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石城縣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720020210001423 |
颗粒名称: | 一、经营 |
分类号: | F2 |
页数: | 2 |
摘要: | 1962年进行公社调整,解散公共食堂,分给社员自留地,落实平调退赔,准许私养家禽家畜。生产方式,或生产队派(分)工,统一出勤,按劳力强弱评定底分记工分;或由生产队划分固定或临时作业组,实行小段、季节或常年包工;或由生产队包工到劳动力。亦实行过定额管理,评工记分,底分活评与定额计酬等多样化的经营方法。1964年6月,开始“农业学大寨”。1965、1966年又调整公社。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公开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宝”,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社员私养家禽家畜、从事小型工艺副业、甚至私人种菜、砍柴都被禁止。1968年收回农民自留地,限制农户私养家禽家畜和工余经营家庭副业,栽种实行“一刀切”的早稻化。一些山高水冷、不宜种早稻的地方,也种早稻,造成减产减收。1974年对劳力实行政治评分,降低按劳分配比值。1980年公社最后调整为15个,下辖134个生产大队,1777个生产队。 |
关键词: | 国民经济管理 国有资产 |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