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森林面积 蓄积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428
颗粒名称: 一、森林面积 蓄积量
分类号: S7
页数: 1
摘要: 清末、民国时期森林面积无考。1952年7月统计,有林地面积1532398亩,森林覆盖率64.5%。1958年计有国有林43034亩。1965年林业用地1943944亩,其中有林地1257231亩,荒山521931亩,森林覆盖率52.9%。1975年有林业用地1923562亩,其中有林地1073120亩,荒山620656亩,森林覆盖率44.9%。 据1982年森林二类资源调查,总土地面积为2376825亩,其中林业用地176247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4.1%。而林业用地中,有林地810525亩,占46%,疏林地113430亩,占6.4%,未成林地32205亩,占1.8%,灌木林地41850亩,占2.4%,无林地764460亩,占43.4%。森林覆盖率35.9%。
关键词: 森林 关系

内容

清末、民国时期森林面积无考。1952年7月统计,有林地面积1532398亩,森林覆盖率64.5%。1958年计有国有林43034亩。1965年林业用地1943944亩,其中有林地1257231亩,荒山521931亩,森林覆盖率52.9%。1975年有林业用地1923562亩,其中有林地1073120亩,荒山620656亩,森林覆盖率44.9%。
  据1982年森林二类资源调查,总土地面积为2376825亩,其中林业用地176247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4.1%。而林业用地中,有林地810525亩,占46%,疏林地113430亩,占6.4%,未成林地32205亩,占1.8%,灌木林地41850亩,占2.4%,无林地764460亩,占43.4%。森林覆盖率35.9%。
  蓄积量 1952年统计,活立木总蓄量达450万立方米。1958年国有森林蓄积241328立方米。其中杉树131191立方米,马尾松28737立方米,阔叶树81400立方米,毛竹3043090根。
  1965年计有活立木总蓄积2373088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2282894立方米,疏林蓄积50100立方米,散生木蓄积40094立方米,毛竹6164036根。
  1975年一类森林资源清查,活立木总蓄积量2213503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1962989立方米,疏林蓄积243645立方米,散生木蓄积206874立方米,毛竹4031102根。
  1982年二类森林资源清查,计有活立木总蓄积量1610875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1373178立方米,占85.2%;疏林蓄积197937立方米,占12.3%;散生木蓄积33230立方米,占2.1%;四旁用材树蓄积6530立方米,占0.4%。亩平林分蓄积量1.75立方米。另有毛竹4108830根。
  全县林分总生长率为11.11%。其中杉树20.06%,马尾松9.6%,软阔叶树17.53%,硬阔叶树7.35%。年林分总生长量152592立方米,其中杉树21093立方米,马尾松81634立方米,软阔叶树32998立方米,硬阔叶树16867立方米。全年各种树平均每公顷生长量3.41立方米。除少数偏辟的山区保留有小部分复层天然次生林外,绝大部分为天然二三代残次林,疏林面积较大。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