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森林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42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森林资源
分类号: S78
页数: 6
摘要: 森林面积清末、民国时期森林面积无考。1952年7月统计,有林地面积1532398亩,森林覆盖率64.5%。1958年计有国有林43034亩。1965年林业用地1943944亩,其中有林地1257231亩,荒山521931亩,森林覆盖率52.9%。1975年有林业用地1923562亩,其中有林地1073120亩,荒山620656亩,森林覆盖率44.9%。 据1982年森林二类资源调查,总土地面积为2376825亩,其中林业用地176247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4.1%。而林业用地中,有林地810525亩,占46%,疏林地113430亩,占6.4%,未成林地32205亩,占1.8%,灌木林地41850亩,占2.4%,无林地764460亩,占43.4%。森林覆盖率35.9%。
关键词: 森林资源 资源利用

内容

森林面积清末、民国时期森林面积无考。1952年7月统计,有林地面积1532398亩,森林覆盖率64.5%。1958年计有国有林43034亩。1965年林业用地1943944亩,其中有林地1257231亩,荒山521931亩,森林覆盖率52.9%。1975年有林业用地1923562亩,其中有林地1073120亩,荒山620656亩,森林覆盖率44.9%。
  据1982年森林二类资源调查,总土地面积为2376825亩,其中林业用地176247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4.1%。而林业用地中,有林地810525亩,占46%,疏林地113430亩,占6.4%,未成林地32205亩,占1.8%,灌木林地41850亩,占2.4%,无林地764460亩,占43.4%。森林覆盖率35.9%。
  蓄积量 1952年统计,活立木总蓄量达450万立方米。1958年国有森林蓄积241328立方米。其中杉树131191立方米,马尾松28737立方米,阔叶树81400立方米,毛竹3043090根。
  1965年计有活立木总蓄积2373088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2282894立方米,疏林蓄积50100立方米,散生木蓄积40094立方米,毛竹6164036根。
  1975年一类森林资源清查,活立木总蓄积量2213503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1962989立方米,疏林蓄积243645立方米,散生木蓄积206874立方米,毛竹4031102根。
  1982年二类森林资源清查,计有活立木总蓄积量1610875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1373178立方米,占85.2%;疏林蓄积197937立方米,占12.3%;散生木蓄积33230立方米,占2.1%;四旁用材树蓄积6530立方米,占0.4%。亩平林分蓄积量1.75立方米。另有毛竹4108830根。
  全县林分总生长率为11.11%。其中杉树20.06%,马尾松9.6%,软阔叶树17.53%,硬阔叶树7.35%。年林分总生长量152592立方米,其中杉树21093立方米,马尾松81634立方米,软阔叶树32998立方米,硬阔叶树16867立方米。全年各种树平均每公顷生长量3.41立方米。除少数偏辟的山区保留有小部分复层天然次生林外,绝大部分为天然二三代残次林,疏林面积较大。
  二、树种与分布据1975年树种资源调查,共有94科、308种,其中珍贵树种54种。以杉科、松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杜英科、冬青科、椴树科、豆科等为主,并有珍贵稀有树种香榧树等10多个品种。这些树种多数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区。南部多杉树、毛竹,北部多松树、阔叶树,中部杉、松、竹、阔叶树均有少量分布,村庄或庙宇附近有少量柏树、银杏、刺柏分布。森林组成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低丘经济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与落叶混交林、灌木群落类型等。
  自然固有树种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树为主,有少量南方红豆杉、竹柏。马尾松林、杉树林遍及全县,主要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
  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樟科、杜英科、金缕梅科、石矾科、木兰科、蝶形花科、桑科、杜鹃花科等树种组成,遍布全县,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上地段。
  竹林有毛竹、黄竹、刚竹、淡竹、苦竹、方竹、斑竹、水竹。主要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毛竹大面积分布,黄竹分布于房前屋后、田头地角,水竹长于小河沿岸,而方竹只生于岩岭小坑及筀竹村。
  低丘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乌桕等,分布于海拔300至500米间的地域。油茶尤以横江、珠坑两乡分布较大。
  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有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杉树阔叶树混交林。垂直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区。
  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主要由紫树、械树科、椴树科、茅栗等组成,分布于海拔较高的中低山地带。
  灌木群落类型主要有杜鹃、山茶树等,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中山区,对水土起了很大的涵养作用。海拔300米以下的低丘陵地段,有一种分布较广的由杞木、胡枝子、黄枝子、乌饭、砂糖槎、羊角槎、杜鹃等组成的不稳定的灌木群类型。但此类群落由于受人类长期活动影响,被破坏较大。
  稀有珍贵树种稀有珍贵树种有银杏、金钱松、杜仲、伯乐树、鹅掌楸、香果树、八角树、南方红豆杉、三尖杉、黄杞、臭椿、椆梨、新木姜子、青钱柳、檀梨、四照花、紫楠、香椿、竹柏、香榧、紫树、白栎、椴树、罗汉松等。
  银杏世界孑遗植物之一。全县仅存数株,分布于小姑乡茶砣嵊、岩岭乡堂下、观下乡宜福与小别乡破下。小姑茶砣嵊一株,雌性,已逾千年,冠宽20余米,年年花繁果硕,十分壮观。
  金钱松中亚热带濒危树种。其叶夏绿秋黄,为世界五大庭园树种之一。全县仅见大由乡羊谷坑一株,种于明成化间,历500年犹枝繁叶茂。
  青钱柳县内罕见。洋地乡七岭村高桥崠一株,高40米、胸径2米,离地15米始分枝桠,树干通直且尖削度甚小,开花如串串青钱,年年果实累累。属珍贵用材、观赏速生树种。
  罗汉松珍贵常绿乔木,全县仅观下廖家山、小松井头、小别长乐、县城琴江路上温家屋各有一株。以廖家山东华寺一株最为壮观,历400余年犹年年开花结果。
  香榧属稀有用材、绿化、经济树种,县内极为少见。洋地林场黄柏岩一株,树龄300余年,犹年年开花,两三年盛果一次。
  柳杉常绿乔木,用材树种,县内极为罕见。高田乡胜江江东庙旁一株,历450余年犹挺拔繁茂。
  引进的树种解放后先后引进大叶按、柳叶桉、蓝桉、黑荆树、银合欢、金合欢、银桦、紫穗槐、橲树、重阳木、钻天杨、法国梧桐、湿地松、意杨214、木麻黄、龙眼、荔枝、台湾相思、苹果等树种。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