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石城縣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720020210001467 |
颗粒名称: | 治理成果 |
分类号: | S157 |
页数: | 1 |
摘要: | 解放前,仅有一些陂坝水利设施,无明显的水土保持效益。 解放后,治理成果有所提高,尤以点上成绩较好,但经济效益不甚明显。 治理面积截至1985年,水保部门历年累计治理面积为22.57万亩,治理覆盖面积约10万亩,为现有水上流失面积的13%。其中达到基本治理的面积3.64万亩,占现有流失面积的5%。1979至1985年,是水上保持恢复发展时期,共初步治理12.93万亩,达到基本治理的面积为0.67万亩。由于有效治理面积的增加,1982年以来,水土流失面积呈下降的趋势,其平均下降速率达到2.3%。 |
关键词: | 综合治理 技术措施 |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