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修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481
颗粒名称: 船舶修造
分类号: U672
页数: 1
摘要: 解放前,石城运输以水路航运为主,故民间造船业历史悠久。据考,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产木帆船30余艘。苏区时,拥有木帆船80余艘。红军北上后,县政府组织船业公会,造船20余艘。民国三十七年(1948)生产木帆船90余艘,从业人员达300余人。
关键词: 船舶修理 修船工业

内容

解放前,石城运输以水路航运为主,故民间造船业历史悠久。据考,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产木帆船30余艘。苏区时,拥有木帆船80余艘。红军北上后,县政府组织船业公会,造船20余艘。民国三十七年(1948)生产木帆船90余艘,从业人员达300余人。
  解放初期,船舶修造为私人经营,凡新造、修理概由船主雇工进行。1951年修造28艘,1952年修造19艘。1953年下半年成立造船小组,1954年改称船舶修造生产合作小组,修造木帆船24艘(其中新造大型木帆船1艘)。另有单干7户,造船6艘。1956年改称船舶修造生产合作社,隶属航运部门管辖,时有工人17人,修造木帆船44艘(其中新造10艘)。1958年下半年分为造船厂和船舶社。1959年1月将造船厂、船舶社与搬运队合并,成立石城港木帆船运输合作社,为县办集体所有制企业,由航运站及县工交局领导。同年6月转为国营运输公司,隶属赣南航运分局管辖。是年造船45艘,修理33艘。1960年6月,试制成功1艘载重25吨的机帆船(后由于油料供应不足而拆掉),同年还生产木帆船5艘,计30吨,三块船53艘,竹筏30条。1962年,运输公司复转为集体企业。1963年改称石城港木帆船运输社造船厂,共有职工13人。是年生产木帆船7艘,年产值达2.208万元。
  1966年以后,水道阻塞,船舶修造业移至外港(于都、信丰、赣州)进行。1972至1975年,在外港制造10马力载重20吨、20马力载重38吨机帆船各1艘,拖船2艘。1984年起,扩大机械化船只,新造铁质船2艘,县内船舶修造业日渐趋于消失,只有少数渡船修造。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