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石城阻击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38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石城阻击战
分类号: E83
页数: 2
摘要: 1934年4月底,第五次反“围剿”广昌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分兵六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步步逼进,8月30日,占领了地处广昌、石城之间的战略要地驿前。 为了迟滞国民党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域的进犯,保障中央机关和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的安全集结与转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令彭德怀(军团长)、杨尚昆(政治委员)率领红三军团在石城北部设防阻敌,展开了著名的石城阻击战。
关键词: 阵地战 阻击战

内容

1934年4月底,第五次反“围剿”广昌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分兵六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步步逼进,8月30日,占领了地处广昌、石城之间的战略要地驿前。
  为了迟滞国民党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域的进犯,保障中央机关和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的安全集结与转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令彭德怀(军团长)、杨尚昆(政治委员)率领红三军团在石城北部设防阻敌,展开了著名的石城阻击战。
  石城阻击战,布防于广石交界处至石城县城北李猎石、西华山一线约50华里的纵深地域内,分设三道防御地区。红四师、五师、六师布防于谢冈、中华山、钟子寨至桐江之第一防区,“横广纵深二十里的阵地构筑,坚固异常”;红十五师(少共国际师)、独立七团、十一团布防于小松、高田至丰山之第二防区;坝口长乐、李猎石至西华山为第三防区。国民党军经26天准备后,以第五纵队第十一、十四、六十七、九十四师,第三纵队第六、七十九师、第十纵队第四、八十八、八十九师,以及卜福斯山炮团和石城保安团的兵力,集结于石城外围,并调派空军驻于广昌临时机场。
  9月26日拂晓,第一防区遭国民党军第四、八十八、七十九、六十七师同时攻击,数十架飞机轰炸扫射红军阵地。红军英勇反击,毙伤敌1000余名,其中击伤旅长1名。27日拂晓,国民党军侵入分水坳一线。红军以纵深配备侧袭,大量杀伤敌人后撤至桐江、小松。28日晨,国民党军以第六十七师、六师1个旅、八十八师1个团及卜福斯炮团1个连,沿分水坳大道两侧向桐江进犯,10时许,以飞机大炮轰击红军阵地。红军给对方以杀伤后撤出战斗。17时许,第六十七师占桐江。30日拂晓,国民党军第六师之十八旅及六十七师一部,继续向小松进犯。7时,红军放弃小松阵地,随之放弃高田、丰山一带阵地。
  国民党军第十纵队指挥官汤恩伯在小松“判定石榴花寨,鹅颈坳为红军主力所在”后,以两天时间部署兵力,调七十九师及卜福斯炮营(欠一连),布防于桐江、小松,十四师集结于江东坳一带。10月3日5时许,八十八师在飞机大炮支援下,向石榴花寨、升平寨一线红军阵地猛烈进攻;9时30分,向鹅颈坳进攻。红军和由石城方向派出支援的军团部直属队将士奋勇抗击,至11时,先后放弃鹅颈坳、月光翼、火焰寨等阵地。国民党军第四师占领磜脑,红四师撤至石城县城。4日晨,国民党军第四、八十八师继续南犯,9时许,红军放弃坝口、长乐一线阵地。
  长乐距县城10华里,国民党军为了进犯县城,令守备赤水之八十九师、守头陂之九十四师、守鼓楼峰之十一师一部向南移动,以作策应。6日拂晓,国民党军第十四师向长乐西南高地进攻,第十一师一部向塘子岭、李猎石一带高地进攻。红军第十五师(归还一军团建制)阻击后开往西华山一带设防,12时许,放弃县城附近高地。国民党军第四师占城东仙姑岭,十一师一部及各师便衣队占石城县城。7日,十四师攻城西苦竹岭(风雨亭),西华山一带高地。红军激战后撤离。12时许,国民党军第六师进入县城。
  红军经几天战斗完成阻击任务后,10月8日,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转移令,红三军团第四、五、六师集结于观下、屏山地域,军团部驻屏山陈坊打鼓岭背;红一军团十五师集结于横江、洋地地域。部队进行长征前的短期休整、训练、补充。十五师在石城得到二千新战士的补充。独立七团、十一团奉命留守石城南部,继续阻击国民党军南犯。红十五师于9、10两日晚从驻地出发,经古城(长汀县境)、瑞金开往于都。12日晚,红第四、五、六师经宁都的固厚、长胜,开往于都的汾坑、车头地域。至此,红军四个师全部踏上长征的征途,离开石城县境。
  从8月30日驿前失守至10月7日,担负石城阻击战任务的红军部队,遵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九月底有阻止敌人于石城以北的任务”,“应最高度的节用有生兵力及物质资材”,“不要准备石城的防御战斗,而应准备全部的撤退”的指示,“进行运动防御”,杀伤敌军2000余名,“取得了石城……之战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企图于9月底占领石城的计划未能如期实现,给中央主力红军和中央苏区机关的安全集结与转移多赢得7天时间。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