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52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路
分类号: F55
页数: 3
摘要: 石城昔日有航道3条,即琴江、坝水、横江。琴江为主要航道,商旅由城南登舟,沿琴江下行100里至龙下渡出境,历固村下江口抵赣城而达省。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水路经济

内容

石城昔日有航道3条,即琴江、坝水、横江。琴江为主要航道,商旅由城南登舟,沿琴江下行100里至龙下渡出境,历固村下江口抵赣城而达省。
  解放前境内通航里程共73公里。
  解放后,1955年冬整治琴江航道大由至龙下渡一段激流险滩。1959年冬疏通丰山至福村一段8公里航道后,通航里程增至81公里。其中县城至龙下渡42公里,可通航3至10吨中小型木帆船;县城至福村23公里、亨田至横江11公里、坝口至石田5公里,只能通3吨小型木帆船。
  1961至1966年,琴江河沿途陆续修筑大坝,建水轮泵站,航道因之受阻,大小船只能在外港作业,境内航道消失。
  二、水路运输船运航运公司1951年,县政府将旧船业公会,改称木帆船工会。1956年4月,在此基础上成立水上运输合作社,为集体所有制单位。1958年改称水上人民公社。1959年转地方国营,改称石城县运输公司。1962年,又转为集体所有制,仍称水上运输合作社。1968年7月,并入石城县交通运输服务站。1973年3月恢复建制。1980年8月,改称石城县航运公司至今。公司驻郭头街(金华路47号)。
  运输琴江航道,宋代即通航。但因河道狭窄,水流湍急,险滩多,加之旧时官府不予治理,水路运输发展缓慢,至清末,仅有木帆船40余艘。
  民国初年,琴江中上游、横江、石田河支流相继通航,全县木帆船增至70艘。大批竹木、土纸、稻谷、大豆、烟叶、生猪等农副产品,运往赣州、南昌等地,返运石灰、食盐、布匹、火柴等民用物资回县。
  1930至1934年,石城县苏维埃政府组建木帆船工会,管理水路运输。当时有木帆船80余艘,船工200余人,将大米、大豆、油类等运往赣县江口换回布匹、食盐、药品等军民急需物资,对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支援红军作战,作出过重要贡献。
  红军北上后,国民党县政府组织船业公会,时船运均为私人经营。解放前夕,全县有木帆船90余艘。
  解放初,实行互助合作发展水运事业。1953年,参加木帆船工会的船只有115艘,当年完成运输量9806吨,周转量980570吨公里。除此,逢洪水季节,尚有非本港10至20吨级木帆船来往于琴江航道。县城附近口岸,上自兴隆街,下至石公滩,沿江两岸桅杆林立,风帆蔽江,为石城水运史上的黄金时期。
  1960年,始用机帆船,全县共有大小船只129艘,定额吨位725吨,从业人员407人,当年完成运输量19405吨,周转量1333.125吨公里,年总收入187637元。1965至1966年,琴江航道沿江多处修建水轮泵,大小船只不能返县,专在外埠作业。1976年,在外船只36艘,额定吨位417吨。至1985年,有机动船9艘,120匹马力,额定吨位274吨,帆船6艘,额定吨位165吨,航行于赣州至南昌、南京、南通、苏州、扬州、武汉等地,小船航行于赣州至信丰、会昌等线。职工52人(干部4人),当年完成运输量7000吨,周转量240万吨公里,总收入16.8万元。
  木竹放运木竹放运有散运(“放山羊”)和筏运(木、竹排)两种。
  木竹放运多在雨季进行,利用小溪河将木竹运至琴江航道,再编扎成筏(排)外运。解放前木竹全靠筏运出境。
  解放后五十年代,石城每年筏运至赣州、南昌等地竹木达5万立方米。1966年后,琴江河沿河修建电站,造成木竹水运困难,竹木外调陆续改为汽车运输。
  [=此处为表格(表4—34 解放后石城县航运情况一览表)=]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