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设备配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478
颗粒名称: 矿山设备配件
分类号: TD4
页数: 2
摘要: 石城县矿山配件厂 1956年成立,原名五金皮革修造合作社,1968年改为城郊五金厂。1969年8月改名县手联社五金厂。1976年改称县五金修配厂。1979年更名县五金机械厂。1980年改名石城县矿山配件厂,系县办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原设琴江路东段,后迁至西华路219号今址。建社初期,只能生产小五金、农具及家用铁器。1956年产值为0.8万元。1965年产值1.74万元。
关键词: 矿场设备 矿山机械

内容

石城县矿山配件厂 1956年成立,原名五金皮革修造合作社,1968年改为城郊五金厂。1969年8月改名县手联社五金厂。1976年改称县五金修配厂。1979年更名县五金机械厂。1980年改名石城县矿山配件厂,系县办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原设琴江路东段,后迁至西华路219号今址。建社初期,只能生产小五金、农具及家用铁器。1956年产值为0.8万元。1965年产值1.74万元。1971年转为生产台钻、台柱、电动机、刷粉机、牛头锁、碾米机等。1974年试制矿山配件,1976年经石城钽铌矿等单位试用鉴定合格,即开始批量生产。主要产品有6—S选矿摇床、云锡式选矿摇床传动箱、调波器、砂泵、矿筛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1985年有职工91人,生产6—S云锡式选矿摇床传动箱157台、调波器158台、砂泵4台。年工业总产值48.5万元,利润总额4.85万元。有固定资产43万元,建筑面积4166平方米,其中厂房建筑面积3032平方米。有大型车床2台、大型镗床2台、普通车床5台、摇臂钻床2台、卧式镗床2台、铣床1台、牛头刨床3台、龙门刨床1台、切断机床1台、电力变压器1台、化铁炉1座等设备。
  石城县摇床机械厂 1972年开办,为县办集体企业,厂址在西华路96号。主要生产矿山设备摇床面。1972年11月试制6—S型摇床面成功,1973年投入批量生产。1980年生产摇床面71台,1984年生产109台、1985年生产172台。固定资产30.8万元,有车床、刨床、钻床各2台、机械压力机台、木工锯机6台、交流弧焊机5台等设备。1985年工业总产值51.30万元,创造利税10万元,其中税金5万元。
  观下摇床设备厂 1973年开办,为观下乡乡办企业。厂址在县城西外司前,主要生产摇床面。固定资产8.5万元。1985年有职工49人。工业总产值26.5万元,实现税利2.6万元,其中税金0.9万元。主要设备有圆锯机6台。
  石城横江摇床厂 1977年建厂,为横江乡乡办企业,厂址在横江老街上桥头。主要生产矿山摇床面。固定资产13.7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120千瓦。1985年有职工20人,工业总产值19.8万元,上缴利润1万元、税金0.9万元。1985年销售摇床面76台,价值16.3万元。
  石城干燥设备厂 1973年建厂,原名小别综合厂,为小别乡乡办企业。1984年改名石城干燥设备厂,厂址在长乐公路旁,属矿山设备制造业企业。主要产品:摇床面(1973年开始生产)、床头箱、干燥机。1985年动力机械总能力412千瓦,固定资产45.3万元。总产值:1980年28万元,1985年63.1万元。主要产品产量:1980年生产选矿设备74台;1984年生产选矿设备113台、脱水设备5台;1985年生产选矿设备103台、回转窑1台、脱水设备10台、干燥机9台(价值35万元)。有镗床、铣床、车床、刨床、钻床、磨床、滚齿机床、焊条标准衡温箱、弯曲校正机、无损探伤检测设备、焊接传动箱、10吨行车、电焊机、氧焊机、20×2000卷板机、鼓风机等设备和汽车1辆。1985年共有职工115人,实现利润5.5万元。
  该厂生产的ZLG—5.3型蒸气加热式螺旋干燥机,经有关部门鉴定,技术性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远销国内13个省市,获得用户的好评。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