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制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504
颗粒名称: 第十节 制药
分类号: TQ46
页数: 2
摘要: 制药,石城古有地产“三黄丸”。相传为北宋初,城北太极观道士徐继先、王齐祥以中药“三黄”(黄芩、黄连、黄柏)为主,合它药,取县北木井塘水制成。嗣传熊念五。已失传40余年。民国时期,仅私人药店自制少量膏、丹、丸、散,供自销。解放后,始有医药工业。
关键词: 制药工业 药物

内容

制药,石城古有地产“三黄丸”。相传为北宋初,城北太极观道士徐继先、王齐祥以中药“三黄”(黄芩、黄连、黄柏)为主,合它药,取县北木井塘水制成。嗣传熊念五。已失传40余年。民国时期,仅私人药店自制少量膏、丹、丸、散,供自销。解放后,始有医药工业。
  石城制药厂石城制药厂前身为县医药公司制药车间,1969年开办,生产止咳糖浆、六神丸、牙痛水、痧药丸等11种中成药,年产值3万元。1970年购置切药机、粉碎机、成丸机。1972年开始试制石城白药,年产5万瓶,并试验生产大输液、注射水、50%葡萄注射液。一年后停止生产西药。1976年7月26日,经江西省药政局批准,正式生产石城白药。1978年增设理化检验室、微生物检验室,先后添置各种仪器和生产设备,扩建厂房。1978年9月,“石城白药”获江西省科技成果奖。1979年攻克白药水分关后,生产白药100万瓶。1981年10月,经江西省药政局、省医药总公司、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验收批准发照,制药从医药公司分出,单独成立石城县制药厂,经济上独立核算,隶属省医药总公司,厂址设县城西华路131号。1983年攻克白药微生物关后,“石城白药”被列为江西省特效中成药。县制药厂能生产石城白药、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六神丸、牙痛水、痧药丸、止咳糖浆等中成药。
  1985年,县制药厂有职工23人。生产各种中成药2.33吨(散剂1.04吨、油剂0.19吨、六味地黄丸1.1吨),其中生产石城白药346354瓶、六味地黄丸(规格9×4)43493盒、保剂油63467瓶。年总产值14.39万元,上缴利税1.6万元。固定资产13万元,建筑面积2638平方米,有冷冻机2台、超净工作台1台、远红外线加热设备2台、药物粉碎机1台显微镜1台、精密物量仪器2台、实验室仪器2台、蒸馏水设备1台、蜜丸机1台、热风干燥设备7台等设备。
  石城县香料厂 1981年,县文化用品厂开设香料车间,生产风油精、保剂油。1983年8月,香料车间从文化用品厂析出,单独成立石城县香料厂,厂址设西华路131号二楼。1985年7月迁至县劳动服务公司二楼。为县办集体所有制企业,系中成药加工业。1983年总产值达22.05万元,上缴利税2.12万元。1984年总产值为27.19万元,上缴利税2.38万元。1985年有职工14人,生产风油精89.41万瓶,保剂油1.35万瓶,年总产值32.52万元,上缴利税2.68万元。固定资产0.3万元,有阿贝折光仪1台,不锈钢电镀拌料桶2只等设备。生产原料主要从上海、福建、广东等地购进。产品除销本省外,还远销至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上海、北京、河北等地。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