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416
颗粒名称: 一、草地
分类号: S54
页数: 2
摘要: 石城有天然草地面积133.28万亩,占全县总地面积的55.31%,其中可用草地面积116.75万亩,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条件。高田乡尽食下草场与大由草场,已形成畜牧业发展基地。 尽食下草场尽食下草场位于城北80华里八卦脑。东为牙梳山,北接广昌县唐坊之李庄、棋田,西界木兰乡东坑村,南为高田乡之新坪、胜江、上坪村。从金华山雪峰崠起至新坪尽食下水库止,绵延30余里,平均海拔1000余米,最低800米,盛夏气候凉爽。整个牧场包括揭断垄、猫咪磜、牛牯栋、葛岭脑、雪峰山、茶科崠、下山崠等多处,均为高山台地。整个地势坐北朝南,有效放牧面积万余亩。牧草有野枯草、金茅、鹧鸪草、高脚冬茅、山楂树、短竹丛、映山红、胡枝子等,1985年在老寮坑人工种植黑麦草。草场内混生多种草药,牲畜吃后可预防病疫。山间清泉流水,终年不断。老寮坑崠、茶科窝、朝角湖、南寮崠、食竹塘等处,地势背风向阳,傍有山泉,不仅绿草如茵,且无兽害,为畜群自然露宿最佳之处,无需栏圈之设。除冬季和早春之外,牛群均可流放养畜。农民家牛,多以农闲放出,秋后赶回。
关键词: 牧草 饲料作物

内容

石城有天然草地面积133.28万亩,占全县总地面积的55.31%,其中可用草地面积116.75万亩,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条件。高田乡尽食下草场与大由草场,已形成畜牧业发展基地。
  尽食下草场尽食下草场位于城北80华里八卦脑。东为牙梳山,北接广昌县唐坊之李庄、棋田,西界木兰乡东坑村,南为高田乡之新坪、胜江、上坪村。从金华山雪峰崠起至新坪尽食下水库止,绵延30余里,平均海拔1000余米,最低800米,盛夏气候凉爽。整个牧场包括揭断垄、猫咪磜、牛牯栋、葛岭脑、雪峰山、茶科崠、下山崠等多处,均为高山台地。整个地势坐北朝南,有效放牧面积万余亩。牧草有野枯草、金茅、鹧鸪草、高脚冬茅、山楂树、短竹丛、映山红、胡枝子等,1985年在老寮坑人工种植黑麦草。草场内混生多种草药,牲畜吃后可预防病疫。山间清泉流水,终年不断。老寮坑崠、茶科窝、朝角湖、南寮崠、食竹塘等处,地势背风向阳,傍有山泉,不仅绿草如茵,且无兽害,为畜群自然露宿最佳之处,无需栏圈之设。除冬季和早春之外,牛群均可流放养畜。农民家牛,多以农闲放出,秋后赶回。
  每年五月初春耕结束后,各户齐将役牛赶往草场,公推一人照看,每到黄昏,牛群齐集转角窝或茶科窝或老寮坑等处露宿。牛群本能地睡成一圆圈,留一进出口,弱小牛睡内圈,壮健牛睡外圈,一头高大有力的牛曰“牛王”守伏进出口处,不需人驯,形成自然露宿习惯。牛群头头膘肥体壮,毛色光润,在野外,母牛自孕自产,常常带子归来。第一次上山放养的牛,都有些“高山”反应,多数表现为咳嗽、浑身长毛蜱虫等,用“敌百虫”调水洗刷牛身,毛蜱虫自灭;服以中草药,咳嗽即止。次年再行上山则安然无恙。
  1968年始,高田公社(乡),在尽食下办牛场。1981年县拨出老区建设经费1万元,开发尽食下牧场。从外地引进役肉兼用型母牛31头,实行承包到户,联户放养,专人管理,4年后获利2万余元。1983年继拨老建经费0.7万元,扶助附近的曲马寮、梨树背等3个村民小组发展养牛事业,一年获利0.4万元。1985年县又拨出三年低息贷款15.5万元,扶助与尽食下相连的新坪、胜江、上坪3个村21个村民小组217户农民,买回耕牛315头,建立起“新江坪”养牛基地,仍实行以户承包,联户放养,专人管理责任制。县农业局为基地培训畜牧兽医员15名。1985年底,基地已有役肉兼用牛907头,其中母牛525头。
  大由草场 1979年11月开始筹建,1980年2月县请农业部畜牧总局技师黄文慧来实地考察,根据大由草种、草山、草坡实情,确定投资3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5万元,县、社投资11万元),建县社合办草场基地。1980年春起,在高背乌墩坑垦复山地,东至濯口河,南至蓝田村公路,西至大由拱桥,北至濯龙琴江边,跨大由、高背两村,面积达2020亩。引进澳大利亚、新西兰黑麦草、苏丹草、大翼豆、也三叶等32种草种试种。1981年草籽丰收。1982年外调草籽种2.38万余斤,年产值2万余元,盈利0.6万余元。同年基地建场屋、办公室20间,晒场1块,抽水机房3幢,畜水池3口,水塔1座(20吨),牛舍3间,灌水渠道8600米,渡槽73米,机耕道5500米,置抽水配套设备3套,喷灌设备11套,汽车、手扶拖拉机各1辆,500伏变压器2台,有职工30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