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499
颗粒名称: 豆制品
分类号: TS2
页数: 2
摘要: 豆腐制作,历史悠久。民国时期,县城经营豆腐业者20余人。解放后,1956年由4家豆腐业个体户联合组成豆腐加工合作小组。1970年改名豆腐加工厂,并于县城南门新建厂房一幢,面积300平方米。1972年起用电动钢磨代替人工石磨,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原料由县粮食部门计划供给。主要生产水豆腐和燥豆干,计划供应县城各机关单位和居民,年产值约2万余元。1984年12月停产。
关键词: 食品工业 豆制品

内容

豆腐制作,历史悠久。民国时期,县城经营豆腐业者20余人。解放后,1956年由4家豆腐业个体户联合组成豆腐加工合作小组。1970年改名豆腐加工厂,并于县城南门新建厂房一幢,面积300平方米。1972年起用电动钢磨代替人工石磨,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原料由县粮食部门计划供给。主要生产水豆腐和燥豆干,计划供应县城各机关单位和居民,年产值约2万余元。1984年12月停产。同年10月,琴江粮管所成立豆腐社,并购进两台电动钢磨加工豆腐。1985年有职工4人,加工大豆72.76吨,产值4.61万元,利润2.33万元。此后各地粮管所均开设了豆腐社。
  此外,全县各地有不少个体豆腐坊,生产水豆腐、燥豆干、油豆腐、腐竹等,满足城乡人民需要。
  附:石城腐竹制作法腐竹原料为黄豆或青皮豆。其制作工序为:将豆子蜕皮成片状,扬净豆皮,加水浸泡。豆片浸胀后,用石磨磨成豆浆(近年来有的已改用电磨磨浆),然后倒入热水,谓冲浆,再用纱布巾筛浆,去豆渣。去渣后的豆浆倒进平底锅内,加大火煮。浆煮沸后,则以均匀的小火熬煮。不一会,豆浆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俗称豆腐纸),再过五分钟左右,用筷子沿锅内薄膜四周划一圈,用左手慢慢提起豆腐纸的一边,待提起一半时,右手将筷子往豆腐纸的底下串过,提起捋去豆浆,挂在竹竿上。反复提膜,直至浆干。然后将其凉(焙)干,即成腐竹。
  石城腐竹,呈乳白色,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清火解热之作用,为县人宴席必备之菜,并享誉省内外。其制作工艺已传至赣州、南昌、广州、深圳、福建等地。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