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741
颗粒名称: 一、古物
分类号: K85
页数: 2
摘要: 石器石〓1件,1982年石城中学院内出土。长7.8厘米,最宽处3.6厘米,最厚处1.厘米,长方形,中厚沿薄,刃口锋利,背面有人工磨制痕迹,属新石器时代器物。现藏在县文化馆。陶器陶盂 1件,高11.5厘米,扁圆、鼓腹、平底、沿口微敛,胎质,淡施灰釉,为半瓷质。器形、制作类似三国至隋朝间制品。陶壶 1件,高11.7厘米,黄色泥胎,素面无釉,束颈溜肩,弧腹平底,单鋬短流。陶罐 4种6件,单耳短流壶式罐2件,双系单耳短流罐1件,罂式罐1件,肩鋬带流瓮式罐2件。陶杯、陶碟陶杯2件,陶碟1件,均胎质青黑,釉黄褐,属晚唐制品。石雕石塔 1座,高110厘米,七级八面,实心,由两截组成。经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宋代制品。
关键词: 古物 文物

内容

石器石〓1件,1982年石城中学院内出土。长7.8厘米,最宽处3.6厘米,最厚处1.厘米,长方形,中厚沿薄,刃口锋利,背面有人工磨制痕迹,属新石器时代器物。现藏在县文化馆。
  陶器陶盂 1件,高11.5厘米,扁圆、鼓腹、平底、沿口微敛,胎质,淡施灰釉,为半瓷质。器形、制作类似三国至隋朝间制品。1980年长溪出土,现藏在县文化馆。
  陶壶 1件,高11.7厘米,黄色泥胎,素面无釉,束颈溜肩,弧腹平底,单鋬短流。从造型及制作工艺看当属唐五代制品。1983年丰山窑里出土,现藏在县文化馆。
  陶罐 4种6件,单耳短流壶式罐2件,双系单耳短流罐1件,罂式罐1件,肩鋬带流瓮式罐2件。均黄或淡黄泥胎,素面无釉,形制类唐五代制品。1983年丰山窑里出土,现藏在县文化馆。
  陶杯、陶碟陶杯2件,陶碟1件,均胎质青黑,釉黄褐,属晚唐制品。1980年长溪出土,藏县文化馆。
  陶楼 1件,二层宫殿式,外施古铜釉,高95厘米,各层长宽不等,下大上小。有门联:“山青水□□万年之香火;神灵圣显庇九里之人民”、碑刻“祖师行台”及“大明天启六年五月一日立”等字。1982年丰山石龙嶂仙坛出土,现藏在县文化馆。
  陶缸 1件,色丹赤,高87厘米,口径75.5厘米,上有盖,盖顶呈葫芦状(盖毁),系清雍正间道士余本来坐化缸。1981年如日山普照寺出土,现存该寺中。
  铜器宣德炉鼎式,青铜铸造。平滑鼓腹,底中有正楷阴刻“大明宣德年制”数字。原藏丰山兴善堂佛寺,1982年征收,藏在县文化馆。
  古籍康熙版《赣州府志》 清康熙十二年(1673)写刻本,黄汝铨、张尚瑗编纂,全书78卷。现仅存29卷及凡例16页、辨正8页。书长22.5厘米,宽17.5厘米,用苦竹纸印成,折缝处有“赣州府志”字样。现藏在县文化馆。
  石雕石塔 1座,高110厘米,七级八面,实心,由两截组成。经省文物工作队鉴定为宋代制品。原藏丰山兴善堂佛寺,1982年征收,现藏在县文化馆。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