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污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551
颗粒名称: 防治污染
分类号: X5
页数: 2
摘要: 1983年,对全县范围内的12个主要污染源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其中8个单位的废水,分别取样送地区环境监测站分析、化验111个项目,有10个项目其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污染防治

内容

1983年,对全县范围内的12个主要污染源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其中8个单位的废水,分别取样送地区环境监测站分析、化验111个项目,有10个项目其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据这次调查统计,全县“三废”排量较大。年排废气总量593.60标立方米,废气中含烟尘总量12.85吨,二氧化硫量5.4吨;年排废渣计475.70万吨(含钽铌矿堆存的选矿尾砂);年排废水总量46.3万吨(废水中主要有害物质年排量:硫化物4.3吨、油类0.5吨、酚0.227吨、COD225吨、铅0.5918吨、氰化物0.237吨),这些废水未经任何治理,间接或直接排入琴江,污染水源、危害人体及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1985年10月始,县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污染源调查,摸清了县内工业企业的水源、排水、能源、原辅材料消耗、污染源治理以及污染源危害等情况,填写调查表(卡)100多份,绘制有关图件30张,取得调查数据2000余个,建立调查档案24份,并撰写出了全县工业污染源调查的技术总结报告。
  “三废”治理 “三废”治理始于1983年,在县环保机构监督与指导下进行。
  废水治理对木螺钉厂、农机厂金属酸洗、电镀废液以及造纸、食品加工、制酒、屠宰等废水,由有关单位分别采用改进工艺流程和设备,严格操作规程,修建简易处理设施等方法,使废水排放量减少。1985年开始对琴江河水定点定期采样化验,基本符合地面水质卫生标准。
  废气防治 1980年以来,各种锅炉和砖瓦窑炉,均以煤为燃料,产生大量废气,污染严重。为减少污染,有关单位采用改变燃料品种,改进燃烧装置,增设消烟除尘设施等方法,使烟尘和其他污染物生成量大为减少。
  废渣防治根据《环境法》规定,废渣均由堆放单位、部门自行处理或综合利用。部分有害工业固体废物采用掩埋、焚烧、化学转化法处理。钽铌矿选矿尾沙排放量大,直接破坏环境、淤塞河道、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1984年在原胜利大队大塘源修建容量200万吨尾沙库1座,堆存尾沙废土116.39万吨。
  与此同时,为了降低噪音,1985年,县广播站以组合式中音喇叭替换高音喇叭,既降低噪音,又提高收听效果。
  为了加强对“三废”的治理,采取了行政和经济手段控制污染。
  1982年8月,县人民政府决定酒厂由城内迁往郊区;珠坑陶瓷厂,原以木柴为燃料,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1983年9月令其停产;横江造纸厂机制车间,废水严重污染河水,影响两岸群众饮用,同年亦令其停产。
  除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督促实施、建议改善排污设施外,并向排污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单位征收排污费,直至责令经济赔偿。1983年11月,县人民政府根据《江西省征收排污费暂行实施方法》向两个排污严重单位征收排污费1613元;建议县医院增建污水净化设施;向驻县钽铌矿发文协商增高加固海螺岭工地拦沙坝,安装运砂汽车斗门和因修公路泥砂壅塞大畲龙潭磜水电站,通过协商由该矿补损3.5万元;制药厂、副食品公司、农机厂,因“三废”损害农民庄稼,责令各赔偿100元;食品公司屠宰场,污水污染水源,由环保办资助90元建污水净化池1座。
  为了控制出现新的污染,政府有关部门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凡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工程,要有环保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否则不予批准,验收不合格,不准投产。
  环境监测酸雨测报 1983年购进PHS—2型精密酸度计1台,于县财政局、石城二中屋顶和县气象站设3个测定点进行酸雨监测。经测定雨水PH值为5—4.98。
  地表水监测 1985年开始,对县内琴江河水定期定点采样,送地区环境监测站化验分析,其PH值、硬度、酚、氰、镉、铅等17个主要化学指标,目前均符合地表水质卫生标准。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