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48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电力
分类号: F407.61
页数: 3
摘要: 解放前,县内无电力工业。
关键词: 电机工业 电力工业

内容

解放前,县内无电力工业。
  解放后,1957年于琴江镇兴隆街周家祠(今县水泥预制厂址)兴建石城县火力发电厂。1958年竣工,安装80马力、容量6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1台。同年7月11日投产发电,开石城电力工业之端。时架设0.4千伏输电线路至县城,仅供应县几个主要单位照明用电,1962年琴口水电站建成后,停产。此后,丰山、大由、龙岗、洋地、木兰、小松及珠坑、屏山等先后安装12千瓦、5千瓦、20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以供社属各单位和部分群众的照明用电,1966年后,亦先后停产。
  1959年,横江公社于大埠村兴建小水电站1座,安装木制水轮机发电机组1台,容量10千瓦,供当地群众和机关单位的照明用电,为石城水力发电之始。
  1961年春,县于观下黄坊兴建水电站,1962年4月25日竣工,安装240千瓦发电机组1台,于5月1日投产发电。1965年安装第二台发电机组,容量均为240千瓦,与第一台并网发电。以后,各乡村小水电站相继问世。
  1969年9月筹建岩岭水电站工程。1970年9月破土动工,1975年二级电站建成,装机2台,总容量400千瓦,投产并网发电。1978年12月一级电站建成投产,装机1台,容量1250千瓦。1983年第二台机组建成投产,容量1250千瓦。同年岩岭一级电站、二级电站与琴口电站并网输电,输送至县内11个乡(镇)、58个村。
  至985年底,全县共有小水电站110座,共装机118台,总容量为5646.5千瓦。1985年发电量为1151万度,其中全民电站933万度,集体电站218万度,比1984年的1065万度增长8.08%,比1962年增长114.47倍。县办电站3座,装机6台,总容量3380千瓦,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59.86%,乡村办电站107座,装机112台,总容量2266.5千瓦,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40.14%。全县100%的乡、90.15%的村、71.1%村民小组、74.38%的农户已用上了电。
  县内建有35千伏高压线路33公里,10千伏高压线路353.4公里,低压线路1449.4公里。
  县电网内建有35千伏高压线路33公里,其中岩岭至县城25公里,坝口至海螺岭8公里;10千伏高压线路225公里;低压线路974.5公里。有35千伏变电站1座。电网内有配电变压器156台,容量12750千伏安,各种用电设备容量10730千瓦。
  乡村办水电站,未纳入县电网,主要供应所在乡村机关单位、农户照明及乡村工业用电与农副产品加工用户。有10千伏配电线路128.4公里,低压线路47.9公里,配电变压器105台,容量4900千伏安,各种用电设备容量1947.1千瓦。
  县办水电站琴口电站位于观下乡坝口村黄坊,1961年动工兴建,1962年4月25日竣工,安装容量240千瓦发电机组1台,于5月1日投产发电。架设黄坊至县城高压线路(6.6千伏)4公里,主要供应县城各单位和居民的照明用电以及县制米厂、县机械厂、县印刷厂等工业用电。随后,供电相继延伸至观下东南、坝口、耸岗、石田、瑶上、蜀口、长乐等地以及石城保养厂、县化工厂等单位。1965年安装第二台发电机组(容量240千瓦),与第一台并网,投产发电后,则将原来6.6千伏输电线路,更换为10千伏高压线路,供电范围进一步扩大。1983年与岩岭电站并网输电。
  岩岭一级电站位于丰山乡福村岩泉岭山脚下,因电站水库位于岩岭境内故名,电站枢纽由大坝、隧洞、压力钢管和厂房机组四个部分组成。
  大坝:位于岩岭乡下柏村河的下游2公里处,石围坝为浆砌块石重力坝,坝高19米,坝顶长90米,水库集水面积44.7平方公里,正常库容为1.0152万立方米。
  隧洞:顶拔高程为4.17米,隧洞断面为宽2米高2.3米的城门供式洞形,全长1251.7米。
  压力钢管:主管1条,直径0.9米,支管2条,直径0.5米,共长312.5米。设计水头为185.9米,过流量为3×0.82立方米/秒。
  厂房机组:一级电站主厂房面积449平方米,副厂房面积168平方米。装机2台,单机容量1250千瓦。1978年12月建成第一台机组,于次年1月1日役产。年发电量为599.05万度,日发电量2130度。1983年安装第二台发电机组并网投产。1985年,年发电量达772万度,日发电量2万度。
  岩岭二级电站位于丰山乡福村早排,1975年夏建成,5月1日投产。利用一级电站尾水和小坑河水发电,以梯级开发引水明渠1300米,进入隧道接压力管道,洞高2米,宽2米,长300米,利用水头23米,装机2台,总容量400千瓦,并网发电。1985年发电量161万度,日发电量4503.8度。
  [=此处为表格(表4—26 装机容量40千瓦以上的乡村办水电站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