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81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议
分类号: H194.1
页数: 7
摘要: 入境初详邑令董应誉常州人赣州府石城县,为急陈废邑情形,并进书生蠡见。因时救弊,恳宪批行,以酌政要,以造残疆事。闻之无民不可以为邑,无城不可以为邑。昔岁屠城之余孽,踞险为巢。此日驻邑之游兵,呼庚逼饷。卑职于本月廿二日只身冒险前来。入其境,无田畴,无村落,满壑骷髅;入其邑,无城郭、无人民,垽垣墨突。簿书已付咸阳之火;钱谷久充盗之囊。将欲养兵,巧妇炊愁无米;将行派饷,穷民肉溃医疮。此时此日,空望之泪,痛哭不闻于九,忧民之忧,即绘安上之图,死亡莫保其旦夕。则今日因时图治之大端,必以救死扶伤为首务。窃照石城罹难频年,百姓流亡殆尽。缘系差徭事理,卑县未敢擅便,理合申详,为此备由并册具申,伏乞照详施行。
关键词: 读物文选

内容

入境初详邑令董应誉常州人赣州府石城县,为急陈废邑情形,并进书生蠡见。因时救弊,恳宪批行,以酌政要,以造残疆事。
  闻之无民不可以为邑,无城不可以为邑。无民而有寇,不可以为理。无城而有兵,抑不可以为理。今日之石城,真废县也。万山伏莽,百灶成灰。昔岁屠城之余孽,踞险为巢。此日驻邑之游兵,呼庚逼饷。卑职于本月廿二日只身冒险前来。入其境,无田畴,无村落,满壑骷髅;入其邑,无城郭、无人民,垽垣墨突。旧令之琴堂安在?牧马嘶风;先祖之俎豆何存?杏坛鞠草。簿书已付咸阳之火;钱谷久充盗之囊。前署县者,曾无片纸交盘;新莅任者,并无一椽舍馆。将欲养兵,巧妇炊愁无米;将行派饷,穷民肉溃医疮。且也〓枪未靖,嗷嗷之鸿雁,集泽犹惊,因之,稼穑未谋,濯濯之石田,开荒莫赈。全城尽圮,修筑之巨费,难望鬼输;众戍绝粮,煨烬之荒陴,谁呼雨粟。此时此日,空望之泪,痛哭不闻于九,忧民之忧,即绘安上之图,死亡莫保其旦夕。
  卑职忝此牧民之责,曷胜犹溺之悲。譬之同室阻饥,恩先望腹。医人疗病,急则治标。则今日因时图治之大端,必以救死扶伤为首务。刍荛之议、哲人采焉。卑职之所请于宪台者有五:酌其要而审其谊,蠲荒第一;彼哨聚者,必无恋于兹土,则撤兵第二;兵去矣,而民无所怖,则招复第三;民聚矣,而众效其力则修城第四;城修而田可治也,则劝耕第五。如是而生聚、而教训,三年之后,石民其有廖乎? 卑职不谓废残之邑,不可复兴也。虽然此数端者,揆之有缓急,施之有次第。职之力所能为者,职能言之,而亦能行之。职之所不能为者,职能言之,而伏冀宪台主之。如招复、修城、劝耕三者,职之所能行也。如蠲荒、撤兵二者,职能言之,而非职之所敢必也。是不敢不急陈之,以仰望于宪台者也。
  宪台必念此石之民命虽残,丁口犹在版图;石之泉源虽竭,钱粮犹在正额。则所以为今日之挽回扶救者,诚不容缓也。如以为职言匪谬,速赐批夺候题,石民幸甚,卑职幸甚。伏乞照详施行。
  三请撤兵董应誉赣州府石城县,为固请撤兵,以便保残修废事。
  窃惟刀圭可以疗疾,不可以养生;干戎可以勘乱,不可以图治。今日之民之苦兵,盖甚于苦寇也。富庶之民不可复,孑遗之民尤可怜。昔日之焚巢破卵,痛未定于伤弓;目前之采葍依樗,魂更摇于风鹤。是以樵子负薪于泽畔,菜佣辍圃于荒原。兵马在城,五尺之童不敢过而适市,其势然也。
  卑职蹇莅残疆,分当守土。仰藉宪台,恩威并济,誓必再造此方。一年成聚、二年成邑,度非招复流亡、缮葺城圉、开垦荒芜,不可为理。然而屯兵不撤,流民不归,废邑时艰,从何起敝?故今日之兵当撤。
  有不烦再计而决者,不撤则不便于地方者四:有兵无民,一不便也;兵留饷匮则赋迫,二不便也;以兵为城,而城不再筑,三不便也;邑无城、县无市、田无耕种者,皆曰有兵,四不便也。撤兵则便于地方者五:民归故土、其便一;士无脱巾,其便二;城可卜筑,其便三;于斯旅,于斯庐,其便四;市可复,农可耕,粮可办,其便五。下则便民,上则便官。久戍归营,日无呼扰,夜无露宿,则并便于兵于将。又何乐乎舍甚便,而从其不便者! 卑职到任,一月两恳请撤兵,虽书生狂瞽之言,实刍荛一得之见,今日不惮谆渎,冒恳俯允,以图便宜从事,次第行举。
  若谓撤兵之后,伏莽可虞,职虽绵劣,敢避艰危?直以身任,而觑破贼情,必无转恋。亦知此斗大荒城,寒灰灌莽,非绿林虎负之区也。况卑职抵任之初,协同闽帅长驱,二万之幺麽大溃,正值天亡乱之时。今越五旬,境无遗孽矣。是以断断申恳撤兵而无恐,仰恳宪台轸念残疆,恩先抚字。奚忍置下吏之号呼,而恝然不顾乎! 为此,备由并册,激切具申,伏乞照详,批夺施行。
  详请蠲免民欠邑令王锡九北直隶人为石城苦惨已极,三年并征,可怜沥血吁天。伏乞具题蠲免,以安岩疆,以存孑遗事。
  窃照钱粮,关乎国用,况值军需告急之时。但有可以征求者,卑职岂甘庸碌?独是征求之而不得,反贻地方之隐忧者,不得不冒死预为陈情,以冀如神之垂鉴。
  如石城自康熙十三年,贾寇破城、屠戮殆尽。十四十五年,宁黄二贼,勾骑数万环攻,官民死守,虽城池未陷,而其乡村之蹂躏,人民之杀掠,田土之荒芜,尽在天台炤鉴中矣。至十六年,水旱交臻,瘟疫枕亡,即本年维正之供,尚且万分艰难,乃奉文带征十四十五年拖欠,不能缓二,反且用三,甫为开征而大声疾闻叫号者盈庭,于痛哭流涕之中,有汹汹不安之意,卑职恐激而成变,不得已而暂停催科,婉言劝谕。盖石民当累岁兵革之余,残喘甫定,惊魂未安,兼以符萑未靖,若追呼烦扰,虽淳良性成,未必因而走险。恐涣散流离,将供赋有用之赤子,尽逋窜于不可知之地矣。
  卑职属莅地方,确知情形,恐蹈慢上残下之罪,故不避按剑之法诛,先为急迫之入告。伏乞轸念斯民疾苦,具题蠲免。不惟地方无反侧之虞,石民戴再造之恩,将全活生灵之德,真与天地俱无量矣。
  蠲徭董应誉赣州府石城县为编审之绝户应除,宪派之丁徭未减,仰祈改正粮单,以便征输,以苏遗孑事。
  窃照石城罹难频年,百姓流亡殆尽。自声桓逞逆,山寇鸱张,生民滔溺已非一日。六年十一月,巨寇张自盛等破城焚邑,壮丁俘戮,老弱填满黄沙,白骨如山,并无吊哀魂而涕泣者矣。七年二月,虽蒙院部大兵开复,满县丘墟已成废邑。卑县于上年五月到任,目击心伤,叨庇宪威,出奇师以驱数万之红巾(指田兵),复申请而撤貅之大队。亲历山野,招抚逋亡。迨三月以来,有四民之聚。今春奉檄,逐户清编,汇算新收实在人丁,止有一千六十二丁,较额少四百四十八丁,妇口亦少四百五十一口不能足额。随具文册申详各宪奉批在卷,今粮单颁发,未奉蠲除,照旧开征,未免丁徭缺减。卑职窃思,赋额以田为准,徭额以丁为准。目今田地荒芜,虽赤土犹堪开垦,独是人丁故绝,非旦夕遂能生聚。若使木兰代父,徒悲失怙于空桑;如怜华杞遗〓,何必缇萦之赎罪,仰吁宪恩,宏开慈悯,急详院部汇题,改正粮单庶征输有款,而残得孑苏矣。缘系差徭事理,卑县未敢擅便,理合申详,为此备由并册具申,伏乞照详施行。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