名的49年间,南野省入南康,并大庾镇为南康县地。炀帝大业元年互复原名后,原南野县、大庾镇不就在赣县?而实际在南康。此照原志记载,冀与有识之士共正史实。)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南野省入南康。南康郡改名虔州,治赣州、领赣、雩都、南康、虔化4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并大庾镇为南康县地。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虔州为南康郡,仍领4县,赣与南康互复原名。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南康郡为虔州,南康隶之。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析南康东南地置南安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升大庾镇立大庾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虔州复为南康郡,南康隶之。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南康郡改名虔州,南康隶之。
  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以虔、韶二州置百胜军,南康隶之。杨吴顺义四年(公元924年),析南康地置上犹场,隶百胜军。南唐昇元元年(公元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南康隶之。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升上犹场为上犹县。南康、上犹,仍隶昭信军。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次年改为虔州,南康隶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析虔州置南安军于大庾,辖大庾、南康、上犹3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南安军为南安路总管府,南康隶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安路为南安府,南康隶之。正德十四年(1519年)三月,割至坪半里(隆平里)、尚隆、崇德二里(尚德里)属崇义县。俱隶南安府。
  清沿袭明制,南康隶南安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南康直属江西省。3年,江西划为4道,南康隶赣南道。15年(1926年)废道存县,南康直属省管辖。21年(1932年)8月,省设13个行政区,南康隶第11行政区。24年(1935年)4月,全省改为8个行政区,南康隶第4行政区。28年,全省增为11个行政区。31年(1942年),全省复为9个行政区,南康均隶第4行政区,直至1949年。
  1949年8月14日,南康解放,隶赣州分区。9月底,隶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州分区。1950年9月,隶赣西南人民行政区赣州分区。1950年11月,撤赣州分区,直隶赣西南人民行政区。1951年6月,隶赣州专区。1954年6月,隶赣南行政区。1964年5月,隶赣州专区。1968年2月,成立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南康隶之。1971年1月,更名为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撤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赣州地区行政公署,南康隶赣州地区至今。
  第二章行政区划第一节明清时期 《南康县志》(1555年修)载:“旧志县5乡72郡,厥后减并从宜,为乡5,为里31。”此后至清末,全县设5乡31里没有变化。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前后,全县分5乡31里13堡。
  [=此处为表格(表1—1 明嘉靖三十四年前后乡里堡)=] 注:至坪割半里附崇义县清道光三年(1823年)为5乡31里18堡: 芙蓉乡8里1堡:四坊4里、羲仁二厢2里,太平2里。太平里有西下堡。
  灵异乡1里5堡:三迳里有龙廻、城埠、油槽、潭口、牛牯5堡。
  鹿鸣乡2里6堡:得俊里有湖头、沙溪2堡;长伯里有丹材、古楼、石塘、塘江4堡。
  崇教乡3里6堡:辛龙2里有崇文堡;至坪里有甘竹一堡、甘竹二堡、李姑、莲塘、麻斜5堡。
  顺化乡17里:相州2里,程龙4里、崇信4里、龙子4里、崇义3里。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为5乡31里23堡1都189甲。
  [=此处为表格(表1—2 清同治十一年乡、里、堡、甲)=] [=此处为表格页=] 第二节中华民国时期初期,沿袭清制。
  12年(1923年),全县设6区,即中区、东区、南区、西区、内北区、外北区。
  15年(1926年)改中区为第一区,东区为第二区,外北区为第三区,南区为第四区、西区为第五区,内北区为第六区。
  18年仍设6区,区设乡、镇,乡镇设闾、邻。凡百户以上的村庄为一乡,不满百户者联合几村庄为一乡;百户以上的街市(集市)为镇;乡镇居民以25户为闾,置闾长,5户为邻,置邻头。
  20年12月,江西省政府颁布《保甲条例》。废除乡镇闾邻制,实行保甲制。
  21年7月,南康编定保甲,全县6区36保联381保4627甲。
  [=此处为表格(表1—3 民国21年区、保联、保、甲)=] [=此处为表格=] 23年(1934年)1月,奉江西民、财两厅民字第180号训令,将明正德间割给崇义县的小挖补地——内潮附近的马尾坑、楼下、乌溪①(民国25年修县志记为官溪,查今已无官溪,只有乌溪,故今记为乌溪。)诸村收回南康管辖;是年是月奉赣南政务专员公署训令民字第770号令,将凤岗乡河头村划归赣县管辖。
  25年全县设6区35保联418保4771甲。
  26年全县设6区33保联382保4643甲。
  29年全县设6区2镇(蓉江、唐江)31乡560保(其中水上3保)5721甲。
  33年7月,撤区设37乡2镇。
  36年11月全县设2镇37乡431保5003甲。2镇:蓉江、唐江。37乡是:东山、潭口、潭东、潭西、潭南、双江、三江、凤岗、龙江、竹马、沙溪、内潮、崇文、和平、丹材、石塘、南水、连城、武功、文峰、佑朝、浮石、三益、龙廻、赤土、爱莲、乐平、积胜、三民、横市、坪市、大坪、辛一、清平、麻桑、巾石、隆木。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8月14日,南康解放后,全县设6区1镇(唐江)39乡即:蓉江、潭口、浮石、积胜、唐江、横市6个区。
  蓉江区辖蓉江、南水、东山、文峰、武功、连城、佑朝7乡。
  潭口区辖潭口、潭东、潭西、潭南、三江、双江6乡。
  浮石区辖浮石、龙回、三益、赤土、爱莲5乡。
  积胜区辖积胜、乐平、三民、和平、崇文5乡。
  唐江区辖唐江、石塘、丹材、竹马、沙溪、内潮、龙江、凤岗8乡。
  横市区辖横市、清平、麻桑、辛一、大坪、坪市、隆木、巾石8乡。
  1950年6月,全县设9区1镇(唐江)108乡即:一区(蓉江)、二区(潭口)、三区(三益)、四区(赤土)、五区(佑朝)、六区(凤岗)、七区(龙华)、八区(沙溪)、九区(横市)9个区。
  一区辖蓉江、西华、莲花、南水、上坪、文峰、秀峰、东山、朱边9个乡。
  二区辖潭口、坞埠、高陂、寨背、莲蓬、黎边、窑下、上芫、村头、汪背、王村、樟桥、樟木13个乡。
  三区辖三益、龙回、浮石、贤女、窝窖、龙西、龙东、李村、石滩9个乡。是年,大余县新城东外乡温屋、渡头两自然村划归南康县浮石乡莲洲村。
  四区辖赤土、虎桥、稍江、桥口、武功、花园、莲塘、杏花、爱莲、长塘、乐平、李姑12个乡。
  五区辖佑朝、洋江、连城、城埠、积胜、新兴、太和、大岭、石塘9个乡。
  六区辖凤岗、凤圩、凤羽、凤东、长江、龙江、横江、中田、东谷、西谷、博罗、三江、河口13个乡。
  七区辖丹材、牛石、和平、大坑、蒙河、蒙文、唐西、平田、竹马、新华、新民、桥头、新建、胜利14个乡。
  八区辖沙溪、竹下、楼下、内潮、三义、圩下、松江、长坑、麻桑、昌平、黄埠、清平12个乡。
  九区辖长南、禾田、土桥、稿背、田西、大坪、上期、东村、长坳、小安、坪市、镜口、隆木、新村、巾石15个乡。1952年10月19日,巾石乡划入遂川县。
  1952年12月,全县改设13区1镇(唐江)196乡即:一区(蓉江)、二区(潭口)、三区(龙回)、四区(贤女)、五区(赤土)、六区(朱坊)、七区(太和),八区(凤岗)、九区(龙华)、十区(中田)、十一区(麻桑)、十二区(横市)、十三区(坪市)13个区。
  一区辖蓉东、蓉西、旭山、南水、蓝田、坪岭、坪塘、金鸡、沉塘、秀峰、文峰、新屋、王村、东山、莲花15个乡。
  二区辖合溪、枫园、上元、西麻、茶园、洋山、坞埠、樟木、石禾、江坝、金塘、村头、上坝、潭口、兰桥、贝山、坳上、东坑18个乡。
  三区辖龙东、龙西、坪沙、岐岭、新圩、三益、九江、碧田、李村、石滩、上坪、八路、赣桥、龙回14个乡。1954年,信丰县中村乡的梅源坑划归南康县龙回区龙回乡。
  四区辖贤女、江口、南山、浮石、青云、窝窖、武功、苏茅、桥口、稍江、岭下、西华12个乡。
  五区辖赤土、长塘、青塘、三塘、虎桥、花园、枫树、莲塘、杏花、谷田、爱莲、红桃、小水13个乡。
  六区辖积胜、荷田、新兴、城埠、叶坑、李姑、乐平、横寨、新民、桥头、土石、蕉坑、新建13个乡。1953年6月21日,崇义县龙沟乡的小岭村划归南康县朱坊区横寨乡。
  七区辖太和、园岭、连城、凤塘、佑朝、镜坝、洋江、鳌塘、黄金、大岭、石塘、黎边、肖边、龙岭、胜利15个乡。
  八区辖凤岗、龙江、凤东、岗孜、东谷、西谷、新气、三江、古河、解胜、斜角、凤圩、河口、龙口、凤羽、丘边、高山17个乡。
  九区辖大坑、新华、崇文、牛石、龙凤、丹材、赤江、竹马、新文、唐西、和平、双江、蒙河、西坑14个乡。
  十区辖中田、白石、茶亭、长江、长羽、横江、横龙、莲木、平田、内潮、樟坊、楼下、马头、竹下14个乡。
  十一区辖药塘、班鼻、沙溪、薯坑、清平、欧田、黄埠、鹅坊、麻桑、松江、蒲竹、圩下、桐模、腊树、昌平15个乡。
  十二区辖土桥、兰坑、禾田、长南、增坑、稿背、蒋坑、田西、大坪、上洛、西坌、东村、新坑、横市14个乡。
  十三区辖坪市、社坪、宝乐、长坳、小安、罗洞、镜口、隆木、小东、镜东、新村、黄石、上期、罗山14个乡。
  唐江镇辖唐东、唐新、唐平、唐南4乡及胜利、和平、解放、新民4街。
  1956年3月,全县设11区1镇(唐江)129乡即:蓉江、潭口、龙回、赤土、朱坊、太和、凤岗、龙华、麻双、横市、坪市11区。
  蓉江区辖蓉江、西华、莲花、稍江、南水、蓝田、坪岭、坪塘、文峰、秀峰、东山、李源12个乡。
  潭口区辖金村、丘边、坳上、贝上、王村、潭口、石禾、东坑、西麻、坞埠、龙口、上元、枫元、上坝14个乡。
  龙回区辖龙回、龙东、龙西、石滩、九江、赣桥、窝窑、江口、青云、贤女、李村、八路12个乡。
  赤土区辖桥口、武功、苏茅、长塘、虎桥、花园、赤土、杏花、莲塘、红桃、爱莲11个乡。
  朱坊区辖积胜、荷田、李姑、寨坑、桥头5个乡。
  太和区辖唐南、大岭、新建、太和、肖边、鳌塘、胜利、黎边、洋江、镜坝、连城、叶坑12个乡。
  凤岗区辖三江、解胜、斜角、古河、东谷、西谷、龙江、横江、凤羽、凤东、凤岗、长江、长羽13个乡。
  龙华区辖竹马、竹下、平田、中田、白石、莲木、唐西、和平、丹材、牛石、蒙河、新华、崇文、西坑、大坑15个乡。
  麻双区辖麻双、昌平、内潮、楼下、樟坊、沙溪、班鼻、清平、药塘、欧田、黄埠、松江、圩下13个乡。
  横市区辖东村、西坌、大坪、上洛、田西、蒋坑、新坑、腊树、桐模、横市、土桥、罗山12个乡。
  坪市区辖坪市、社坪、小安、罗洞、上期、隆木、小东、新村、境东、黄石10个乡。
  1956年6月,全县设3片8区1镇(唐江)60乡镇即:蓉江、太和、朱坊3片,潭口、龙回、赤土、凤岗、龙华、麻双、横市、坪市8区。
  蓉江片辖蓉江镇(乡级镇)及西华、南水、东山、文峰4乡。
  太和片辖太和、唐南、胜利、黎边、境坝、连城6乡。
  朱坊片辖积胜、桥头、乐平3乡。
  潭口区辖潭口、王村、坞埠、金村、上芫、东坑6乡。
  龙回区辖龙回、八路、石滩、贤女、窝窖5乡。
  赤土区辖赤土、虎桥、莲塘、武功、爱莲5乡。
  凤岗区辖凤岗、三江、斜角、东谷、龙江、长江6乡。
  龙华区辖丹材、和平、崇文、大坑、竹马、平田、中田7乡。
  麻双区辖麻双、内潮、沙溪、清平、黄埠、圩下6乡。
  横市区辖横市、土桥、腊树、田西、大坪、东村6乡。
  坪市区辖坪市、社坪、小安、隆木、新村、黄石6乡。
  1957年3月,撤片。原3片所属的西华、南水、东山、镜坝、胜利5乡为县直属乡。文峰、黎边两乡,并入潭口区。积胜、连城、乐平3乡并入赤土区。唐南、桥头两乡并入龙华区。太和乡并入凤岗区。
  1958年9月撤区乡,全县成立18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321个生产大队、3434个生产队即:蓉江、潭口、三益、龙回、浮石、赤土、莲塘、积胜、龙华、唐江、凤岗、三江、沙溪、麻双、横市、大坪、坪市、隆木人民公社。
  蓉江公社由原蓉江镇及西华、南水、东山、文峰、连城、镜坝6乡组成。
  潭口公社由原潭口、金村、坞埠、上芫、东坑、王村、黎边7乡组成。
  三益公社由原石滩、八路两乡组成。
  龙回公社由原龙回乡组成。
  浮石公社由原贤女、窝窖两乡组成。
  赤土公社由原赤土、虎桥、武功3乡组成。
  积胜公社由原积胜、胜利、桥头3乡组成。
  莲塘公社由原莲塘、爱莲、乐平3乡组成。
  龙华公社由原大坑、崇文、丹材3乡组成。
  唐江公社由原唐江镇及中田、平田、竹马、和平、唐南5乡组成。
  三江公社由原三江、东谷、斜角、太和4乡组成。1959年6月,太和分出,另立公社。
  凤岗公社由原凤岗、龙江、长江3乡组成。
  沙溪公社由原沙溪、内潮、清平3乡组成。
  麻双公社由原麻双、黄埠、圩下3乡组成。
  横市公社由原横市、土桥、腊树、田西4乡组成。
  大坪公社由原大坪、东村两乡组成。
  坪市公社由原坪市、社坪、小安3乡组成。
  隆木公社由原隆木、新村、黄石3乡组成。
  1961年11月,设区分社。全县设9区3镇54社520大队5575生产队即:蓉江、潭口、龙回、赤土、龙华、凤岗、沙溪、横市、坪市9区,蓉江、唐江、潭口3镇。
  蓉江区辖西华、南水、东山、文峰、镜坝、连城、浮石7社。
  潭口区辖潭口镇及潭口、上芫、东坑、王村、龙岭5社。
  龙回区辖龙回、三益、李村、窝窖4社。
  赤土区辖赤土、武功、虎桥、乐平、莲塘5社。
  龙华区辖龙华、丹材、桥头、唐南、和平、大坑、竹马、平田、中田9社。
  凤岗区辖凤岗、龙江、长江、三江、东谷5社。
  沙溪区辖沙溪、清平、内潮、麻双、圩下5社。
  横市区辖横市、土桥、腊树、田西、大坪、东村6社。
  坪市区辖坪市、长坳、小安、隆木、新村、黄石6社。
  蓉江、唐江两镇及太和、朱坊两社为县直属。
  1962年,李村、桥头、和平、丹材、长坳分别并入三益、朱坊、唐南、龙华、小安5社。全县设9区3镇49社527大队5855生产队。
  1965年3月,撤区并社全县设蓉江、唐江、潭口3镇,西华、东山、龙岭、潭口、东坑、三益、龙回、浮石(大山脑垦殖场)、镜坝、虎桥、赤土、朱坊、太和、龙华、平田、中田、三江、凤岗、沙溪、麻双、横市、大坪、坪市、隆木24社367个生产大队5612个生产队。
  1968年11月,扩社并队潭口镇和东坑、龙岭2社并入潭口公社。东山公社并入西华公社。三益公社并入龙回公社。太和、中田2社并入平田公社。虎桥公社并入赤土公社。三江公社并入凤岗公社。其他公社未变。全县设2镇(蓉江、唐江)16社186大队2059生产队。
  1972年12月,调整社队规模全县设2镇(蓉江、唐江)、22社(西华、东山、龙岭、潭口、东坑、三益、龙回、浮石、镜坝、赤土、长塘、朱坊、太和、龙华、平田、凤岗、沙溪、麻双、横市、大坪、坪市、隆木)、265大队、3465生产队。
  1979年,凤岗公社分出三江公社。其他社(镇)未变。全县共设2镇23社。
  1982年2月,恢复潭口镇。全县3镇23社。
  1984年3月,撤销公社、大队,恢复乡、村建置原平田公社分设平田、唐西、大岭(太窝乡大岭、西坑两村划入)3乡。沙溪公社分设十八塘、内潮两乡。横市划出桐模、义里、长坑、里若4村,麻双划出洞上、花潭、蒲竹、松江、凤竹5村设圩下乡。
  蓉江镇辖东街、西街居委会及东门、西门、岭背3村,有村民小组42个。
  唐江镇辖唐江、唐东、唐西3个居委会及九驳桥村委会,有村民小组15个。
  潭口镇辖南街、北街居委会及潭口村委会,有村民小组10个。
  西华乡辖叶坑、洋坝、莲花、大树、稍江、西华、华山、苏茅、南水、岭下、河陂、南山、大围、上坪、麻田、桥口、桐梓17村,有村民小组336个。
  东山乡辖东山、坪塘、窑边、朱边、金鸡、官坑、石塘、坪岭、联塘、文峰、坨圳、蓝田、上垅13村,有村民小组192个。
  龙岭乡辖樟桥、下棚、丘边、龙岭、汪背、黎边、社背、贝山、向阳、新屋、王村、秀峰、围上、山梓、李源、罗龙、清田17村,有村民小组235个。
  潭口乡辖岭上、坞埠、江坝、洋山、村头、下坝、台头、金塘、代围、路背、石禾、龙塘、田头、三观、坳上、上芫、李蕉、半坑、山塘19村,有村民小组219个。
  潭东乡辖东坑、芦其、宋塘、高坑、过路、茶芫、短井、上坝、迳背、龙井、桥兰11村,有村民小组275个。
  三益乡辖三益、李村、樟边、油店、茶叶坳、碧田、石滩、洋埠田、双井、九江10村,有村民小组131个。
  龙回乡辖龙回、窑下、半岭、社下、龙东、仓下、红光、坪沙、新圩、岐岭、西角、龙西12村,有村民小组133个。
  浮石乡辖贤女、高车、罗坳、江口、圳〓、浮石、青云、幸福、高洲、莲洲、和坑、窝窖、赣桥、窝坑、石墩、梅源16村,有村民小组193个。
  镜坝乡辖镜坝、爱民、联民、洋江、城埠、红星、连城、老镜坝、桐木、鹅岭、观河、健民12村,有村民小组178个。
  赤土乡辖赤土、小岭、大苏、竹坑、杏花、樟树、青塘、红桃、祈山、莲塘、爱莲、富田、杆背、河坝、十里、瓦岭、三村、花园、小水、罗屋20村,有村民小组262个。
  横寨乡辖长塘、寨坑、埜塘、井背、小河、田东、草丘、西陂、寨里、三塘、黄田、水库12村,有村民小组169个。
  太窝乡辖太窝、马古、中边、洋田、高山、园岭、松山、龙潭、范塘、傲塘、石龙11村。有村民小组134个。
  大岭乡辖章良、唐南、村尾、新建、西坑、星光、大岭7村,有村民小组145个。
  朱坊乡辖朱坊、桥头、荷树、土石、枫树、蕉坑、新民、花树、新志、胜利、红心、李姑、天心、荷田、兰坑、寨下、茶园、新兴18村,有村民小组329个。
  龙华乡辖蒙文、大坑、龙凤、下村、赤江、木林、源塘、牛石、中岭、中古、丹材、高峰、新文、腊树、双江、上蒙、沙田塅、新华、黄塘19村,有村民小组254个。
  唐西乡辖竹下、店前、学田、长音、磨形、伍塘、黄圳、幸屋、油树、唐西10村,有村民小组208个。
  平田乡辖平田、横江、通古、上坑、章石、木塘、茶亭、中田、白石、坳里、隘孜、流源12村、有村民小组192个。
  凤岗乡辖凤岗、黄龙、长胜、长田、南边、天子地、长江、峨嵋、龙江、龙泉、蔗山、大塘、塘屋、横岭、路塘、岗孜、朱家17村和街道居委会,有村民小组243个。
  三江乡辖东红、伍村、伍岭、新红、寨岭、三江口、博罗、筱坝、解胜、饶家陂、南坑、古河、欧屋、斜角、谷山、赤湖、肖边17村,有村民小组183个。
  十八塘乡辖十八塘、薯坑、下埠、欧田、群丰、长滩、马头、合江、庄田、坳下10村,有村民小组148个。
  内潮乡辖内潮、乌溪、楼下、水源、李村,樟坊6村,有村民小组86个。
  麻双乡辖麻双、坝孜、下厅、黄背、城子、东排、坳背、黄埠、黄坑、鹅坊10村,有村民小组114个。
  圩下乡辖里若、长坑、桐模、义里、圩下、洞下、花潭、蒲竹、松江、凤竹10村,有村民小组98个。
  横市乡辖横市、罗山、土桥、大富、大陂、西湖、大姑、大沅、禾田、长南、樟上、增坑、稿背、蔡屋、外回、新坑16村和街道居委会,有村民小组173个。
  大坪乡辖大坪、东村、螺塘、泥湖、中坌、上期、上洛、积龙、方屋、西坌、桥庄、蒋坑、三合、清江、南良、垅上16村,有村民小组185个。
  坪市乡辖坪市、境口、石磨、溪上、李岭、罗洞、潭邦、大路坪、小陂、小安、白马塘、彭屋、长坳、松林14村,有村民小组150个。
  隆木乡辖隆木、高塘、瑞坑、塘上、邹家地、新村、樟村、西木、忠东、陈源、晓源、黄石、民丰、福田、小东15村,有村民小组159个。
  全县设3镇27乡,9个居委会,372个村委会,5191个村民小组。
  1985年底,全县仍设3镇27乡,下辖9个居委会,372个村委会,5191个村民小组。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