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57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D691.22
页数: 2
摘要: 明代,县署始设粮厅。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撤销粮厅,改称“钱粮房”,宣统年间改设经征局,知县兼局长,主征全县田赋税收。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国家机构

内容

明代,县署始设粮厅。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撤销粮厅,改称“钱粮房”,宣统年间改设经征局,知县兼局长,主征全县田赋税收。
  民国三年(1914),县设钱粮局,十六年改名“经征处”,处内设二课,第一课征收钱粮,第二课征收税务。翌年第一课并入财政局。
  苏区时期,1931年10月起,县、区苏维埃政府均设有粮食部。1933年3月增设粮食调剂局,下设调剂科、备荒科、仓库保管科等,负责调剂粮食余缺和确保红军粮食供应工作。
  民国二十四年(1935),田赋由财政局经办,同年七月裁局设科,田赋由第二科经征人员主办。二十六年,第二科内设经征处,二十九年第二科改财政科,翌年九月,县成立粮政科,下设管理、业务2股。三十一年三月将粮政科改为田赋粮食管理处,直属省田粮处领导。处设人事总务、储运、土地陈报、经征等科。三十四年,缩编裁员,改称田粮办事处。内设经征储运、人事总务二个科。
  解放后,1949年11月设财粮科,1950年3月,成立粮食局,配干部8名,1952年内设秘书、财会、储运、经营4股,有职工13名。翌年,增设计划统计股,年底有职工42人。
  1968年将粮食局改名为县粮油服务管理站,同年11月又改名为县粮油购销服务站。1969年7月恢复粮食局建制。1970年7月粮食局并入商业局,下设粮油组,并领导各基层粮油管理所。1972年11月14日恢复粮食局,内设秘书、计统、业务、财会、储运、工业基建6股。1984年5月局内增纪检保卫股。1985年3月增设粮油质量监督检查站,至年底局内设人事秘书、财会、计统、购销、储运、基建物资、纪检保卫7股和粮油质量监督检查站及粮油服务、粮油贸易、工业饲料3个公司,粮食车队直属储备库,下辖14个粮管所,全系统共有职工387名。
  基层粮管所清光绪年间,全县9里,设9个户房,管理钱粮收缴工作。
  民国三十年(1941)冬,设城区、小松、丰山、横江4个经常性田粮分处;大由、秋溪、屏山、石田4个临时性田粮分处。三十四年调整为琴江、小松、丰山、屏山、横江5个田粮分处。三十六年又调整为屏山、横江、隆猷、长松、福丰5个田粮分处。
  解放后,199年11月,在区所在地各设一个中心粮库。第一中心粮库,设城关子陵公祠;第二中心粮库,设小松社公陀,石田、木兰设分库;第三中心粮库,设屏山陈坊村,珠坑、大由设分库;第四中心粮库,设横江车寮脑上,洋地、秋溪设分库;第五中心粮库,设下丰山许家祠,在高田设分库。
  1954年,取消中心粮库,成立城关、小松、丰山、高田、屏山、横江、大由、洋地8个粮油管理所。
  1957年2月,高田粮管所并入丰山,高田设粮站;洋地粮管所并入横江,洋地改设粮站。1959年5月,洋地、琴江两所粮站改为粮管所。
  1962年8月,全县设琴江、小松、丰山、屏山、横江5个粮管所和桐江、木兰、高田、岩岭、坝口、沙塅、大由、龙岗、珠坑、洋地、小别11个粮站。
  1972年,调整为琴江、珠坑、横江、龙岗、屏山、大由、小松、小别、木兰、丰山、高田、岩岭、洋地13个粮管所。
  1976年,成立观下粮管所,翌年成立罗家粮管所。1985年罗家粮管所改为粮站,隶属横江粮管所。至此,全县设有琴江、木兰、高田、小松、岩岭、丰山、小别、观下、屏山、珠坑、大由、龙岗、横江、洋地14个粮管所;坝、小姑、桐江、新河4个粮站,沙塅、秋溪、交背、石田、郑里、新坪6个粮库。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