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民起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3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民起义
分类号: K249.201
页数: 4
摘要: 蔡五九起义元延祐二年(1315)四月,蔡五九于宁都兔子寮五王庙揭竿起义,树汉高祖旗帜,号召百姓起而反抗元朝统治者。起义军屡与官兵交战。七月初七,起义军击败官兵,杀州同赵由侣。初十,判官彭淑驱兵厮杀,起义军阵亡五六十人,其时,总管府与万户府官员领兵至,因慑五九军威,急奔州城固守。十六日,义军撤。二十二日,起义军与官兵大战于宁都延福里,官兵中伏败溃,起义军再围宁都城。八月初二,彭淑及巡检官集民壮700……
关键词: 农民起义 农民运动

内容

蔡五九起义元延祐二年(1315)四月,蔡五九于宁都兔子寮五王庙揭竿起义,树汉高祖旗帜,号召百姓起而反抗元朝统治者。起义军屡与官兵交战。七月初七,起义军击败官兵,杀州同赵由侣。初十,判官彭淑驱兵厮杀,起义军阵亡五六十人,其时,总管府与万户府官员领兵至,因慑五九军威,急奔州城固守。十六日,义军撤。二十二日,起义军与官兵大战于宁都延福里,官兵中伏败溃,起义军再围宁都城。八月初二,彭淑及巡检官集民壮7000于城郊,藉以牵制义军。是日,起义军万余人强攻宁都城。初六,江浙省平章张胪奉朝命,率六郡之兵前来征讨,行省平章政事及赣州路官员均随同。初八,起义军占汀州府所属之宁化县,众推蔡五九为王。十四日,起义军遭夹击,相继退守石城牙梳山。张胪以熟谙地形蹊径的团练长使熊恩宠(石城上柏昌人)为向导,重兵进逼牙梳山。起义军力不能支,遂败。九月,蔡五九于木麻坑为石城弓兵宋伏成所俘,被害。
  【按】据《元史》载:“台臣言:蔡五九之变,皆由昵匝马丁经理田粮与郡县横加酷暴,逼抑至此。……乞罢经理及冒括田担!制曰;可。”元史所述,略可窥见五九举兵之起因及其影响。
  乾隆辛丑《石城县志》载:“牙梳山城北九十里,……元延祐初,纲鉴书:赣州民蔡五九起兵于此,石将军、石牛栏、石马糟、石床凳、石杵白犹存。顶有天池,状若莲花,其水深广莹澈。” 蔡五九何处人氏,旧志有载:或曰赣州民,或曰宁都“贼”。石城民间传说其为石城人。其举事地点,一说宁都,一说牙梳山,所云不一,今志此,以供参考。
  田兵起义田兵起义,实为佃农起义。发起在石城、宁化,扩展至赣南、闽西20余州县。始于清顺治二年(1645),持续至雍正七年(1729),历经85年之久。
  顺治二年,宁化县留猪坑人黄通,创较桶之说。所谓“较桶”,即革除以20升为一桶的租桶,代之以16升为一桶的衙桶。用衙桶计量,以减轻佃农的地租负担。石城堂下一温姓地主与之对抗,黄通聚佃农相镇慑。同年,石城石马下人吴万乾,倡“永佃”之说。所谓“永佃”,即“三分田主之田,而以一分为佃人耕田之本,其所耕之田,田主有易姓,而佃户无易人,永为世业。”万乾所说,实为佃农的宿愿,广大农民争先恐后相从。地主则联合抗拒,势甚嚣张。万乾乃组织集贤会,连结客籍佃户首领郑长生、李成吾、连远侯等,大兴田兵。并结联宁都、瑞金等地田兵合力围攻石城县城,摧毁巡检署,拘捕违犯“较桶”与“永佃”的地主豪绅。一年内围攻石城县城达六次之多。
  顺治三年(1646)五月初三日,吴万乾统兵万余攻打石城县城。因城内发大将军铳,田兵受挫。初十晨,万乾率队转移。
  翌年五月,吴万乾屯兵石马寨。初十,侯天宠领官兵马步兵数千围寨,万乾子吴鹤中矢死,万乾弃寨走宁化,为宁化官兵所执,旋即遇害。是年,瑞金田兵围攻瑞金县城,廖须明领石城田兵支援,途遇官兵5000余,不敌,须明退回,瑞金田兵首领范文贞、徐玑亦随须明奔石城。此后田兵运动转入隐蔽活动。
  康熙九年(1670)吴八十(石城兰田磜下人)与陈长生、孔昌等,据左河三坑(今属珠坑乡)再掀起义高潮,带领田兵将“永佃”石碑竖于县衙门口,严令地主执行。十三年,吴八十屯兵兰田,五月,率众围县城,三日撤走。未几,又联合邻县武装力量,再攻石城。是役,田兵以宁都曾若千部守长江(今属屏山乡),以耿尚喜之长汀驻兵贾振鲁部屯南郊塔下,以高某所部屯山川背,以宁化黄冬生之部驻郭北,吴八十则亲率石城田兵列阵于橱岭、骑马岭,终于六月十五日攻克县城。官军赣州总兵刘进宝驱兵来战,与贾振鲁遇,振鲁败走,吴八十等亦于六月底相继撤离。
  自刘进宝领重兵镇压之后,石城田兵运动进入低潮。然而邻近各县仍不断发展,诸如:康熙二十七年,李矮、李满、王焕英等于宁都据寨屯兵,抗交租谷;四十一年,彭兼六等于瑞金县竖碑抗租;五十三年,兴国佃农李鼎三率众几千包围县衙,迫使官府承认永佃权,并建立佃农会馆。直至雍正七年(1729),佃农仍以革除批赁、桶子、白水诉于赣州府,郡守恐再激起民变,被迫照准,并檄行各县。田兵起义之目标初步得以实现,田兵运动亦至此暂告平息。
  廖广周起义廖广周,又名干周,世居石城田江村。师承李凌魁,统领石城、宁都、广昌、瑞金、永丰、建宁诸县天地会徒众。
  李凌魁,建宁人,得吴韬秘传天地会暗号。因天地会被禁,故另立阴盘阳盘之名,隐寓“天”“地”之意。并以其李姓出于唐,自言“唐天子转世”,又传秘决四句,曰“天空降下一炉香,一半阴来一半阳;若得阴阳归一处,寅卯时中坐朝堂。”月为阴,日为阳,“阴阳归一处”,即当“日”“月”相并时“坐朝堂”,示天地会反清复明之主旨。
  嘉庆七年(1802),李凌魁在宁化为清政府所害。凌魁徒众,义愤填膺,广周遂以反清复明、与师报仇相号召,积极筹划武装暴动。
  举事前,制就龙旗、龙票,众推廖广周等为大总管,四大天王为大头目,用唐天子旗号。刘思茂为顺天王,李步高、赖达中、胡仪书、王定珍为大头目。作如意图书、号票为调兵之凭证,以朱画三叉、白布包头为起义者标志。召集时,由大小头目于教徒聚居的村坊竖旗为号。原定由徐先保召集340余人,李步高、温志贴召集200余人,赖达中、赖汉魁召集300余人,李奇天、李鸾交召集380余人,此外则由其他头目征调,预计共征调武装教徒2500人起义。举事地点选定石城、宁都、广昌交界处驿前姚坊姚氏宗祠。时间择于嘉庆八年(1803)农历十月十二日亥时。此时干支为:癸亥年、癸亥月、癸酉日、癸亥时。举事者以为“癸属水”,取“万水朝宗”之义。但事机被田江村廖阶堂窃悉,密告于官。当时石城知县李大谟代署瑞金县,典史程行杞差人星夜将其接回。大谟返县,立即向上司告急,同时调集乡勇防守隘口、要道。
  十月十二日,廖广周、李步高、赖达中先期到达姚坊。只因自十月初八起连续大雨,各县会众为雨所阻,届时仅400余人驰至。祭旗之际,恰遇大风吹折旗杆,会众视为不祥之兆,本欲暂时散归,另行择日举兵,然李大谟已部署兵丁、乡勇严加防堵,故起义会众只得鸣角冲杀。
  举事者原定先据广昌之驿前,然后再扩展。因官兵在驿前已严密防备,遂转而攻打石城新坊(今属小松)。十三日,由大总管亲自督阵,数百名教徒头缠白布,手持矛刀,在海螺声中英勇奋战。同日顺天王刘思茂亦率众与丰山团练战于沙洲之上。刘思茂战败被俘。是日晚,廖姓族长廖天仪、廖阶堂带领乡勇偷袭田江村,广周弟廖昆元战死。
  十四日,天地会众高举帅旗,飞放火球、火箭,于石城古岭冲杀桐江乡勇。同日,大头目李奇天所部与乡勇战于丹溪,宁远容、江德林等与乡勇战于下明。
  十六日,江玉书、江必祥、李朝英等与赖翠员之乡勇战,玉书等战败被俘。是日广周所部与乡勇激战于广石边境,遭夹攻,广周阵亡。官兵、乡勇搜捕月余,大肆屠戳。
  江西巡抚秦承恩、按察使衡龄、护赣州镇花连布等亲临宁都提集审决。
  是役,天地会徒众在主力交战时阵亡57人,在遭遇战与官兵搜山时被杀者1079人,被俘后遭秦承恩等人公开凌迟处死或斩首者79人,监内遇害者100余人,发配黑龙江索伦达呼尔为奴者317人。起义失败。
  千刀会起义千刀会又名尖刀会,因其会众头裹红巾,亦有称之为红巾军或红头巾者。
  太平军既定天京,石城有识之士图谋响应,于是组织千刀会以集结力量。初起,人少势弱,多遭镇压,如小松新坊之廖锡阶兄弟,即为官府所捕杀。
  清咸丰三年(1851),大由下伊潘秩东、横江刘员芳、左河三坑(今属珠坑乡)张尔英、木兰廖伍子,均以所在村坊或邻近山寨为据点,聚众起义。宁化禾口张云从之子朝煌、朝燮亦于乌箕畲(今属横江乡)也揭竿而起。
  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潘秩东、刘员芳、张尔英、廖伍子及禾口之张云从、固村之曾日山,均各率所部,合力攻克石城县城。知县张鎔弃城避兵天马寨。五月二十八日,播秩东屯兵下伊寨(今属大由乡),瑞金团练来攻,秩东发巨炮,击伤团绅钟着,击毙团丁数名,团练败走。
  八年,石城各地之千刀会众,大都聚集于三坑与湖南寨,势甚昌炽。官府几次诱降,凛然不就,并多次战败知县马荣甲所率之官兵与乡勇。后因千刀会内讧,尔英为部属所杀,其他首领多率众转战于闽西各州县。
  沿地暴动 1923年沔坊豪绅何圣林等巧立名目,以造“烟火册”(即调查户口)为名,勒索民财。佃农张彩成组织沿地、温泉、沿沙等地千余贫苦农民,手持鸟枪梭标,在沿地举行武装暴动,历时二三个月,斗争矛头直指豪绅地主和县衙门。抄了豪绅地主张茂兰(王高田人)、张礼贻(沿沙排下人)、何圣林、何钦文(沔坊人)等的家,破仓杀猪,把他们的浮财分给贫苦农民,并追杀何圣林。何逃入县城报官。农军赴县攻城,因官府已知情设防,紧闭城门,攻城未克,返驻沿地。
  江西省府闻报,派重兵进石城镇压农民暴动。农军英勇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张彩成被捕在县城遇害。官军于各地大肆烧杀抢劫,许多村庄夷为平地。
  陈在山暴动民国二十八年(1939)七月七日,屏山农民陈在山组织壮丁队,阻击屏山区丁,缴步枪1枝。十三日,杀王山乡联保主任,聚集500多农民攻屏山区公署。二十一日于屏山犁壁磜截击江西省第八行政区督察专员肖致平,肖逃脱。十月二十三日,陈率45名壮丁队员捣毁大由乡公所,缴获步枪6枝,又捣毁龙岗乡公所,毙屏山区长黄敬如,缴获步枪8枝。陈在山乘胜转战横江,途中为部属所杀,壮丁队散。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