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542
颗粒名称: 电话
分类号: TN91
页数: 3
摘要: 民国十三年(1924),赣军第四师驻瑞金、石城、宁都期间,曾架设瑞金至屏山长溪军用电话线路1条,部队撤离时,线路亦拆除。
关键词: 通信 电信

内容

民国十三年(1924),赣军第四师驻瑞金、石城、宁都期间,曾架设瑞金至屏山长溪军用电话线路1条,部队撤离时,线路亦拆除。
  二十三年,交通部电信管理局架设广昌至石城长途线路1条,装单机1部,经广昌电信局接转。二十七年,架设石城至宁都双铁线线路,仍经广昌接转。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电信业务。1951年安装6门长途磁石交换机1部,对原线路进行了维修整顿。1961年,配合备战架设石城至宁化禾口、高田至宁化安远、横江至宁化淮土、洋地至长汀铁长、洋地至宁化治平、洋地至瑞金日东联防线路。1965年,拆除石—广线路,留驿前—小松联防线路,增加石城经宁都赣州无线电路1对。1972年,石城至宁都线路换用铜线,为开通载波电路打下基础。1977年1月1日,开通石城至赣州直达电路3条,始用载波电路。石城至宁化、宁都仍为实线电路。1984年,换装40门长途交换机1台。同年12月1日,开通12路载波机,计有长途电路9条,其中载波7条(石城至赣州4条,石城至宁化、宁都、瑞金各1条),实线电路2条(石城至宁都、宁化各1条)。
  1951年,石城长途电话计费业务仅1200份,1976年,业务量增至13409份,1984年,12路载波开通后,1985年长途去话业务增至36070份,进口长话32625份,转口2959份,相当于1975年3倍多。
  农村电话民国二十三年(1934),县政府电话班装有10门总机1台,5门机5台,总容量35门,安装单机26部。到三十二年12月,能通电话的乡镇有琴江镇、丰山、小松、大由、横江。三十五年,通话乡镇16个,线路总长236.7公里。后因杆线多年失修,单线回路杂音严重,通讯质量差,单机下降到19部。
  解放后,1953年,县政府电话班并入邮电局。1954年,安装50门总机1台,农村、市话合用。1955年,横江邮电所安装20门总机1台,县内共架5条单线电路,全长133.8单线公里。
  县城—屏山、大由、龙岗。
  县城—珠坑、横江、秋溪、洋地。
  县城—丰山、高田。
  县城—小松、木兰。
  县城—沙塅。
  1956年,屏山、小松、丰山装设交换机,并全面整修线路,架设县城至横江第一条双线中继线。全县各乡之间皆可通电话,用户比上年增加6倍。1957年分别架设县城至屏山、县城至丰山双线中继线路,并将沙塅、小别直属乡单线线路改为双线。1958年洋地、珠坑、岩岭装设交换机。1959年架设县城至小松、县城至大由和丰山至高田的中继线路,并在桐江、木兰、岩岭、坵坊、城郊5个公社安装交换机。至此,农话交换机总容量385门,电话机246部;全县社社有总机,97.3%的生产大队装有电话机;架空明线杆路总长574.5公里,其中中继线路119.6公里。
  1962至1975年,杆路经过调整维修,从中继线到用户均为实双线,排除了通话互相干扰和断音的障碍。1975年,全县共有农话交换机13台,总容量536门,电话机333部,杆路长381公里,中继线路243公里,架空明线2条,长455对公里。全县111个生产大队,有102个装有电话。1977年县局自筹资金因陋就简,自办水泥电杆厂,10月投产后,木质电杆逐渐为水泥电杆所替换。至1985年,县城至小别、小松、坝口、丰山、高田、燕首中继线路143.6对公里,全部换上水泥杆。全县杆路总长375公里;架空明线2条,总长671对公里;中断线长度353对公里。丰山、小松、高田、横江、龙岗、大由等邮电所街旁安装电缆,总长6.7公里。农话交换机总容量510门,实占容量321门,电话机273部。40个村,1个村民小组可通电话。
  会议电话系邮电局之特别业务。1957年,县局购进一部会议电话终端机,直流会议电话扩音机,租给党政机关召开电话会议专用。1977年,县局科技人员试制成功“音频双向电话会议终端机”。1984年,邮电大楼建成后,专门设立电话会议室,并增购1部24门会议电话汇接机。
  市内电话民国时期至解放初,县内长话、农话、市话无明显区别。1953年,装30门磁石交换机1部,立杆12根,并开始市内并装工程。1954年1月工程竣工,换装50门交换机,单线改为双线,市内电话从长话、农话中分出,1959年改装159门交换机,并开始装设配线架。1963年交换机改为200门,1974年又改用300门,1976年再改为460门。1977年起,市话线路先后换上水泥电杆,杆路长7.1公里,计费用户169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用户增多,并出现私人用户。1982年交换机改装500门实占487门,市内用户装机411部。其中计费用户340部,杆路长6公里、电缆长度4.6皮长公里。实现市内电话电缆化,安全维修设备亦配套齐全,装有700回线安全防雷设备,单机全部安装保安器、测试仪表等。
  电话收费市内电话实行固定租费,机关、企事业用户月租13元,私人月租8元,电话会议收费从1976年起,每分钟收费0.05元。
  农村收费标准:1976年6月30日以前,按固定月租收费。7月1日起,实行固定月租加农话计时,分甲、乙、丙三类,通过第二交换机的加收计时费、计次话费。1983年取消丙类月租。
  [=此处为表格(表4—36 1985年邮电所交换机装设统计表)=]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