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圩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54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圩镇建设
分类号: TU98
页数: 2
摘要: 解放前,各乡村圩镇,街道狭窄,店房破旧、阴暗,除戏台外几乎无公共建筑。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城乡建设

内容

解放前,各乡村圩镇,街道狭窄,店房破旧、阴暗,除戏台外几乎无公共建筑。
  解放后,各圩镇陆续兴建了乡政府、商店、学校、卫生院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用房。屏山、横江、大由、高田、丰山等圩镇先后铺设水泥路面。但市政建设普遍较差,排水设施多数只局限于主要街道,其余均为明沟。
  多数圩镇没有实现生活饮用自来水。
  重点圩镇小松圩市场面积6870平方米,建筑面积64662平方米。新街长580米(街道也是过境公路),老街长120米。街道为沙石或圆石路面。乡政府和卫生院有自装供水设施,日产水100吨。生活用电由乡电站供给。
  高田圩原有“一”字形老街,七十年代增建新街,长约250米。主要公共建筑基本设在新街。建筑面积46920平方米,无自来水设施。1959年起由公社电站供电。
  丰山圩解放前街道成“丁”字形,长度不到200米。解放后,陆续新建、改建老街,另辟新街。市区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建筑面积42410平方米。1976年新建长104米的横跨丰山河钢筋混凝土大桥,并铺设了宽6.5米、长200米的水泥路面街道。1966年圩镇开始由公社电站供电,无自来水设施。
  屏山圩建筑面积208829平方米。街道总长1060米,其中有水泥路面300米,其余均为沙石路面。装有日产70吨自来水设备。六十年代起由公社电站供电,但枯水季节供电不足。
  横江圩解放前在横江北岸建有老街一条,呈“一”字形,长约400米。解放后于老街对岸建新街一条,呈“一”字形,长约500米。总建筑面积95584平方米。七十年代新老街均铺设了水泥路面,合长900米左右。自来水日产量85吨,仅供应乡政府等少数单位。新建农贸市场一处,占地500平方米。1959年开始由公社电站供电。
  大由圩建筑面积51165平方米,街道呈“丁”字形。1983年铺设水泥路面,长380米。自来水日产量50吨,供应乡政府和部分单位。1970年起由公社电站供电。
  龙岗圩建筑面积58518平方米,街道呈“丁”字形。新建有农贸市场,占地1300平方米。自来水日产量40吨,供少数单位使用。1971年起由岩岭电站供电。
  [=此处为表格页(表4—38 石城县各乡圩镇建设情况一览表(截止1985年12月31日))=]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