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职工业余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668
颗粒名称: 二、职工业余教育
分类号: G72
页数: 2
摘要: 民国三十九年,石城曾于县城举办造纸工人补习班1期,其具体情况失考。1951年县总工会筹委会,于县城徐家祠与城关小学开办工人夜校。设初、高小各1班,共有学员76名。1955年始,县总工会于县城花坪里开办业余机关干部学校,利用早上进行教学。最多时达7个班,学员多达400余人,专职教师由2人增至7人。1959年起改办职工业余学校,学员74名;高小2班,学员69名;初中2班,学员74名;高中1班,学员28名。配专、兼职教师各3名。校址迁西华路县总工会礼堂,“文革”中停办。洋地林场职工业余学校于1962年停办,次年各林场夜校亦相继停办。然而因职工业余学校往往时办时停,多流于形式,职工业余教育实效不显著。
关键词: 成人教育 业余教育

内容

民国三十九年(1948),石城曾于县城举办造纸工人补习班1期,其具体情况失考。
  1951年县总工会筹委会,于县城徐家祠与城关小学开办工人夜校。设初、高小各1班,共有学员76名。1955年始,县总工会于县城花坪里(今党校址)开办业余机关干部学校,利用早上进行教学。最多时达7个班,学员多达400余人,专职教师由2人增至7人。
  1959年起改办职工业余学校,学员74名;高小2班,学员69名;初中2班,学员74名;高中1班,学员28名。配专、兼职教师各3名。校址迁西华路县总工会礼堂,“文革”中停办。
  1959年洋地林场开办职工业余学校,配专职教师1名,学员为林场职工,早晚在工地教学。同年全县各林场同时开办职工夜校,教员由检尺员担任,各开扫盲、高小2班。洋地林场职工业余学校于1962年停办,次年各林场夜校亦相继停办。
  1978年县工会继续开展职工业余教育,先开办“七·二一”工人业余大学,后改职工业余学校。配专职教师1名,聘兼职教师数人。开高小(后停)、初中、高中、英语等班,设语文、数学、地理、历史、英语等学科。常年有学员200余名。至1985年发展至6班,有学员335名。
  同时,县邮电、商业、供销等系统及汽车修配厂、农机厂、矿山配件厂等单位也先后开办职工业余学校。这些学校除开设有关的邮电、电机、农机、财会等专业学科外,均开有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
  然而因职工业余学校往往时办时停,多流于形式,职工业余教育实效不显著。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