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料供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567
颗粒名称: 生活资料供销
分类号: F7
页数: 5
摘要: 五十年代以前,由私商经营,自由买卖。1954年实行棉花统购统销后,棉布、针棉织品、布制服装等均凭票供应。票证发放标准,随着生产的发展,曾几经变更。棉布1954年每人年定量25市尺,1959年为1.8尺,1960年为2.6尺,1979至1983年为14.8尺。棉花供 [=此处为表格(表4—46 几个年份百货商品销售情况表)=]应,每人定量半斤,随布票一同发放。1984年取消定量,敞开供应。
关键词: 生活必需品 商品

内容

五十年代以前,由私商经营,自由买卖。1954年实行棉花统购统销后,棉布、针棉织品、布制服装等均凭票供应。票证发放标准,随着生产的发展,曾几经变更。棉布1954年每人年定量25市尺,1959年为1.8尺,1960年为2.6尺,1979至1983年为14.8尺。棉花供 [=此处为表格(表4—46 几个年份百货商品销售情况表)=]应,每人定量半斤,随布票一同发放。1984年取消定量,敞开供应。市面销售的布匹,五十年代以前,多为幅宽1尺的土棉布和少量幅宽2尺的士林蓝布等。六十年代起,畅销幅宽2.2尺的线布和卡叽布等,七十年代始销化纤布,八十年代衣料以的良、涤卡、涤纶、腈纶、尼龙、毛料为主。
  1958年“大跃进”后,商品供应逐渐紧张,除花纱布外,肥皂、胶鞋等商品开始凭证供应。1962年商品供应最紧,凭票供应商品最多,如香皂、民用线、毛线、电池、手表、缝纫机、肥皂、胶鞋等20多种商品均实行凭票供应。1964年市场经济好转商品供应趋向缓和,实行定量、敞开、凭票三种供应方式。1969年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供求矛盾又趋突出,凭票供应商品供应范围又扩大。1979年起,生产发展,商品量增多,除上海产缝纫机和自行车外,其余均敞开供应。
  烟草解放前销售多系烟丝,有黄烟丝和黑烟丝两种。县城内有烟丝业5家,农村各圩市均有烟丝铺。卷烟销量很少,由南货业经营。解放后卷烟销量逐年增多,烟丝相应减少。县内销售卷烟以省产为主,外省烟为辅。省产的卷烟占总销售量的93%(其中赣南产卷烟占90%,南昌产卷烟占3%),外省产卷烟占总销售量7%(其中沪产卷烟占3%,湖南常德、长沙,河南郑州、许昌,云南昆明等地烟占4%)。此外,每年春节期间还要从福建宁化、厦门、龙岩等地调进一部分。卷烟销售量,解放前无考,1950年全县销售卷烟0.39万条,1959年为10.49万条,1960至1962年,卷烟实行凭证供应,销量降至每年约2.5万条,70年代起销售逐年上升。至1985年上升为44.24万条。果杂品解放前,果杂品由个体商贩经营,品种不多,经营额小。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需求量增多。六十年代起,杂品类计有炊具、夏凉商品、陶瓷、竹木制品、土纸、鞭爆、焚化品等五六百个品种,茶果计有茶叶、白莲、荔枝、龙眼、糖果、糕点等三四百个品种。1985年销售茶叶67担,柑桔58担,铁锅11171口,日用瓷器37.13万只。
  食盐宋庆历元年(1041)至元丰八年(1085)俱食广盐,以后不知何年起食淮盐,明天顺元年(1456)因去淮遥远,复食广盐,至清康熙十六年(1677)复食淮盐,二十五年(1686)以后俱食潮盐。民国时期,多从福建长汀运进。解放后,六十年代以前,多从福建厦门、东山岛调进。七十年代起,江西会昌矿盐开采后,闽盐占70%,会昌矿盐占30%。
  解放前交通不便,食盐均赖人力挑运,运费高、盐价贵。民国初期,每百斤(市斤,下同)稻谷只能换购食盐10余斤。苏区时期,被国民党封锁,每斤食盐高达16块银洋,民众买不到食盐,多以硝盐代替。民国二十四至三十八年间,每百斤稻谷仍仅能换购食盐10余斤。解放后,国家将食盐列为必保商品,盐价几次调低。1950年每斤0.19元,1966年起每斤0.17元,1978年起每斤为0.15元。以稻谷换购食盐,1953年100斤稻谷可换食盐22.6斤,1958年起可换购34斤,1965年可换购46.2斤,1966年起可换购55.8斤,1979年起可换77斤,至1985年可换购食盐103斤。
  食盐销量:明代额引800道(一道264斤),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更引1200道,道光四年(1824)额加引177道。解放后,食盐销量,随人口增长而增加,1950年实际销量为2711担(一担100斤),1956年为9128担,1965年为18849担,1978年为23159担,至1985年已达30248担,比1950年增长11倍多。为了保障供应,有足够的食盐储备,县及基层先后均建有食盐仓库储盐。1985年食盐库存15218担。
  石油民国初期,县内仅有煤油销售,供应县城机关、单位、学校照明。民国二十四年起销向农村,由南货业经营。解放后1959年起,增加有汽油、柴油、润滑油等供应。石油经营1950至1962年由副食品公司负责,1963年由五交化公司接管经营,1968年10月改由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经营,1973年又划归五金交电化工公司经营,1980年1月成立石油公司实行专业经营。县内石油由赣州地区定量分配,从抚州地区调油,供应实行凭证定量供应,对农业用油优先供应。各种用油供应量,1959年全县仅52吨,1965年为367吨,至1985年上升为2030吨。
  [=此处为表格(表4—47 几个年份石油销售量情况表)=] 单位:吨五金、化工、交电 [=此处为表格(表4—48 几个年份五金交电化工产品销售情况表)=] 解放前,县内五金化工商品,仅有一些小五金和油漆等商品销售。解放后,五金、交电、化工商品逐年增多,至1985年计有五金、交电、家电、化工四大类商品约1500多个品种。五金、交电在五十年代时期放开供应。“大跃进”后,商品紧缺,对元钉、铁丝等商品实行凭证供应。1980年起,各种自行车、电风扇、收录机、电视机等高档商品销量大增。
  肉食品解放前,肉食品均由私人经营。解放后,1953年起国家亦组织经营。1958年起,猪肉实行凭条供应。1966年9月起,对商品粮人口实行凭票定量供应。定量标准,按各时期猪源多少有所升降,一般每人每月1市斤。六十年代猪源不足,肉食紧张,首先考虑军人、病人、特殊工种工人及长征干部等的需要,给予照顾。对农业粮人口,实行交售生猪,依率回供猪肉,每逢年节准许当地自宰一定数量生猪供应。回供猪肉指标,六十年代每头猪回供10市斤,七十年代按生猪毛重每百市斤回供8市斤。1985年停止生猪派购,同时取消猪肉定量供应和回供制。原商品粮人口,每人每月发放肉食补贴1.20元,委托粮食部门发放。人民购买猪肉,随行就市,自由选购。其他肉食品,以私人经营为主。
  副食品 1958年以前,敞开供应。1959年起,市场物资紧缺,食糖、名牌酒、糕点等实行凭证供应。但在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如层层留机动、搞批条供应,使农村供应较为紧张。1978年以后,生产发展,商品增多,逐渐取消凭证供应。八十年代除名酒仍凭条供应外,其他均敞开供应。
  [=此处为表格(表4—49 几个年份主要副食品销量表)=] 单位:担药材 [=此处为表格(表4—50 几个年份医药器材销售量情况表)=] 单位:万元解放前,均系私营。解放后,1954年起,国家经营。初时,县内药材销售品种很少。
  1955年起逐渐增多。1956年开始有西药销售,1958年起增营中成药、医疗器材等。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