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412
颗粒名称: 果树
分类号: S628
页数: 1
摘要: 县内果树种类较多,据初步调查,全县栽培及野生果树计13科25种。其中栽培的果树主要品种有柑桔、梨、花红、李、柿、枣、柚、枇杷、樱桃、葡萄、板栗等。除柿子多集中在汉坑外,其余果树以屏山为多,观下、珠坑、大由、丰山次之。屏山乡坳头建坑的香水梨,木兰乡田江的板栗,观下乡汉坑的牛心柿等,均以果形大、产量高著称。然而在解放前,栽培多呈老、散、粗的状况。除屏山沿琴江两岸有连片种植外,其他地方多栽种于房前屋后,……
关键词: 果树园艺 设施农业

内容

县内果树种类较多,据初步调查,全县栽培及野生果树计13科25种。其中栽培的果树主要品种有柑桔、梨、花红、李、柿、枣、柚、枇杷、樱桃、葡萄、板栗等。除柿子多集中在汉坑外,其余果树以屏山为多,观下、珠坑、大由、丰山次之。屏山乡坳头建坑的香水梨,木兰乡田江的板栗,观下乡汉坑的牛心柿等,均以果形大、产量高著称。然而在解放前,栽培多呈老、散、粗的状况。除屏山沿琴江两岸有连片种植外,其他地方多栽种于房前屋后,管理粗放,产量很低。解放后六十年代初,政府开始重视水果生产,1966年从上海引进水蜜桃,次年从贵州引进太平梨、博多青梨等良种,水果生产出现兴旺趋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屏山等地竟出现大片毁林造田现象,果园经济一度低落。1975年起,政府号召发展柑桔生产,从浙江引进温州蜜桔良种,推广大穴、大肥、大苗、深挖扩穴改土、套种绿肥等先进技术,至1978年种植柑桔1436亩,总产6756担。随后,政府从老区建设经费中拨出49万元,扶植柑桔生产,建立以屏山为中心的柑桔生产基地。1981年后,果林分给农民承包管理,新植果树为私人所有,农民种植果树积极性大大提高,至1985年全县果树面积达5298万亩,总产达8241担。其中:柑桔4297亩,产量2475担。
  弥猴桃,俗称藤梨,果实营养丰富,且有药用价值,有“果中之王”之誉。我县边沿山区有野生,以岩岭、横江、洋地、高田生长最多,木兰、丰山、小姑次之。1984年,县农科所及洋地乡泮别村,首次人工种植中华猕猴桃共4亩,1985年开始结果。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