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其他作物品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404
颗粒名称: 二、其他作物品种
分类号: S32
页数: 2
摘要: 红薯俗称番薯,解放前有棉花番薯、铁线番薯、红番薯等3个品种,产量低,亩产仅1200至1500斤。解放后,1952年引进华东51—94、胜利百号;1957年引进赣南六十天、南京234;1962年引进华东51—93等高产品种。亩产可达3000至5000斤。 大豆解放前有大毛青豆、茶壳豆、蚁黄豆、白花豆、小毛青豆、花罗豆、大青皮豆、大乌豆、八月黄豆等品种,产量不高,亩产仅80至120斤。解放后先后从长汀引进汀州豆,从信丰引进早乌豆、黄豆,从进贤引进泥赤豆、青皮豆、矮脚青豆。1979年从会昌引进蚁公包豆,1981年从瑞金引进小黄豆等高产品种,亩产200至300斤。其中瑞金小黄豆亩产可达330斤,并可春秋两季种植。
关键词: 作物 品种

内容

红薯俗称番薯,解放前有棉花番薯、铁线番薯、红番薯等3个品种,产量低,亩产仅1200至1500斤。解放后,1952年引进华东51—94、胜利百号;1957年引进赣南六十天、南京234;1962年引进华东51—93等高产品种。亩产可达3000至5000斤。
  大豆解放前有大毛青豆、茶壳豆、蚁黄豆、白花豆、小毛青豆、花罗豆、大青皮豆、大乌豆、八月黄豆等品种,产量不高,亩产仅80至120斤。解放后先后从长汀引进汀州豆,从信丰引进早乌豆、黄豆,从进贤引进泥赤豆、青皮豆、矮脚青豆。1979年从会昌引进蚁公包豆,1981年从瑞金引进小黄豆等高产品种,亩产200至300斤。其中瑞金小黄豆亩产可达330斤,并可春秋两季种植。
  麦类解放前有迟麦(大禾麦)、早麦。解放后,1955年引进金大2975麦、南大2914麦。
  粟类解放前有拳头粟、高粱粟、玉米、米仁等品种。解放后,引进苏玉一号,1975年引进矮秆高粱,1983年从中国科学院引进玉米中单二号。
  花生解放前有铁条子(直丝子)、麻荚子(横丝子)、爬蔸子、西河子等品种,亩产150至200斤。解放后,1951年从于都引进于都花生,1964年从赣州引进六月饱,1976年从广东湛江引进早熟品种湛江一号、越南红,1977年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粤油551,1980年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粤油58、粤油551—116等新品种。最高亩产可达四五百斤。
  油菜解放前,多系白菜型品种,如黄菜籽、乌菜籽,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差,亩产仅50斤左右。解放后,1959年从省农业厅引进胜利油菜,1963年从中国农科院引进泸州一号,1971年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甘油3号,1978年从四川农业科学院引进西南302、从江西农学院引进赣油一号,1979年从杭州农科所引进东莞油菜、从赣县引进花县早油菜,1981年从四川引进四川2015油菜等甘蓝型优良品种。尤以四川2015最优,亩产油菜籽300斤左右。
  白莲解放前,有高脚莲、白花莲2种。粒小产量低,亩产仅14斤左右。解放后,由广昌引进矮脚莲、由福建建宁引进建莲等良种,籽多粒大,亩产可达百余斤。
  烟叶明万历年间,从海外吕宋国(菲律宾)传入闽省,再传入石城。清至民国期间,烟叶品种有柳叶烟、蒲构烟2种。摘收后晾晒而成,俗称“晒烟”。大由乡黄沙村沿岭背等地所种的晒烟,称“黄沙烟”,味香适口,畅销各地,名闻遐迩。1960年引进荞庄多叶等烤烟品种,1981年引进红花大金元、金星607,1983年引进斯佩特28等烤烟品种,亩产200斤左右,高的可达300斤。
  甘蔗解放前多种竹蔗,秆茎细小,含糖量高,但亩产低,平均亩产仅2000余斤。多以土法制成红沙糖、块糖、漏水糖等。解放后,1950年引进印度甘蔗,茎秆粗,亩产可达7000余斤。1958年引进台糖134和290甘蔗品种,产量较高。1969年从瑞金引进果蔗,茎粗甜脆。1985年春从瑞金调进赣蔗8号蔗种8万余芽,在屏山、大由、观下3乡试种。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