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711
颗粒名称: (三)设施
分类号: G22
页数: 1
摘要: 解放初收音站仅有收音机1台,1958年创建石城广播站,添置100瓦、500瓦扩音机各1台,录音机1部,安装广播嗽叭250只。1958年后,先后于横江、屏山、丰山、洋地4个公社建立放大站,翌年,喇叭发展至500余只,至1962年底增至715只。1963年后县广播站与文化馆合并,公社站仅保留横江1处,全县喇叭下降至455只。1964年县站恢复后,公社站亦逐年增设,是年全县有扩音机6台,输出功率为1700瓦。随后着手架设专线,至1968年,专线长80公里,喇叭增至1700余只,100%的大队通广播。同时培训业余维修人员15名。1971年着手改善机房设备,是年购进一批扩大器,增加输出功率3330瓦。1977年装备自动开启高低压故障自动报警装置。
关键词: 广播工作 设施

内容

解放初收音站仅有收音机1台,1958年创建石城广播站,添置100瓦、500瓦扩音机各1台,录音机1部,安装广播嗽叭250只。1958年后,先后于横江、屏山、丰山、洋地4个公社建立放大站,翌年,喇叭发展至500余只,至1962年底增至715只。1963年后县广播站与文化馆合并,公社站仅保留横江1处,全县喇叭下降至455只。1964年县站恢复后,公社站亦逐年增设,是年全县有扩音机6台,输出功率为1700瓦。随后着手架设专线,至1968年,专线长80公里,喇叭增至1700余只,100%的大队通广播。同时培训业余维修人员15名。1971年着手改善机房设备,是年购进一批扩大器,增加输出功率3330瓦。1977年装备自动开启高低压故障自动报警装置。至1980年,全县广播扩音机发展至33台,输出功率达9.1千瓦;建广播专线175杆公里(255对线公里),其中水泥杆专线95杆公里,建成独立传输系统;全县安装喇叭2.9万只,93%的生产队通广播。
  1981年后,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因缺乏维修广播网路经费,广播设备建设呈下降趋势。1985年全县广播扩音机24台,输出功率8.75千瓦。广播专线1238.7杆公里,线路总长1851.5公里,其中246公里为对线公里。有喇叭17098只,其中农村16819只,入户率为37%,有响率为41%。全县138个行政村中,仅75个通广播。
  [=此处为表格(全县广播扩音机配备统计表)=]1976年开展科研活动,至1977年试制成50周稳频器,自动开启高低压故降报警装置等机房设备。1979年至1981年研制“YSY—1”型遥控遥测自动化装置,使石城广播设备达到当时赣州地区第一流水平。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