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53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D630.1
页数: 2
摘要: 南宋宁宗年间,置迎恩驿。后陆续设置迎恩铺、桐岗铺、枣木铺、秋县铺。至清顺治年间,以上驿铺俱废,仅于县谯楼外设总铺,县西设杉柏铺、半迳铺。乾隆年间,增设急递铺传送官府紧急公文,配备走递人夫4名,差马2匹,马夫1名,县前总铺设铺司1名,僻递铺每铺各设铺兵2名。道光年间,撤急递铺、县前总铺、杉柏铺、半迳铺仍各设铺兵2名。三十七年,石城邮局降为四等局。解放后,1953年,各区乡集镇设立邮政代办所,业务仍委托私人店铺。1955年至1972年先后成立横江、屏山、小松、大由、高田、丰山、洋地、龙岗、岩岭、木兰、长乐、珠坑、坝口邮电所,全县邮电网形成。至1985年,共有职工55人,建筑面积2478.2平方米。
关键词: 国家机构 机构改革

内容

南宋宁宗年间(1195—1224),置迎恩驿。后陆续设置迎恩铺、桐岗铺、枣木铺、秋县铺。至清顺治年间(1644—1661),以上驿铺俱废,仅于县谯楼外设总铺,县西设杉柏铺、半迳铺。乾隆年间(1736—1795),增设急递铺传送官府紧急公文,配备走递人夫4名,差马2匹,马夫1名,县前总铺设铺司1名,僻递铺每铺各设铺兵2名。道光年间(1821—1850),撤急递铺、县前总铺、杉柏铺、半迳铺仍各设铺兵2名。
  民国七年(1918),始设县邮局,为三等局,驻县城自由路36号(今人大常委会大院)。二十三年,设长途电话、电报代办处,驻陈家祠(今工商行政管理局),隶属广昌电信局。同年,县政府成立电话班,驻北门张家祠(今财政局宿舍址)。三十七年,石城邮局降为四等局。
  1949年石城解放,接收旧邮局。1951年4月,长途电话、电报代办处与邮局合并成立石城邮电局,驻徐家祠(今桂花巷口,县邮局职工宿舍址)。1953年,县政府电话班并入邮电局。1969年12月,邮电局分为邮政、电信两局,邮政局隶属省交通邮局管辖,电信局实行军管归县武装部领导。1970年,邮政局改称人民邮政服务站。1973年,邮政、电信合并复称邮电局。1982年于西门口新建邮电大楼(西华路48号)1幢,占地面积3869平方米,1984年迁入使用。
  1983年,局内设办公室、财供、业务、技术、农话4股,全系统共有职工135人(局机关80人,基层55人),其中技术员5人。
  乡镇邮电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小松、屏山、珠坑、丰山、高田、岩岭、木兰、横江、大由先后设立邮政代办所或信柜,其业务均委托各地店铺代办。
  解放后,1953年,各区乡集镇设立邮政代办所,业务仍委托私人店铺。1955年至1972年先后成立横江、屏山、小松、大由、高田、丰山、洋地、龙岗、岩岭、木兰、长乐、珠坑、坝口邮电所,全县邮电网形成。除坝口邮电所因“807”矿(石城钽铌矿)自设交换机,不办理长话和保价业务外,其余各所均能办理各种邮电业务。至1985年,共有职工55人,建筑面积2478.2平方米。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