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503
颗粒名称: 印刷
分类号: TS8
页数: 2
摘要: 清代、民国时期,民间有专为修印族谱的木刻印刷匠。民国十六年(1927)陈绍堂等人于县城东门犁咀街陈家祠开办石印店(名曰“同德印刷厂”)。二十四年起,先后有4家印刷店于县城开业。
关键词: 印刷工业 印刷

内容

清代、民国时期,民间有专为修印族谱的木刻印刷匠。民国十六年(1927)陈绍堂等人于县城东门犁咀街陈家祠开办石印店(名曰“同德印刷厂”)。二十四年起,先后有4家印刷店于县城开业。
  解放后,1952年7月县合作总社生产科设印刷部,管理原有私营印刷店,并逐步从私营过渡到公私合营,后转为集体经营。1955年县合作总社成立印刷厂,有职工11人。置有三号圆盘机1台、石印机1台、铜像板1块、铅字、铅坯、铡刀、铲刀等设备。
  国营石城县印刷厂 1957年成立。1958年正式投产,厂址设县城北门温家祠,今金华路61号,时有职工20人。同年引进二号圆盘机1台、四开平台机1台。当年印刷12371千印,年产值5.3万元。1960年11月至1961年3月,一度改名《石城简报》印刷厂。1975年引进照相制板整套设备。1978年起先后引进商标印刷机、自动液压机等设备。
  1985年有职工50人,印刷42964千印,产值22.8万元,实现利润1.766万元。有铸字机1台、汉文字模10套、外文字模2套、铅字架16套、制板照相机1台、凸板印刷机12台、订书机1台、裁切纸机2台等设备。建筑面积3604平方米,固定资产26.7万元。承印能力,由票证、单据、材料纸、帐表等零星印刷,发展到能承印书本、商标、精装资料、塑料包装品等。可承印一次性排版100多万字的书刊印刷,印刷质量基本满足了用户的要求。除承担县内的印刷业务外,还承担外县印刷业务。1958至1985年共印刷608325千印,工业总产值333.1万元。
  [=此处为表格(表4—31 石城县印刷厂几个年份产量产值表)=] 集体印刷厂琴江印刷厂 1980年1月开办,位于县城南门外,为琴江镇镇办企业。主要印刷各类单据、帐册、文件、书本等。1985年有职工24人,开印30千印,产值7.3万元,上缴利税0.3万元。有凸板印刷机4台、平板印刷机2台、装订机1台、订书机3台、打样机1台、裁切纸机3台,其他机械3台。建筑面积422平方米,固定资产4.7万元。
  涛兴印刷厂 1985年开办,位于县城东南路(后迁西华路),隶属县劳动服务公司。主要印刷各种单据、表格等。共有职工15人,当年开印22千印。产值4万元,上缴利税0.3万元。有凸板印刷机3台、装订机1台、裁切纸机1台。固定资产1.7万元。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