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473
颗粒名称: 生铁
分类号: TF
页数: 2
摘要: 生铁冶炼始于清代中期。清嘉庆元年(1796)福村创建景昌号锅炉厂,所铸产品质量优良,誉著一时,销路甚广,民国十九年(1930)停产。又据载: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代理知县谭从炳称,高田村招股淘炼铁沙,购置炼铁炉及一切器具,每日可出铁锅、铁罐数十件,获利甚丰。十一月,知县李光表称,温员明等开设铁炉,铸造铁罐、农具,尚堪合用,惟矿苗不旺,销售无多。
关键词: 炼铁 冶金原料

内容

生铁冶炼始于清代中期。清嘉庆元年(1796)福村创建景昌号锅炉厂,所铸产品质量优良,誉著一时,销路甚广,民国十九年(1930)停产。又据载: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代理知县谭从炳称,高田村招股淘炼铁沙,购置炼铁炉及一切器具,每日可出铁锅、铁罐数十件,获利甚丰。十一月,知县李光表称,温员明等开设铁炉,铸造铁罐、农具,尚堪合用,惟矿苗不旺,销售无多。
  至解放初期,县内有锅炉厂8家(其中桐江1家、高田3家、丰山3家、大由1家),铸造铁锅、犁咀、犁壁和毛铁等物件。
  1958年,全党全民大办钢铁,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六七月间,陆续新办了木兰高南峰、丰山罗汉山、龙岗穿龙咀、屏山蹊磜岭、城郊桃花磜、大坪头、风岭脑等钢铁厂,加上原有的下丰山锅炉厂、高田江下锅炉厂、桐江大创坝锅炉厂、洋地泮别锅炉厂,共计11个炼铁场所。全县抽调3600多人,土法上马炼铁,结果因技术差、管理不善,至年底,仅产铁900余吨,其中尚有400余吨闷铁(废品)。次年春7个新建铁厂先后停办。
  1959年县办铁厂有:石城钢铁厂、直属机关铁厂、东华山钨矿铁厂及罗汉山、琴江、高南峰、龙岗铁厂等7家。社办铁厂有城郊、坝口、小松、桐江、木兰、丰山、屏山、大由、龙岗、珠坑等家。
  1960年至1964年县内有东南、坝口、小松、桐江、木兰、高田、丰山、屏山、大由等9家炼铁厂(社),生铁产量逐年下降。
  至1985年,从事铸铁制造业的有丰山农机厂、高田农机修造厂、小松农机厂、木兰铸造厂、屏山农机厂、龙岗手工业综合厂、横江综合厂、珠坑铸造厂,主要铸造铁锅及铁制小农具和其他简单工件。该年度生产量:普通铸铁件(铁制小农具)160吨(12万件),价值18.8万元;铸铁管920吨,价值25.8万元;铸铁锅5万口,价值14.9万元。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