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药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73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药政
分类号: R951
页数: 3
摘要: 1964年县卫生局配专职干部管理药政,1972年后各乡镇卫生院先后配专(兼)职药政干部1名,至1985年全县有药政干部19名,有专(兼)职质量检查员36人,负责全县药品检查监督工作。对于伪劣或变质药品,给予取缔。石城县药品检验所药检所于1978年2月成立,直属县卫生局领导,在卫生局大院内设署办公。1985年有药剂师1名、中医师1名、药剂士2名、药剂员1名、饲养员1名。所内有自动旋光仪1台、显微镜2台、万分之一分析天平1台、霉菌培养箱1只及其他检验设备1套,有房屋建筑面积242平方米。迄至1985年底,共做检品1383批,其中抽检641批。县卫生局医疗器械修理组,附设药检所内。
关键词: 药政管理 药政

内容

一、药政管理政府对药物实行行政管理,始于解放以后。1964年县卫生局配专职干部管理药政,1972年后各乡镇卫生院先后配专(兼)职药政干部1名,至1985年全县有药政干部19名,有专(兼)职质量检查员36人,负责全县药品检查监督工作。对于伪劣或变质药品,给予取缔。 石城县药品检验所药检所于1978年2月成立,直属县卫生局领导,在卫生局大院内设署办公。1985年有药剂师1名、中医师1名、药剂士2名、药剂员1名、饲养员1名。所内有自动旋光仪1台、显微镜2台、万分之一分析天平1台、霉菌培养箱1只及其他检验设备1套,有房屋建筑面积242平方米。
  1978年4月起接受检品,签发检验报告。所内开展卫生学检验(细菌总数、霉杂菌、无菌、热源等),一般化学检验(容量、重量分析、折光、旋光、重量差异、PH值、重金属、限度检查、硫酸盐、氯化物、水分、重量法、甲苯法、崩解度等),中药鉴定(理化鉴别、显微鉴定、经验检定)等20余个项目。迄至1985年底,共做检品1383批,其中抽检641批。
  县卫生局医疗器械修理组,附设药检所内。该组组建于1980年,现有工人2名,负责全县医疗器械的调整、安装、修理、发放工作。
  二、传统秘方三黄丸兴隆街熊氏祖传秘方。据旧志载:“其方自熊念五得之太极观徐(继先)、王(齐祥)二仙(道士),遂传其业。以三黄(黄芩、黄柏、黄连)为主,合他药,取县城北木井塘(泉)水,制成小丸或条子。治诸热病,多效。”其方已失传40余年。木井塘座落在县城北门外兴隆街小溪背温姓祠堂后空地,早已填平。传取水须端午时,待水中冒起五个水泡后方可取水。该井平时不冒水泡,其水经年不腐。
  消积散高田乡田心排上温玉珍祖传五代验方,由人参、枯矾等多种药物制成,主治小儿疳积。服药时以动物肝为引,尤以老鼠肝为好。试用于临床,有效。
  三、石城白药 1970年冬,石城制药厂开始进行研制石城白药。由曾传芳、连忠恕、周启肇、胡周纯等组成科研小组,在收集民间验方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拟出处方,通过临床验证试制而成。1971年完成临床观察,1972年经省批准试销。1976年6月26日,江西省药政局[76]赣药规字第017号文件,批准正式生产。产量逐年增加,最高年产达120余万瓶,销往全国各地。本品已载入《江西省药品标准》(1982年版)一书中。
  石城白药用白芨、人参、田七等多种药物制成,适用于刀枪创伤、跌打损伤、内脏出血、妇女经痛、闭经、月经流血不止、血崩、瘀血及溃疡、慢性胃炎等症。外敷创伤出血有显著止血效果。鉴定时,将同一只狗的左右腹股沟动脉切开放血,用石城白药与云南白药作止血对比试验,结果石城白药两次都在45秒钟内止血,均快于云南白药。
  四、主要地产药材石城出产药材500余种,有药用价值者200余种。全年药材收购量约6万公斤,价值12.2万元左右。
  品种详见《地理·资源》。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