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717
颗粒名称: 三、农村体育
分类号: G807
页数: 1
摘要: 历史上农村体育有武术、划龙船、游泳、跳绳、踢毽子、荡秋千、放风筝、下象棋等。除武术外,划船、游泳较为普遍,居住在河边的青少年多精于此术。踢毽子、放风筝者多为少年儿童,跳绳、荡秋迁者又多为女孩子。封建王朝时期,很少进行此类运动的团体比赛,多为个人间竞技。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群众教育

内容

历史上农村体育有武术、划龙船、游泳、跳绳、踢毽子、荡秋千、放风筝、下象棋等。除武术外,划船、游泳较为普遍,居住在河边的青少年多精于此术。踢毽子、放风筝者多为少年儿童,跳绳、荡秋迁者又多为女孩子。封建王朝时期,很少进行此类运动的团体比赛,多为个人间竞技。
  解放后,农村体育活动逐渐活跃,平时多在晒场或附近学校、机关体育场进行活动。1958年后公社始修建运动场,其活动项目多为武术、拔河、爬山、篮球、投掷手榴弹、游泳、顶扁担等。1954年全县运动会,农村以乡为单位组队参加比赛。1960年举行了全县首届农民运动会。是年12月13至15日,在屏山召开各公社体育活动现场会。1972年举行了首届农民篮球赛,屏山公社下埠生产队单独出队参加。1975、1977年分别举行了农民篮球运动会和登山运动会,县城附近还多次举行龙舟竞渡。
  武术运动在石城可谓源远流长。南宋陈皓“勇力绝伦”,其子陈敏、陈球尤“精骑射”。元明以后多战事,民间习兵练武之风日盛,至清朝许多武士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康熙八年(1669)石中里陈坊人陈彝参加乡试武科,中第十九名举人。此后陈范、邓松先后中第六名、第二名武举。清朝两百多年间,石城中武举者23名。小松新坊人廖国用弓马娴熟,53岁时还在京为康熙皇帝作骑射表演。武术可强身、入仕、保家卫国,故青少年人人喜爱,乡里间处处设坛教练武术。
  过去传授武艺乃群众自发组织,延师设坛,闭门教练,偶尔也到附近集镇表演技艺。武术表演同舞狮结合,俗称“打桌狮”。晚清以后所习之功,多为水金少林六合拳,江西字门拳和木金峨嵋教门拳。使用器械主要有钩镰、阴刀、辽刀、剑、铜及棍、凳之类。各坛中武德教育颇严,生徒在外须言行谨肃,不轻动拳脚,更不得妄伤无辜。教门间异常保守,无所谓切磋,故难于吸收外来营养,技艺每况愈下。解放后经过整理和发掘,武术运动有了进一步发展,屏山乡长溪、蟠龙、亨田、大由下埠等地尤为活跃。武术教学仍以拳师授徒方式进行。1984年起,县体委对拳师进行考核审定,合格者发给“教拳凭证”,至1985年有拳师13名。
  1959年石城武术队参加赣州地区武术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五名,个人对打第五名。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