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名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74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名胜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摘要: 优美的风景加之美丽的传说,遂成一景。石笋干霄县城东南7公里,大畲村后石笋,拔地而起,高数十丈,四壁如削,成为天然奇景。塔影江心县城北太极观前聂家潭。今江潭淤塞,景致无存。琴泉雅奏县城北约13公里丰山琴溪村。楼盖丹砂即今小松乡丈夫嶂仙桃岩。至今山岩犹在,1983年4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通天寨是石城一天然佳境,正如旧志所言:“一泉一石,无不旖奇”。
关键词: 名胜古迹 古建筑

内容

一、古时琴江八景贵峦拱翠县城南约2.5公里贵人峰。旧志载:“耸秀离位,如端人正笏而立,唐杨筠松(注)过此,爱而名之。又传刘仙姑飞升时痊镜于此。”优美的风景加之美丽的传说,遂成一景。
   石笋干霄县城东南7公里,大畲村后石笋,拔地而起,高数十丈,四壁如削,成为天然奇景。至今游人不绝。
  塔影江心县城北太极观前聂家潭。旧志载:“潭水潆濛洄澄碧,与南郊之宝福塔远隔五里,塔影宛在潭底。”昔时江潭阔大,波光浩渺,天光水色,地上风物,融于一潭,确成佳景。今江潭淤塞,景致无存。
  乌嶂松云县城西2.5公里西华山,又名乌石嶂。壁立城西,峰高573米。昔时古松参天,雾霭沉沉。山顶原有道观,曰“天中天”。旧志载:“登眺时,佳气盈城,众山若螺,大江之流,净如匹练。每遇云起,由麓及巅,笼照万象。”今古树不存,然壮丽犹在。如今山顶建起电视差转台,又添景致。
  姑岭桂月县城东2.5公里仙姑岭,原名琉璃山、刘离山。旧志载:“琉璃山,城东五里,旧传秦末刘华家其上,有女瑶英啖异果仙去,故曰刘离。”其岭列嶂如屏,正东两峰相对,中成一坳,中秋黄昏后,一轮明月由此坳出,恰如明镜在架,前后夜俱左右偏离。
  龙岩瀑布县城西2.5公里,西华山南麓五龙岩。岩上一瀑布高数丈,终年不渴,下接以潭,潭小而深邃。旧志载:“潭底有窍,潜通城西赤江滩。”又载:“唐贞观中,土人见庞眉五老,笑语岩中,迹之乌有,惟五龙交戏潭中。土人惊怖走,疾风急雨随之,遂以得名。” 琴泉雅奏县城北约13公里丰山琴溪村。池家坳水流经此处,昔时水击石滩有声如琴。清乾隆“王注:杨筠松当属杨松筠误书。
  志”载:“池家坳水,城北七十里,石上里广昌分界水,出山涧,流东坑至联坊,历大琴,溪流湍急,滩石崚嶒,绕上坑至琴溪,淙淙琴声,为邑八景之一,曰‘琴泉雅奏’注琴口小江。”道光“朱志”按曰:“此溪原深潭澄澈,近被沙壅,此声不复作矣。”此景消失已久,近代鲜为人知。
  楼盖丹砂即今小松乡丈夫嶂仙桃岩。旧志载:“楼盖山,城北三十里,即丈夫嶂。旧传陈邦光家其下。巅簇五石,高丈余,俗呼五雷出洞。顶有岩,曰仙桃岩。石大小不一,类桃者颇多,方平磊磊。中一石肖狮张口而笑,矫其舌。狮之顶一巨人履迹,痕深数寸。(岩)内有石几石镛。《广舆(图)》载:‘杨真人(文逸)炼丹处’。又传宋进士许褒下第,读书于此,亦名读书岩。登顶可见南丰军峰山,又名望军山。”至今山岩犹在,1983年4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通天寨风景区通天寨位于县城东南约7公里观下大畲村,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其寨石山高耸,峰峦崔巍。寨上多红岩,仰望如丹霞横空,山水奇特,风光秀丽。主要风景点有:通天岩、净土岩、船舷崖、试剑石、万人坑、仙人犁田、石笋干霄、黄蜂吊薮等。
  通天岩外如两指相箝,内若二掌半合,仰视穹窿通天,可见曦月,人入岩中,凉气沁心。船舷崖下临绝壁,人在崖头如在天际,不敢俯视。崖下石笋冲天而起,与崖相距仅数十丈,可望而不可即。仙人犁田,倾斜石壁数十方丈,如犁耕地,沟垄块垒,形状毕肖。旧志载:“虽雕绘不是过也”。净土岩岩内宽阔,障以窗棂,数道悬泉飞泻而下,人在其间,有出尘入画之感。其他山石亦各逞特异,争奇斗险。
   寨上泉水丰富,水味清甜,取以沏茶,酽冽甘香;取以兑酒,倍加醇馥。
  遍寨多绿树,有参天古松,婆裟翠竹,日间凉风嗖嗖夜来松涛阵阵。寨上产茶叶,名通天茶,名噪远近,历数百年不衰,若冲以寨上泉水,尤觉其味纯正。
  有关通天寨的掌故甚多。旧志载元至正末年,陈友谅所部到此,至今民间尚有“将军桥斩将”等传说。元末战乱,刘元杰曾将石城图书档案藏于净土岩内,得以保全。自宋至近代,多次在此发生战事,至今残墙废垒处处可见。猴子城、万人坑、主簿寨等,都留下了当年战争的古迹。
   寨东北玉盂寺,明万历年间建筑,今列为江西省开放的重点禅院。
   寨上古碑、石刻甚多,尤增风雅。
   通天寨是石城一天然佳境,正如旧志所言:“一泉一石,无不旖奇”。多少年来,游人不绝。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